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对儿童恒前牙外伤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0-03-02兰柳萍庞雪晶韩秀丽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兰柳萍 庞雪晶 韩秀丽

【摘 要】目的:研究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对儿童恒前牙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接诊的恒前牙外伤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88例,按照患儿就诊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其中编号为奇数的44例划入参照组,编号为偶数的44例则划入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患儿接受纳米复合树脂单独治疗,而研究组患儿则接受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治疗,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较参照组的72.73%更高(P<0.05);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儿的脱落率,发现研究组患儿的脱落率为0%,远低于参照组患儿的11.36%(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对儿童恒前牙外伤的修复效果较好,且脱落率较低,近期与远期效果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玻璃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恒前牙外伤

【中图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牙齿外伤是造成儿童恒前牙永久性缺损或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恒前牙外伤,不但会影响患儿的牙齿、面部发育,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患儿一旦发生恒前牙外伤,应立即进行治疗干预,过去临床常常选用复合树脂材料进行修复,但在咬合压力下容易发生脱落,远期效果较差,甚至可能需要进行二次治疗[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玻璃纤维桩诞生并被应用于牙科治疗中,本文就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对儿童恒前牙外伤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选取临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接诊的恒前牙外伤患儿为观察对象,共计88例,按照患儿就诊的奇偶顺序进行分组,其中编号为奇数的44例划入参照组,编号为偶数的44例则划入研究组,已就本次研究情况告知患儿家属征得其同意,且已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获批。参照组患儿中有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最大的13岁,年龄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为(9.23±2.19)岁;研究组患儿中有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14岁,年龄最小的6岁,平均年龄为(8.47±2.84)岁。为确定可比性,已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提示有P>0.05,即组间可比性较高,可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接受X光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根尖诱导,待根管钙化桥形成后进行根管填充,之后对患儿的患牙进行观察,为期1周,以患牙的牙根管粗细为基础,做好钻孔准备,长度约为根长的二分之一,之后利用牙胶尖进行封闭,最后预备洞缘。以上治疗完成后,参照组患儿接受纳米复合树脂单独治疗,先使用酸腐蚀患儿的冠部牙体组织,然后进行冲洗与干燥处理,选择合适的粘结剂进行填涂,固化时间为20秒,之后采用准备好的纳米复合树脂进行填充,操作中合理控制分层厚度,不能够超过2mm,最后进行固化与抛光。研究组患儿则接受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治疗,纳米复合树脂治疗与参照组基本一致,首先合理选择玻璃纤维桩,并且对根管内闭进行酸蚀,时间控制在30秒,利用粘结剂对牙本质进行固化,之后将BiscoAllBond2粘结剂涂抹于玻璃纤维桩表面进行固化,之后在患儿牙根中注入双固化树脂水门汀,此间应将粘结剂残余等进行清除,之后进行光固化,并告知患儿进行咬合,根据咬合深度明确冠部长度,清除残余材料。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其中患儿根尖未出现病变或根折,纤维桩无脱落,树脂边缘完好为显效;患儿根尖出现轻微病变,但未根折,纤维桩无脱落,树脂边缘相对完好为有效;未达到以上判定标准为无效。②随访1年,对两组患儿的脱落率进行统计,未脱落、部分脱落及完全脱落[2]。

1.4 统计学处理

为保证结果具有参考性,需以SPSS21.0系统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检验,而( )表示计量资料,行t值检验,若有检验值P<0.05,即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比

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较参照组的72.73%更高(P<0.05),详见表1。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患儿的脱落率对比

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儿的脱落率,发现研究组患儿的脱落率为0%,远低于参照组患儿的11.36%(=5.561,P=0.018<0.05),其中研究组患儿未出现脱落,参照组则出现4例部分脱落,1例完全脱落。

3 讨论

小儿恒前牙外伤多见于上颌切牙及侧切牙,以单纯性冠折为主,在患儿成年前主要以过渡性治疗为主,在不影响永久性修复的基础上,尽量保全患牙的形态与功能,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2]。

过去,临床上常常采用纳米复合树脂治疗,但由于咬合作用,复合树脂修复容易出现脱落,影响远期治疗,甚至需要进行多次治疗,故而单独应用纳米复合树脂已逐渐被临床淘汰。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治疗儿童恒前牙的优点在于玻璃纤维桩的光固化结构稳定性较好,根管内受力均匀,且其生物相容性与透光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研究结果显示,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较参照组的72.73%更高(P<0.05);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儿的脱落率,发现研究组患儿的脱落率为0%,远低于参照组患儿的11.36%(P<0.05)。

综上所述,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对儿童恒前牙外伤的修复效果较好,且脱落率较低,近期与远期效果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王霏霏.玻璃纤维桩联合纳米复合树脂对小儿外伤恒前牙的治疗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6,6(12):50-51.

胡爱平,王鹏来.玻璃纤维桩+纳米复合树脂治疗儿童外伤恒前牙的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