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腊月的乡村

2020-03-02李湘运

党员生活 2020年1期
关键词:劈柴火塘腊肉

李湘运

腊月的乡村是灵动的,处处洋溢着一片富足、安逸和喜悦。腊月一跑到乡村里,村庄上空就开始弥漫出一股越来越浓的香味儿,那是熬麦芽糖、熏腊肉、做芝麻饼、炸磨糕的味道。顺着这股香气,你就能看到一双双女人的手在灶屋里火塘屋里不停地忙碌。这一双双经年在锄头把上摩挲的手此时显得灵巧无比,这些满村乱窜的好闻的味道就是从她们跃动的手中翻腾出来的。

腊月才刚刚冒头,主妇们就择出饱满的麦粒,淘净,浸泡,沥干,装在了蒸屉里。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蒸屉上,躲在蒸屉中的麦粒在里面悄悄地汲取着阳光的温度,慢慢吐出了自己嫩黄的细芽,像隐秘的花儿在暗处绽放一样。这一切充满了乡村诗歌的意象,乡村里的好多日子就是这样在暗处乐开了花。当这些毛茸茸的麦芽挤挤挨挨地生满蒸屉的时候,女人才会把它们捧出来,女人怀着赞赏和爱的目光抚摸着这群就像朝上生长的逗号一样的麦芽,心里面一定充满了喜悦。因为穿着碎花棉袄的女人,在阳光下露出了花瓣一样的笑脸,看上去好像比往年的腊月还要喜气得多。乡村女人在这些麦芽的映衬下成了腊月里最美的一道风景。而用这些麦芽和苞谷面熬制出的糖,是那种黄灿灿的色泽,令人眼热,把这些金黄的颜色放进嘴里咂巴咂巴就滑溜到喉道里去了。那种经久缠绵的香甜气和腊月的味道也就一起永久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猪和羊在乡村腊月的日子里一步步走向屠夫的刀子和女人的砧板。还在冬月,女人就安排男人把火塘清理了出来,把炕架上的陈年扬尘拂拭得干干净净了,为熏制腊肉作好准备,只等着猪和羊在屠夫的麻利动作下肢解成一吊一吊的肉。那些腌好的肉终于次第挂上了各家各户的炕架,火塘屋从此就将在青烟袅袅中度过整个腊月。红白相间的肉就这样在一家人的注目和盼望下慢慢变成黄褐色,大家也乐意在这种心情愉悦地盼望中走向腊月深处。无比幸福的神态悄然出现在了每个女人惬意的笑脸上。一个女人的幸福其實就是一家人的幸福,而一家人的幸福就是一个乡村的幸福,一个乡村的幸福最终会荡漾成整个腊月的幸福。这些道理只有满村飘荡的熏腊肉的烟气最能刻骨铭心地理解。

狗叫声在乡村腊月的夜晚深处此起彼伏,四野慢慢安静了下来。这时站在乡村的任意一个角落里,都能看到散落在乡村里的一些如豆的灯光,繁星点点处便是做芝麻饼的人家呀。一盆粘稠的褐色皮糖与白色的面粉在女人的手中慢慢纠缠成了一堆浅黄,再掐成鸡蛋大小的疙瘩摞在案板上。这些面团安静地等待着一双手来把自己摁在刻有五角星或者向日葵的模具里,只轻轻一磕,面团翻出来就成了模具的影子。在簸箕里沾些芝麻,入锅。烘焙的过程中,面粉质朴的味道和香气四溢的芝麻混成一团,让人口舌生津。余下的时间就是细细品味这种在乡村腊月里制作出的精美面食了。

日子再往前走,已是小年的节庆了。女人看着太阳在磨石膏的盆里晃来晃去,就觉着年真的马上就要来了。恨不能把磨糕快点炸完,磨石膏的手便加了把劲,霍霍地响。横两根,竖两根,男人把劈柴早就码成了一座山。这些晒了大半个冬天的劈柴,很快就开始在灶洞里呼呼地叫,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锅底,锅里的磨糕浆怒汤滚涌,开透了。吊包,下石膏,沉淀,紧包压实,再均匀地切成麻将大小的方块。磨糕最后在油锅里夸张地叫喊,扭动着,七上八下,然后迅速地长成了丰硕的团块儿。只有亲眼看见过这些乳白的花朵是如何在油锅里形成金黄色果实的人,才会在品尝磨糕时真正地咀嚼出它富足的乡村腊月的味道。

转眼便是除夕,这是乡村腊月的极致。乡村里讲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一家人团完年,就围了火塘守岁,隔年的树蔸子在劈柴的烈焰里哔哔剥剥地闪着火星,火红作为一种象征来年的气氛还在乡村的除夕里流传。鞭炮在零点的时候笼罩了村庄,除了不断升腾的美丽烟花在乡村的上空瞬间怒放,还有一种我们看不到的更美丽的花正乐开在乡亲们的心里,那就是他们憧憬美好未来的好心情啊!

在红红火火腊月里,传统习俗、民间风情、现代元素,编织成了红红火火的中国结,系在每个中国乡村人的心中。

猜你喜欢

劈柴火塘腊肉
腊肉飘香
闲话“腊肉”
Chongqing Hotpot and Thumb Fight
劈柴的那个人还在劈柴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劈柴帖(外一首)
腊肉香,故土情
吉祥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