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应对社交媒体时代的第一场战“疫”
——以央媒为例
2020-03-02邵秋楠
■ 邵秋楠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媒体传播渠道逐渐地深入到大众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各类媒体的有效传播,充分展现了媒体产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多重功能,多元化的媒体传播呈现出各自的传播特点。其中央媒在传播的广度、深度以及方式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战略策划。
一、社交媒体遇上新冠病毒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有关疫情的消息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如火如荼。与17年前的非典相比,这场社交媒体时代我国所遭遇的第一次大规模疫情,面临的不同就是当代社交媒体的普及。在疫情暴发期间,微博的活跃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平台流量连续两月增长50%以上,通过微博关注最新疫情的网友平均每天超过两亿。截至2月20日,微博上疫情话题数量突破25万,阅读量高达7545亿。
但同时社交媒体也暴露了许多弊端。一些营销号为了赚取流量,热衷于制造“爆款”,用吸引受众眼球的标题和内容渲染情绪,加剧受众不必要的恐慌。在社交媒体上,人们也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关注的求救信息和伤亡情况,降低了受众抗击疫情的信心。这时作为权威媒体代表的央媒,就凸显出公信力,显示出权威的优势。
二、央媒的使命
在疫情暴发的初期,年轻人群体最先意识到疫情严重性并行动起来,年长群体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就需要权威的声音敲响警钟,让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都能意识到疫情的严峻程度。在央视的统筹下,新闻频道始终在播出与抗击疫情相关的节目,及时更新确诊、死亡与疑似病例数据。同时,央视、《人民日报》等央媒的新媒体部门制作发布了许多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海报、短视频,利于传播的权威内容迅速出现在受众的朋友圈和家庭群。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数据与信息是建立重视度的关键,更是安稳人心、减少谣言滋生的保障,央媒正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不以流量为唯一导向的央媒,能全方位地展现疫情全貌,安抚民众情绪,提振社会的战“疫”信心。央视新闻在《新闻1+1》栏目推出《岩松帮你问,看今日疫情应对》专栏,以面对面的形式对权威人士进行专访,对每一天的疫情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同时央视新闻还在多个媒体客户端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共同战“疫”》《分析解读》等专栏,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央视公众号也进行实时更新等。央媒的这些战略策划把最新的疫情信息真实全面地传递给受众、回应受众。
三、拥抱互联网的央媒
社交媒体时代,仅仅通过传统的文字、长视频等形式报道疫情,已不能满足受众的阅读喜好。留不住读者,央媒的权威声音也就无法得到广泛传播。对央媒来说,想在当代站稳一席之地,只有拥抱互联网、新媒体,才能起到引导舆论、传播主流声音的作用。与传统图文相比,央视的更加立体丰满的短视频,具备即时性强、传播度广等优势。
央视新闻新媒体还采取了“切片化传播”的方式去处理新闻发布会以及专家权威解读等传统的长视频节目,将长视频剪辑成为短视频,一个视频一个核心要点,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平台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逐条发布,适应了当代受众喜好的“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这些都显示出央视媒体已深谙数字传播模式的特点,并积极响应互联网时代提出的要求与挑战。
在疫情暴发与防控的漫长战线中,媒体为对抗疫情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起到传递事实、舆论监督的作用。央媒更是站在媒体的前沿,带领全国人民一起见证、经历和铭记这历史性的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