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婚姻
2020-03-02何仁勇
何仁勇
【家道中落】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牌局,那么左宗棠在出生后拿到了一手不算太差的牌。
左宗棠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阴县左家塅一户耕读人家。从曾祖父左逢圣开始,左家就在此地耕读,指望有一天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辉煌无比的仕途。因此,几代人下来,左家出了不少读书人:左宗棠的曾祖父左逢圣为县学生员,祖父左人锦是国子监生,父亲左观澜是县学廪生。大哥左宗棫也是县学廪生,二哥左宗植则考取了举人功名。
在清朝晚期,能够读得起书的家庭并不多。左宗棠家的条件说不上有多阔绰,但供他们几兄弟读书还是足够了。左宗棠似乎天生就是一块读书的料。他聪明伶俐,勤学好思,4岁就跟着祖父摇头晃脑地读书。5岁时就跟着父亲来到长沙省城跟读。15岁参加了长沙府试,就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左宗棠有两个哥哥。有一次,父亲给他们辅导功课时,问“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自哪里。两个哥哥还在犹豫时,左宗棠脱口回答出自《梁父吟》。大家都啧啧称奇。左观澜非常高兴,又感到惊讶,因为他并没有给左宗棠讲过这个典故和这首诗。事实上,这是左宗棠在跟随两个哥哥读书时,用心记下的。母亲夸奖左宗棠:“老三这么聪明,莫不是将来会封侯。”
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想到,人生的磨难说来就来。
左宗棠一家人丁最旺盛时,共有十口人,分别是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左宗棠的两个哥哥和三个姐姐,以及左宗棠自己。后来,左宗棠祖父祖母亡故,姐姐们先后出嫁。1823年,大哥左宗棫去世,年仅25岁。1827年,母亲余氏病故。1830年,父亲左观澜经过亡妻丧子之痛的双重打击后,撒手人寰。
左观澜的去世,让这个家庭顿时失去了顶梁柱。在这之前,左家的日子还过得去,甚至有不少积蓄。可是,左观澜带头捐建左氏祠堂,花了不少钱。左宗棠为了尽快参加乡试,又花了105两银子买了一个监生的功名。左宗棠15岁以后,祖父、祖母、大哥、母亲、父亲相继离开人世,一场场丧事办下来,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如果说家里一贫如洗,也不完全正确。家里还剩下48亩谷田。这时候,左宗棠和二哥作出了一个艰难而厚道的决定:将48亩谷田全部留给大嫂,让他们孤儿寡母得以解决生活问题。至于家里的债务,就全部由他们兄弟俩承担。
【意外中举】
人生的道路,还得继续走下去。1830年,18岁的左宗棠离开二哥,独自来到长沙学习,为童子试的第三关——院试做准备。当年冬天,左宗棠偶尔认识了一个叫贺长龄的官员。
贺长龄是什么来头呢?他的来头真不小。他是湖南善化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历任山东兖沂曹济道、江苏按察使、江苏布政使。贺长龄担任江苏布政使时,还奉命署理江苏巡抚。左宗棠听说贺长龄丁忧在家,便贸然前去拜访。
一个是省部级高官,一个是连秀才都不是的读书人,贺长龄与左宗棠的身份相差太过悬殊。可是,贺长龄并没有嫌弃左宗棠,而且热情地接待了他,“以国士见待”。贺长龄家里有很多藏书。其后在整整一年时间里,左宗棠这个“颇好读书”,但“苦贫乏,无买书资”的年轻人,经常到贺长龄家里借书。
贺长龄已经是45岁的人了。他每次都不辞辛劳,亲自登上楼梯帮左宗棠取书,爬上爬下。贺长龄还循循善诱地叮嘱和勉励左宗棠:“中国到处都缺乏人才,你可千万不要因为贫穷,就随便找一份工作,而把自己的终生大事给耽误了。你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人才,将来前途坎坷。但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应该对自己抱有信心。你要记住,你是国家的栋梁,你将来的本事一定在我之上。”
后来,贺长龄离开长沙,回去继续当官。临行前,将左宗棠推荐给自己的弟弟——长沙城南书院山长贺熙龄。贺熙龄看出左宗棠确有独特的见解,把他当作自己的关门弟子来培养。
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20岁。这一年8月,左宗棠来到省城长沙,参加3年一度的乡试。意料之外,学富五车的左宗棠竟然落榜了。幸好这一年是道光皇帝五十大寿,朝廷按照惯例开了“恩科”。湖南巡抚吴荣光接到旨意后,从落榜的试卷里再挑选了6份出来。左宗棠的试卷排在第一名,因此被录取为湖南省第十八名举人。
【入赘周家】
成为举人,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左宗棠的家庭环境。家里依然负债累累,要进京参加会试还得需要准备一大笔钱。同时,作为一名20岁的大龄青年,左宗棠又到了谈婚论娶的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那个年代,成家生子是比考取功名更紧要的事情。左宗棠到了20岁,还没有结婚,在当地承担着很大的压力,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左宗棠来说,绝对不能忍受。
就在这时候,有人来“逼婚”了。湘潭大户人家周系舆来信,催促左宗棠与他家的女儿周诒端成婚。原来,周系舆与左观澜是同窗,关系很好。他们很早就给左宗棠和周诒端订了婚。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没有问題,问题是,左宗棠拿不出钱来结婚。很明显,周系舆家也考虑过这个棘手的问题。他们提出,由左宗棠入赘周家,做上门女婿。左宗棠迫于无奈之下,当年秋天,乡试结束没多久,左宗棠就在二哥左宗植的带领下,来到湘潭周家,当了一名上门女婿。
左宗棠知道,周家在湘潭隐山东麓的紫山,盖了一所占地近1万平方米的大院,取名“桂在堂”。桂在堂青砖小瓦,三进五开,有48个天井,规模宏大,设计精巧,气派不凡。周家祖辈做过户部侍郎、礼部左侍郎,属于名门望族。总而言之,周家家道殷实,是方圆百里内千里挑一的大户人家。
左宗棠所担心的是,入赘周家后,他这个上门女婿会处处受到排斥和白眼吗?事实证明,左宗棠的担心是多余的。多年以后回忆往事时,左宗棠终于明白,到周家做上门女婿,是他这辈子作出的最正确决定之一。
左宗棠的岳父叫周系舆,岳母叫王慈云。他们的宽厚仁慈,让左宗棠感动不已。岳母坚信女婿只是暂时陷入困境,迟早有一天会出人头地。所以尽力支持左宗棠读书,不让他干农活。她还经常告诉自己的女儿,要成为左宗棠的贤内助。她在辞世时,一再叮嘱女儿,一定要对丈夫言听计从。
周诒端跟左宗棠同龄,按照史书的说法,“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容貌端庄”,不管是才华、性格还是容貌,都相当不俗。重要的是,对丈夫左宗棠照料得体贴入微。结婚后,左宗棠一边要准备进京参加会试,一边要到醴陵县渌江书院教书。周诒端悄悄给丈夫做了一个枕头,带在身边。上面绣的是《渔村夕照图》,还配了一首自作的七绝:
“小网轻舠系绿烟,潇湘暮景个中传。君如乡梦依稀候,应喜家山在眼前。”
妻子是在提醒丈夫,桂在堂是自己的家,千万不要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每孤枕难眠之际,左宗棠看到这首七绝,心里便充满温暖,好像妻子就站在面前,笑盈盈地看着他。
左宗棠的岳母、妻子以及妻妹等人,都是能诗善文的“女诗人”。周诒端博通经史,长于吟咏,经常与左宗棠一起钻研学问、谈经论史、唱和诗词。后来,左宗棠经常回忆起那种夫唱妇和的温馨场景:“常时敛衽危坐,读经史,香炉茗椀,意度悠然。每与谈史,遇有未审,夫人随取架上某函某卷视余,十得八九。”
【深情厚谊】
道光十三年(1833),左宗棠第一次进京参加会试。
进京得要一大笔钱作盘缠。左宗棠是没有什么钱的,周诒端拿出陪嫁的100多两银子,给丈夫作为路费。可是,左宗棠在出发赴京前回家一趟,见到大姐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时,擅作主张,将这100多两银子全部送给大姐。周诒端知道这件事后,没有冲丈夫发脾气,而是找亲戚借了100多两银子,交到他手上。
左宗棠来到京城,见识了大都市的繁华,并结交了好朋友胡林翼。会试期间,写了《燕台杂感》八章,一抒胸怀,寄回家中。妻子收到信后,立即写了两首《得外都中书却寄》,慰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丈夫:“虞卿尚有居穷乐,庞统知非作令才。”“信有诗书能自乐,为知时命更无求。”打开信件的那一刻,左宗棠的心一定是暖暖的。
不料,会试开榜后,左宗棠竟然名落孙山,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了桂在堂。更加尴尬的是,此后左宗棠连续两次参加两次会试,均铩羽而归。
不仅如此,结婚后,周诒端接二连三地生了3个女儿。在古代,儿子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任。没有儿子就意味着“断子绝孙”。这样一来,周围的闲言闲语就多了起来。有好事者还编排了一首顺口溜来讽刺左宗棠:“桂在堂,讨个郎,呷掉一仓谷,睡爛一张床。”意思是左宗棠好吃懒做,什么用都没有。
会试失败和没有子嗣,这双重打击让左宗棠备受煎熬,度日如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左宗棠29岁。他在自题小像中写了这样几句话:“九年寄眷住湘潭,庑下栖迟赘客惭。余居妇家,耻不能自食。”为了避免“吃软饭”的嫌疑,左宗棠对妻子提出,要搬出桂在堂,在偏房西屋里独自开伙——这纯属自欺欺人,这种行为丝毫改变不了他做上门女婿的事实。
周诒端倒是很理解左宗棠的举动,也跟着搬到了西屋,照料他的起居住行。左宗棠很高兴,写出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随后,郑重其事地张贴在西屋墙壁上。现在,这副对联还保存在桂在堂。
在清朝,参加会试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对于会试屡试屡败的问题,周诒端从不埋怨丈夫耗费了大量钱财,坚定地支持他继续温习功课,准备下一轮考试。到后来,反而是左宗棠自己看透了科举考试的本质,不想将宝贵的时间、精力投入其间,表示不再参加会试。
周诒端作诗来慰勉他:“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日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重农桑。”
对于只生女儿不生儿子的问题,周诒端全部归咎在自己身上。她在感到愧疚之余,极力劝说左宗棠将她的丫环张茹纳为小妾。左宗棠是一个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怎么会做这种事情呢?媳妇反复劝说,还将岳父周系舆请来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左宗棠拗不过他们,只好答应了。结果,张茹过门没多久,周诒端就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左宗棠的长子左孝威。张茹的肚皮也很争气,一口气给左宗棠生了3个儿子和1个女儿。
按照传统,上门女婿生的子女,一律跟母亲姓。周诒端没有这样做,让所有子女都随左宗棠姓左。
【左公柳庄】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的功夫,左宗棠竟然在桂在堂居住了11年。11年间,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吴荣光之邀,在醴陵县渌江书院主持教学,领取了一份不菲的俸禄。几年下来,居然积攒了几百两银子。
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在妻子的支持下,用这笔银子在老家柳家冲买了70亩田,建了一座占地4.29亩、有48间房屋的砖木住宅。左宗棠喜欢柳树,在住宅周边栽种了许多柳树,因此命名为“柳庄”。30多年后,左宗棠在西征新疆时,沿途种下了许多柳树。这些柳树人们称为“左公柳”。
柳庄建好后,左宗棠带着妻子周诒端和孩儿们,高高兴兴地搬出桂在堂,来到柳庄居住。11年前,左宗棠在二哥的带领下,来到桂在堂;11年后,左宗棠浩浩荡荡一行人,离开桂在堂。临行一刻,回头看桂在堂,在夕阳的余晖里沉默不语。那里深藏着左宗棠11年的欢声笑语和酸甜苦辣,藏着左宗棠与妻子周诒端的深情厚谊。
(作者系文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