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念指导下高中班级转变的路径探究
2020-03-02钟瑞谌红娟
钟瑞 谌红娟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班级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方式方法,“治理”的理念也催生了适应时代的班级管理方法。与管理不同,治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班级治理需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们采取了“学生回忆往昔,畅谈未来”“民主选班子”“共同制定公约”“学生维护秩序”等方法来发动学生共同参与班级治理。实施后,效果是显著的,班级各项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和相应的配套工作。
关键词:治理 内涵 措施 效果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166-03
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与合作意识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班集体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一种精神力量,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2018年中途接手了这样的一个班级:纪律混乱、人心涣散、成绩差、家长频繁上访。如何实现班级的转变呢?我采用“治理”的理念和方法指导班级的各项工作。围绕“如何用‘治理理念指导‘乱班转变”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一、“班级治理”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識去建设和管理城市”[1]。根据“治理”的内涵,我们可以这样界定“班级治理”的内涵:这是一种民主管理理念,教师与学生通过平等的合作互动,一共同规范和管理班级事务。这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有很大的不同,班级管理侧重于教师的权威性,也就是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管控,而班级治理则强调民主、自主、自治,通过班级团队建设、文化建设,自律性建设等来凝练班级精神,形成一种家文化,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亲密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实现人人都是班级的管理者,人人都是班级的主角。
二、治理班级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畅所欲言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2],这就意味着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倾听他们的声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建班导向。开学伊始,我利用班会就以下问题采访了学生:
你见过的优秀班级是什么样子?你理想中的班级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班级是什么样?与你理想中的班级存在哪些差距?
你的成绩、班级成绩理想吗?这跟班级存在的这些问题有什么关系?
王同学说:“初中时,班主任管理严格,我们班上课、自习纪律很好,几乎没有睡觉的;同学关系融洽,班级有凝聚力;班级成绩好,各种活动也名列前茅。我所希望的班级就是这个样子。实话实说,现在的班级:纪律有些乱,我无法安静学习,我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我很苦恼。欢迎钟老师来当我们的班主任,希望您在班级管理方面再严一点。”
邢同学说:“分班前,我们班学习气氛浓厚,作业上交及时,而现在我这个课代表收作业还得求着某些同学,很难干。班级的学科成绩也很差,任课老师和我都很难过。”
学生们早已憋了一肚子话,想要说出来。于是我提议:在语言不过激以及有利于班级成长进步的前提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寻找影响班级成长进步的原因及解决办法。学生们一番探讨后,我借助“学生之口”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班级好了,大家才会好;班级乱了,大家都会倒霉,进而引导学生达成共识:违反班级的规章制度就是破坏大家学习的环境,自然也就站在了大家的对立面,是一种负能量,同学、老师、家长都不喜欢。这样班主任在处理违纪事件时,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结广大学生,用整体氛围去影响个别学生的违纪行为。
(二)选好班级干部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领导集体是班级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集体中的中坚力量,好的领导班子能保障班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班级有三大班子:班委会、组长委员会和课代表委员会。在协商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制定了选择班子成员的标准:“有责任心、有爱心、有能力、公平公正。”
1.班委会
采取“学生投票+班主任考察”的方式,学生投票集中意见,班主任再根据选择标准、学生经历等,最后确定班委会成员的人选。此做法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实现了学生意志与老师主张的有机结合。为确保班子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特做了如表1所示的分工。
2.组长委员会
6—8人为一个小组,将班级划分为6个合作小组,班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和各类活动,各组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各正副组长在副班长的带领下组建组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并明确具体如表2所示的分工。
3.课代表委员会
采取自愿报名和班主任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各科课代表,在学习委员的带领下组建课代表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并明确具体如表3所示的分工。
(三)师生共同制定班级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和《管理细则》是班级健康发展的前提。只有有了公约和细则,才能让学生知道标准在哪,出了什么事才好判断谁对谁错,才能服众。首先,请班长和班主任一块制定《班级公约》和《管理细则》的初稿;其次,组织班委会内部协商和完善,最后,召开专题班会,在学生协商一致的情况下颁布施行。这种集体协商基础上制定的《班级公约》和《管理细则》,会更有约束力,学生更有认同感。
《班级公约》(部分)如下:
《管理细则》(部分)如下: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马克思曾经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是班级顺利开展工作、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我做了以下工作:
1.亮出底线
自习课:不随意进出教室、不聊天;手机:教室内不允许出现。在前期民主协商的基础上,以上两条经学生举手表决顺利通过。当然在通过这两条规定之前,已经跟学生熟悉了学校有关自习和手机问题的《规章制度》和山东立法禁止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消除个别学生对两条规定的抵触心理。手机问题是很多学校管理的难点,教室内禁止出现手机,坚持了对学生管理的疏堵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兼顾班级利益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2.实行值日班长制
学生按照学号轮流值班,负责维持自习纪律,实行责任追究制。值日班长要如实填写班级日志:
3.课前,课代表领读
我们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前秩序混乱,自习不能及时安静下来。为此我采取的措施是:早读、下午课前5分钟,课代表领着同学们一块诵读课文,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迅速安静下来,用班级的整体学习氛围去压制个别学生的聊天行为。
4.班子成员分工协作
叔本华曾经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为此,需要班子成员加强协作。早读,中午课前5分钟,班子具体分工协作如下:
实践证明,此做法对形成良好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
5.充分调动班委积极性
与班主任一起将班级合理地划分为6个合作小组,组内学生个性互补、学科强弱互补,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习课上学生聚在一起聊天的情况。
6.各小组依据分数自由选择座位
为使量化分数真正起到教育和引导学生的作用,将各组的量化分數与座位选择挂钩,一月一统计,各小组根据分数高低依次选择座位。此做法极大地促进了班级秩序和学习氛围的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在乎组内同学的评价,因此会想尽办法给小组多挣分、少扣分,这也客观上增强了组内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荣誉感。
7.发动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教室内悬挂学生写的标语:“上课积极活跃,自习安静有序”“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当学生们表现好的时候,老师应说:“今天某某同学表现太棒了,真正做到标语中的这几个字”,以不断强化、巩固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8.除依靠学生,班主任关键时段多靠班
接新班后的两个月及一天中的几个关键时段,班主任尽量多到班里走走,等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主任的班级管理难度也就降低了。
(五)发挥榜样力量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3]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好的习惯让学生终身受益,坏的习惯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结合我们班级的情况,我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寻找榜样身上的好习惯
威·亚历山大曾说:“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我特别注意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邀请学生寻找张某某(第1名)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们畅所欲言,我顺势谈了谈我校宋某某同学(2018年山东高考理科状元)学习中的一些好习惯,通过对比,让学生探究他们成绩好的共同原因,达成共识,进而引导学生们找出自身的不足,并写出座右铭,张贴在显眼位置,以时刻警示自己。
2.强化“及时整理错题并反思”的习惯
唯有反思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为此我与学生一块学习了学校制定的《错题本整理方法和要求》,并一周一检查学生的错题本。
3.倡导“高效、高质完成作业”的习惯
定期举办优秀作业展评,让同学们去评选打分,这样既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又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之间的“比赶超”意识。
4.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行成于思,毁于随”,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一生都是非常有益的。只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班级治理效果
令我欣慰的是,经过采取上述措施,三个月后,这个曾经是所有老师、领导眼中的问题班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级学习氛围好了;班级凝聚力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班级成绩名列前茅;运动比赛屡屡被表扬;班级运动会成绩级部第一;成为级部的示范班级、文明班级。
四、反思与展望
班级治理过程中,的确是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班子成员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学生害怕同学抱怨的问题、民主过多导致班级工作达成度降低的问题。因此,班级治理还需要不断完善:
(一)加强对班子成员的培养
教会班委治理班级的方式方法,提醒注意事项。比如:由于有些学生很要面子,提醒班委在维持纪律的时候,勿直接点名,否则很容易激化同学之间的矛盾。
(二)班主任积极调整心态
治理中坚持松紧结合。太严,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太松,容易造成班级的无序和混乱。坎普滕的托马斯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种恶习,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为十全十美的人。”[4]因此我们要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不抱怨,勿着急,静下心来查找原因,积极想办法解决班级存在的问题。
(三)保持师生恰当距离
师生之间距离太远了会给学生老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太近了,容易增加管理学生的难度。跟学生谈话勿太频繁。言多必失,批评多了,班主任的话对他们就不起作用了。即使要批评学生,也要先表扬一番,指出他进步的地方,这样学生可能更能接受你的批评,效果会更好。
(四)深化家校合作
借助QQ群、微信群等社交平台深化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在家表现,争取家长的支持。班主任该参与这些群的建设,并倡导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五)把课讲好
班级治理中班主任难免会得罪人,为此班主任一定要把自己的课讲好,讲生动,唯有如此,才可以克服学生对班主任的偏见,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我们,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J].北京: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社,2014:9.
[2]爱默森.优秀教师成长的关键[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
[3]姚裕群.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研究[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4]吴铎,罗国振.道德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