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发展”教育理念下的研学旅行

2020-03-02那丽娟

辽宁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闯关东研学旅行

那丽娟

(大连市西岗区九三小学)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研学旅行的课程理念强调认知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使体验式学习得以系统化和理性化。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搭建理论通向实践的桥梁,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加强学生的综合运用、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促进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开辟了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承载着道德养成教育、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小树立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我校就如何落实国家对研学旅行的各项要求,如何有效设计并组织研学旅行,让研学旅行根植活土,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如下探索。

一、尊重学生意愿,提高研学问题质量

我校一直秉承“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活动,都积极促进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自主自愿地参与探索。

基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原则,研学旅行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自然地将学习者置于活动的中心,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世界、融入世界。研学旅行是否能将“研”字落到实处,是其质量如何的关键。以我校组织开展的“走进旅顺闯关东影视城”研学旅行为例,选择这一研学地点,考虑有二:一是闯关东影视城是以20 世纪30~40 年代旧关东民宅和山东胶东民居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主要由山东大院、清风寨牌楼、王家大院等多余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作为家乡的一处景点,学生只在多部影视作品中看到,但是不能身临其境确实是缺憾;二是由于大连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年曾是闯关东人们的必经之路,而且我们身边许多人都是当年闯关东人的子孙。在旅行前的班级筹备阶段,有学生提出“什么是闯关东,人们为什么要闯关东”这一问题,学生通过班级内的电子书包交流分享资料,顺利解决问题;又有学生提出“闯关东时期人们生活如何”这一比较宏观的问题,教师就引导学生将目标锁定在“闯关东时期人们从事的职业”这一较为具体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影视城中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劳动场面,再通过开展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早年闯关东人民的生活状态,激发学生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学校在策划研学旅行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明确研学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学生自己感兴趣,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再借助多媒体设施设备,拓展学生知识积累;接着创设开放式的交流空间,教师适时适当引领,保障学生在实际的旅行中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二、基于实际学情,让学生成为研学的主角

研学旅行既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也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要使研学旅行的过程成为深度学习发生的落脚点,必须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不同学段的研学课程,进而促进学生不断生发新的成长点。

我校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研学过程中在指导方法和内容上各有侧重。例如,低年段的“寻美课程”,考虑到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尚小,自主能力和自理能力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重点指导他们遵从研学规范,以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中年段的“伴美课程”,考虑到此年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具备了自我约束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只是对于研学旅行活动没有经验,因此教师在放手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指导,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推进。活动中,每个班级的德育导师会及时巡视各个项目组。一方面通过及时提醒,确保各组的行动目标不偏离目标。另一方面,在学生遇到现场状况与活动预设不一致时,引导学生依据现实情况调整方向与策略,确保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高年段的“探美课程”,重在指导学生拓展研学深度。小学高年段学生在活动组织、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他们所欠缺的只是对研学旅行活动深度的探究。

相同的研学旅行路线,不同的课程着陆点,收获的不仅仅是新奇和快乐,更多的是通过深入学习与探索给师生带来成长的幸福、收获的惊喜。例如,在“探究生命的奥秘,走进生命奥秘博物馆”研学旅行中,高年段的学生从兴趣为出发,以探索为前提,成立了“人体消化的秘密”“脊椎动物进化史”“海洋哺乳动物小侦探”等几个项目组,指导教师全程跟踪项目组进展,指导学生撰写出高质量的研学报告《食物吃到哪去了——人体消化过程》《脊椎动物进化过程报告》《海中瑰宝——海洋哺乳动物》,等等。在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的分享评价和总结阶段,以此为范例,引导学生归纳用研学报告呈现研学成果的方法,掌握研学报告的基本要素,总结推进研学活动更加深入的方法策略。

三、基于学科教材,为研学提供素材

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果这些感受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游乐旅行上,就失去了研学的根本任务。单纯的基于“纸上谈兵”式的学习方式很难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研学旅行是将静态的书本知识与动态的真实世界有机联结起来,让书本知识不再局限于个人头脑中,而是置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中,由此让学生掌握“真实的、不断累加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将学科教材与研学旅行的内容统整起来,构建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学习场景,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去理解学科知识。

例如:围绕统编版语文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的主题,我们设计了“大连的历史与今天研学旅行”课程。首先将课程涉及的研学场所进行了初步规划,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体参与等不同形式,带领学生分别到“旅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连市现代博物馆”“大连城市规划展览馆”等场所进行研学旅行。旅行前语文教师是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大量阅读抗日战争时期相关的文献和书籍;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度介入,引导学生用多学科的视角探寻大连的沧桑历史,以及如今的发展巨变。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研学旅行课程,将学科的课程内容与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日俄战争陈列馆、万忠墓等真实场景进行浸润式的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大连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感受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自己的家园及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

四、基于主题研究,为研学提供探究场景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生活处处皆教育。研学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学生可以走出学校的小空间,走进天地的大课堂,向自然、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基于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自身兴趣,研学目的或预期收获,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研究有特色、有意义、有价值、易操作,适宜学生发展的主题课程。鼓励学生在观察、记录、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有效的主题研究尤为重要,将聚焦的主题知识深层次加工,让学生在一定场景中体验知识的自我建构,主动探寻各种各样的“学习果实”,实现对校内课堂学习的深拓展、深体验,真学习,真收获。由此,教师恰如其分的辅助必不可少,在这种需求下,学科融合课应运而生,让学生的学习走向更深、更高处。

例如,家乡大连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学生对大海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海洋更深更广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为此我校开展以“海洋的奥秘主题探索”为主题的研学课程,它是以学科融合课为载体,以研学旅行为落脚点,让学生围绕人文、科学、文化三个角度对海洋进行探究,通过感受、体验、表达三个层面切磋学习收获。为达到这个目的,我校开展了包含语文、音乐、美术学科的“我心中的海洋”主题融合课,学生表达了对海洋热爱之情;开展了包含科学、数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我眼中的海洋”主题融合课,学生从数字中感受海洋的神奇,在科学实验等动手实践中探索海洋的奥秘。此外,还组织学生走进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大连贝壳博物馆等地。旅行前,学生在各学科教师的协同引领下共同探索海洋世界;旅行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对海洋的演变历史、海洋的气候变化、海洋生物生态系统等问题有了深入了解;旅行后,学生将在学校里掌握的海洋知识,研学中收获的探究启示“反哺”到真实世界中进行思考和运用,从而激发其探究海洋奥秘的热情,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五、基于本土文化,让研学传承非遗文化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校本课程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聚焦学生发展的课程,也是研学旅行储备与延伸拓展的有效载体。几年来,我校坚持对校本课程建构进行探究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主动发展型”为教育理念,采用民族与现代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特色项目与个性特长相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校本课程优势,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同时,也为研学旅行开辟了新思路。

民间舞蹈“长穗花鼓”是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我校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作为大连市唯一一所长穗花鼓传习所,我校依托多年来积累下的校本课程经验,为学生设计了“走进长穗花鼓,感受非遗传承”的研学项目,带领学生走进大连市群众艺术馆,聆听非遗传承人朱巾英老师的创作历程,感受长穗花鼓热烈质朴的独特魅力。学生在视觉、听觉、环境熏陶等多角度浸润中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蕴含的独特舞蹈语言、音乐特色与文化价值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研学活动让真实场景与校本课程内容自然联结起来,学生置于这样的情境中,易于激发民族文化自豪感,激活学习传承长穗花鼓的欲望,继而对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之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升腾而出。

在一次次研学活动中,师生们穿越大连历史百年时光隧道,洞察地球生命亿万年间的神奇进化,在民族、民间文化洗礼中汲取精神力量,“美”不胜收的大连历史、文化、人物都令学生心胸激荡。学生在行走中得到历练,在研究探索中收获成长,这些研学活动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记会成为一颗种子,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生根、发芽、成长。

猜你喜欢

闯关东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我与 《闯关东》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研学之旅
小黑的旅行
泥人再现闯关东的移民生活
夏日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