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干预效果

2020-03-02马宏伟

健康大视野 2020年2期
关键词:焦虑情绪舒适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马宏伟

【摘 要】 目的:探析舒适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均分成常规组与舒适组,各4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统计分析。结果:舒适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舒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可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借鉴的护理方式。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舒适护理;焦虑情绪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2-018-02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on anxiety of patients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ho underwen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comfort group by lottery, with 44 cases each. Routine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routine group, and comfort nursing was performed in the comfort group. Anxiety score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nxiety score of the comfor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omfor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tients' anxiet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is a nursing metho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reference.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erventional surgery; Comfort care; anxiety

在生活压力不断增大、饮食结构不断改变的形势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具有发病急、症状重的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1]。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护理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舒适护理应用越来越普遍,主要从生理、心理层面满足患者需求,以此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现对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术治疗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分组研究,采用抽签法均分成常规组与舒适组,各44例。常规组中,女20例,男24例;年龄最小为35岁,最大为73岁,平均(55.67±4.27)岁。舒适组中,女21例,男23例;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73岁,平均(55.14±4.3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穿刺点是否疼痛与出血等情况。此外,患者拔除动脉鞘管之后,用沙袋进行压迫止血,叮嘱患者取平卧位,在卧床休息期间保持患侧肢体制动。舒适组实施舒适护理,即①心理疏导:主动和患者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知识,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给予恰当的心理疏导,并介绍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2]。②环境护理:注意保护患者隐私,设置围帐,同时减少外界刺激,密切监测患者情况。保持病房清洁、安静,温度与湿度适宜,光线适合,并定时通风透气[3]。此外,指导患者合理作息。③身体护理:术后12h适当抬高床头,倾角约30°,协助患者翻身,若患者腰酸背痛,可进行适当按摩,缓解患者不适。此外,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即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以免便秘。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予以统计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程度由轻至重为0~100分,分值越低,焦虑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20.0专业处理软件中录入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与(x-±s)表示,并对数据进行x2与t值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评分

舒适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所示。

2.2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舒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低于常规组(22.73%),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危及了患者的生命健康[4]。在临床中,介入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影响患者情绪,增加不良反应,致使患者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介入术治疗中,应加强护理工作的展开。

舒适护理是一种结合个性化、创造性的优质护理模式,可以让患者心理、生理层面均达到愉悦状态,以此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同时,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以此增强治疗信心,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舒适组干预后焦虑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研究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5]十分相似,由此说明,舒适护理的实施效果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可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与借鉴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任俊丽.全程舒适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 及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6):2510-2511.

[2] 刘静,马坦坪.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33):250-251.

[3] 刘钦,刘颖,董强.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5):262-263.

[4] 王慧.全程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4):4606-4607.

[5] 孫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训练与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0):1-3.

猜你喜欢

焦虑情绪舒适护理急性心肌梗死
ABC情绪理论下一例高三女生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焦虑研究
围术期心理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性功能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