APP下载

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020-03-02张小玲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炔诺酮黄体酮临床效果

张小玲

【摘 要】

目的:探讨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7年4月-2019年4月的121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炔诺酮治疗)与研究组(61例,给予黄体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96.72%)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1.6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作为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炔诺酮;黄体酮;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053-0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绝境前生育期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的时期,若出现异常子宫出血,则需要给予孕激素治疗,改善出血情况,提高女性日常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常采用孕激素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本文为了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收治的121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121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来源于我院自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经医学理论会同意。排除标准:子宫肌瘤等生殖器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出血;不明原因导致的出血;精神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研究组(61例),对照组:年龄40-55岁,平均年龄(50.56±4.15)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5.14±1.02)个月。研究组:年龄41-56岁,平均年龄(50.12±4.14)岁;病程(3-8)个月,平均病程(5.16±1.12)个月。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炔诺酮治疗,每次4-5mg,每6小时、8小时、12小时口服1次,2日止血后减量,每次减量1/3,每3日递减1次,直至每日口服1次,止血21日后停止服药。若患者为贫血者,必要时进行输血、饮食营养等综合治疗。

研究组:给予黄体酮治疗,每日200-300mg,每日1次或2次,连续服用21日,止血21日后停止服药。

两组患者于月经第14-15天后连服10-12日,停止服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恶心、头痛、皮疹)。

1.4 疗效标准 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用药8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减少超过50%,2日内出血基本停止。有效:用药8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减少超过25%,小于50%,3日内出血基本停止。无效:用药8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减少小于25%,4日内阴道出血未停止。总有效=(显效+有效)×100%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年龄用均数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用百分比表示计数,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临床疗效为85.00%,研究组临床疗效为96.72%,两组经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所示:

3 讨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年妇女常见疾病,激素容易发生剧烈波动,而雌激素对子宫内膜有着较大影响,极易影响内生细胞增生,从而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具备一定的持续性,严重者可出现严重贫血。通过分析其原因,多数患者由于进入更年期出现过度精神紧张、营养不良及过度劳累等,诱发子宫出血。加上绝经期妇女不会排卵,若出现功能性失调性子宫出血,往往治疗较困难,且反复发作。一般的止血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孕激素等药物可有效促使子宫内膜萎缩性改变,促进止血。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分为两步,第一步止血,第二步调整月经周期[2]。黄体酮是孕酮激素的一种,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向分泌期的转变,加速子宫内膜生长,促进子宫内膜的萎缩及脱落,从而保护子宫内膜,控制出血量。此外,黄体酮可对不完全脱落的子宫进行修复,纠正性腺轴内分泌失衡,有效调整月经周期,从而恢复周期性月经。已有临床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黄体酮通过外源性的补充孕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向分泌期变化时,其细胞中含有的纤维蛋白原溶解原激活物的抑制物及细胞因子,可有效保护子宫内膜血管稳定性及抑制纤溶。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黄体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可使患者安然渡过绝经期。

参考文献

[1] 付俊明. 不同药物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 吉林医学, 2017, 38(10):1879-1881.

[2] 陈国庆. 使用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的效果分析[J]. 當代医药论丛, 2016, 14(1):113-114.

[3] 刘淑岩, 张媛, 黄桀璇. 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评价[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2(23):5-6.

猜你喜欢

炔诺酮黄体酮临床效果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炔诺酮配伍结合雌激素治疗功血的止血效果分析
绝经过渡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采取去氧孕烯炔雌醇片联合炔诺酮治疗的效果
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治疗复发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探讨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
黄体酮胶囊治疗先兆流产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