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研究

2020-03-02张元赵芝瑞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自主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张元 赵芝瑞

摘要: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主要关注点在大学生班级建设上。在现有基础上,将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深入班级,打通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最后一公里”,由现在的少数学生参与变为“全员参与”。特别是注重班级建设,按照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变过去学生组织牵引模式为人人参与、人人发力、人人驱动的自主管理模式。再在班级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学生公寓管理打破学院、年级建制,实行完全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索公寓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朋辈互动、自我管理的作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是主人翁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高校学生 自主管理 班级建设 以学生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029-02

在现有基础上,将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深入班级,打通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最后一公里”,由现在的少数学生参与变为“全员参与”。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自中世纪以来,学生权利就得到了较高的承认度,并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因此国外学生自主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23年出版的《大学的理念》和1977年出版的《什么是教育》这两本著作中都谈及关于大学生自主管理。不但理论研究不少,实践的实例也很多。而且,国外,尤其是欧美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完全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基础教育中突出学生的独立自主教育,因此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基础扎实,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国内,我们一直坚持“学生为本”理念,但在落实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我们的基础教育强化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独立自主,这就导致学生进入高校后缺乏自主管理的能力,许多本该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的事情,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甚至是包办。对学生完全放手,教师、学生都不适应,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完全包办本该由学生个体完成的事情,就不能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基于此,研究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显得十分迫切。目前,国内对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对象较多地集中在中小学,对于大学生的自主管理研究较少,且都是分散式的研究成果,还没有系统性、集中式的研究与实践。能够找到的理论研究内容多些,但具体研究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际案例很少。两个理论成果论述大学生自主管理内容较集中:蒋国勇在2007年出版了《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从目标与内容、原则与方法、实现模式等方面作了概述。大连理工大学文隽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大学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对此问题做了一定的研究。现状下,如何推动学生的全员参与、自主参与、积极参与?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基于此,力争通过对陕内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现状的研究,找出高校扎实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的新路子、新对策。

二、研究的意义

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背景下,坚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深入研究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和研究,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能够有效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地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能够有效提高青年大学生的实践工作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及早培养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其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使其获得更全面的发展。这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本科生、研究生步入社会后,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自视甚高,而实际能力甚差;眼高手低,用人单位不满意;怕吃苦、功利性强、爱攀比待遇,而不愿付出;主动性不够、嫉妒心强、合作精神差;心理不健康,稍不顺意,即怀疑领导、同事,甚至抑郁、极端。

2.能够解决管理中的一些突出矛盾

许多高校,尤其是省属高校不同程度地面临如管理力量不足、管理不到位、学生思想教育落不实等问题。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靠增加人员,而是要改变管理方式。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可以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找到一个有力的抓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学生由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心理不适,减少抵触情绪,形成良好习惯。

3.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高校在现有条件下,促进学生自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示范和思路。能够在朋辈互动、自我展示、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心理、就业、情感、学业等方面的困惑。能够真正地将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退居幕后,做好指导和调度,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研究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提升育人水平。

三、基本模式构建

主要从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体系、运行机制、保障措施、班级建设几方面展开研究。

1.工作体系

成立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相关校领导任组长,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作为成员;完善校、院、班三级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健全学生社团和各類学生组织的自主管理功能;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2.运行机制

主要从领导和指导机制、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开展研究。

3.保障措施

制订并实施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制方案,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办公、经费等方面条件的保障。

4.班级建设

将学校每个班级学生按照兴趣、爱好、特长等分为5个左右互助小组,每组10人左右,组织开展相关学习生活活动。实行班级班长周值班制度,用特色口号命名班级,每班独创特色班徽、班歌、班风等。充分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班级所有事务有人做,所有学生有事做,人人成为班级的主体和主人,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班级的自我管理必须是全员参与,让每名学生在班级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都有归属感,从班级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建设着手,打造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园地;在日常管理、第二课堂活动、奖助评等内容上将自主管理做细做精,将辅导员、班主任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更精细化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学生搭台、学生唱戏、老师观摩、共同总结、逐步提升这样的局面。

四、结语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人、完善人,推动大学生自主管理育人模式,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突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具体举措。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因此,自主管理的最高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为中心。这个理念实际上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理念,自主管理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一种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2]蒋秀明,潘永华.一流大学生培养工作新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3]曹雁.基于人际关系的知识共享敌意行为治理对策研究[J].领导科学,2019(4).

[4]蒋国勇.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自主管理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