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关键词教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0-03-02桑陈
桑陈
[摘 要] 高中历史知识繁多而琐碎,抓关键词法能收到提纲挈领的效果,让学生顺藤摸瓜,理清历史知识间的关联点。具体实施时,教师应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讲究适用性,必要时可建立关键词的分支。要注重课外拓展,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关键词;差异性;适用性;拓展延伸;实施策略
关键词是对理解文章和把握其主要内容十分重要的词语,关键词能清晰地展现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在历史学习中,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的知识点多,也很零碎,需要大量的时间记忆相关内容,学习负担重。但教师若能采用关键词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前了解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并围绕关键词展开历史概念的探究、历史线索的整合、历史事件的整理,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一、尊重生本,凸显差异性
教师在组织学生围绕历史关键词展开学习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要结合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历史知识。
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来掌握主要内容。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清君主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主专制呢?你能在阅读中找到相关的关键词吗?”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抓住“宰相制、内阁、军机处”等关键词,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围绕这些机构的设立或废除展开思考。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先给他们提供关键词,然后让他们尝试结合关键词绘制表格,并在表格中写下每个机构的职权范围,什么时候设立,标志着什么等,这样做不仅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方向,而且方便他们构建知识框架。当然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并不是神汤妙药,运用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抓关键词的历史学习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关键词的指引下编织知识网络,使得所学内容一目了然,环环相扣。但任何方法总有其适用的范围,所以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指引者,方法的教授要基于具体学情,尊重个体差异。
二、注意范围,讲究适用性
在选择关键词的时候还要注意所选择关键词的适用范围。
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时,“鸦片战争”就是学习的关键词,但是该关键词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重要节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此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分级,鼓励学生层层深入展开学习。教师首先将“鸦片战争”这一关键词拆解成“起因、经过、结果、影响、意义”等若干个关键词,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以“鸦片战争”的“起因”这一关键词为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法了解鸦片战争的爆发时间,战争双方及战争双方当时的社会状况等,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究,就能很好地掌握“起因”这个关键词。这样的学习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扩展,学生若能理解所有的关键词,则能彻底掌握“鸦片战争”这个总关键词。
要注意的是,所选择的关键词不能涵盖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只是起到促使学生关注某些重点问题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以总关键词作为支点,划分出其“支流”,并沿着“支流”的流向,掌握零碎的历史知识,理清其中的脉络。
三、拓展延伸,富有开放性
利用关键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具开放性。教师首先要找到课内和课外知识的联系点,然后概括出關键词,并要求学生围绕关键词进行拓展阅读。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这些关键词展开各种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抗日战争”历时时间长,若以抗战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关键词的话,学生需要了解“双十二事变、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诸多关键词。这就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全部掌握所有关键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抗日战争”这个总关键词展开自主拓展阅读,尝试阅读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书籍,了解抗日战争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这样的学习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在阅读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心得撰写成文,并展开互动交流。
拓展延伸的教法,让学生对关键词的认识不仅局限于课本,把课外知识和课本所学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整体。伴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的思考能力也与日俱增,其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也相应提升。
关键词教学法是一种能促使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概括信息,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学习,从而使学生有效掌握学习要点,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丽丽,魏爽.“抗日战争史”教学视角下影视教学法的创新与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3(3).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