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盏照亮人性的明灯

2020-03-02杨国诚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年2期
关键词:明灯人性灵魂

杨国诚

如果淡化小说的时代背景,《城的灯》完全可以作为一篇纯粹讲人性的小说来读。可能很多小说都有这样的特征。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的命运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风貌。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个人的存在构造出的社会关系网也是时代的缩影。

只从人性的角度来理解小说,那就过于简单了,也肯定违背了作者的初衷。当然,任何一篇小说都会书写出一定的人情与人性。

要说冯家昌坏吗?是一个纯粹的见利忘义、忘恩负义、辜负良知之徒吗?好像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他的复杂性,不能单纯用“好”或“坏”来评价。

当然,刘汉香是高尚的,与李冬冬相比,她没有那样高贵的出身,也没有读过李冬冬那样多的书,但她的识见、她的品格绝对是李冬冬那样的女子所不能比拟的。

小说中的刘汉香就是一盏灯,一盏照亮人性黑暗,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困苦中的人生存下去理由的明灯。

她的三次选择,凸显了她的善良、坚强、纯粹。

第一次,她选择以一个未出阁的女子的身份,只身进入“老姑父”家,以一个未来儿媳的样子,承担起照顾“老姑父”和四个“蛋”儿的重任。她甘愿忍受父母亲人的不解和埋怨,甘愿承受村里人的非议。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更何况她从外貌到灵魂又是那么的优秀,又有多少条件出色的男子在追求她。但她都不为所动,她只一心属于冯家昌。

第二次,当她进城找寻已结婚的冯家昌时,她可以用很多很多属于乡里人的手段来逼迫冯家昌放弃眼前到手的一切。她完全可以让冯家昌名誉扫地,但她没有这样做。她用自己的双眼和清澈的心灵,看清了冯家昌的嘴脸,认清了冯家昌的本质。她几句话就把“吃苦”和“忍受”作为晋升法宝的冯家昌吓得“尿了一裤子”。

第三次,在有了进城的一番经历后,她对这个世界有了崭新的认识。回村后,她选择担任了村长的职务。她不占村中的一分钱,不为自己和家族争取一点点利益,一心带领全村人致富,净化村人自私、狭隘的灵魂。她高尚的灵魂就像那一株株的植物那样干净,就像她一遍遍试种的“月亮花”一样圣洁。就是在被几个利欲熏心、失去了人性的少年胁迫,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時,她一心想到的还是“救救这些孩子们”。

读完小说,掩卷沉思。涌上心头的,除了对刘汉香纯美人性的赞叹和感慨外,还有几点不吐不快的体认。

第一,经济大潮的席卷让很多人迷失了自我,利益至上的人性选择也使繁荣的物质生活蒙上了一层沉重的阴霾。小说中,不光是冯家昌的选择,就连最小的“孬蛋”冯家福也无师自通,迅速被物欲俘虏。如何在繁荣经济的同时,持续地净化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人性更多一些纯粹、美好,使我们能更久地保存一些对理想的守望,让诗和远方不要过于遥远,这是我们每一个身处现实社会中的人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二,乡村的振兴任重而道远。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许多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正在走向消失,原来的村里人搬进了高大、靓丽的楼房,物质生活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但人们的思想、精神状况没有完全得到同步的提升。假如农村中多出几个刘汉香一样的女子,那我们乡村的振兴就真正有了一座灯塔。

第三,官场习气还难以风清气正。东晋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返回了地处彭泽的老家。虽然生活清贫,屋只可容膝,酒要常赊,但终归是保持了心性的自由与洒脱,留下了引发无数后人共鸣的传唱千古的经典诗篇,也算是活得磊落、潇洒。

刘汉香虽身处农村,但她却是整个乡村与城市的一盏明灯。她美丽的人性完全可以进入中国文学史的画廊,与历史上那些美丽的女性站在一起,时时烛照我们冷漠、麻木的灵魂。

(责任编辑:文宝)

猜你喜欢

明灯人性灵魂
百年党史(一)风雨飘摇待明灯
一个“平凡人”,不努力会怎样?
逼近人性
阅读是行万里路的明灯
他有睿智的灵魂 却孤苦修行一生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发刊词)
灵魂树 等
功能与人性
人闲一闲,等一下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