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区域政策移植与创新
——基于全国15省(市)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2020-07-07王晓卉孟志宏

辽宁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政策文本信息化

王晓卉,陈 莹,孟志宏

(辽宁教育学院)

一、研究缘起:政策、技术与变化

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引发了社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全球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随之也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极其深远。在互联网技术与数字技术的擎衬下,传统的教育认知被重新解构,教师这一角色正从“知识拥有者”向“学习引导者”转变。他们从众多的机械化工作中解放出来,除了传递知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关注学生在信息社会环境中的成长、学生的情绪以及各种相关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上,成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指导者与示范者。在这场大变革中,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悄然从1.0 走入2.0。2018 年4 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成了新时代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的标志。其中强调要将全面提升“人”的能力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的核心基础,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校长和管理者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实效,提出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启动“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支持教师治理、教师教育、教育教学、精准扶贫的新路径,推动教师更新观念、重塑角色、提升素养、增强能力。2019 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出台,着重强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明确从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的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出指导性意见。随之而来的是,全国各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相关政策的响应与自上而下的政策移植。

政策移植是寻求和实现政策价值、政策理念与政策知识的时空转移并促使其在新的政策环境和政策受众中产生效用的过程。这种移植提升了政策议程建构的速度,为政策供给提供了更多选择,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此过程中的政策要素整合与配置能够体现出地方政府在移植国家对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能够直接影响改革效果。政策文本既是政策执行和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政策主体调控和管理行为的“印记”,是政策过程可记录、可追溯的客观反映。因此,将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相关的省级政策移植与创新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可为推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提供支持。

二、研究设计:思路与数据

(一)研究思路

以我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地区部分省市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相关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Nvivo11 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政策的解构,了解教育信息化2.0 时代我国省级区域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政策响应、移植与创新。

图1 部分省市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教育信息化规划政策响应时间差(单位:天)

(二)数据收集

相关政策文本收集均来自全国部分省市政府、教育厅(局)网站,共收集相关政策文本22 份。通过筛选,最终选定15个省(市)的20份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样本类型分为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政策文本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2.0 政策文本两种。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整体发展规划政策文本包括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与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政策文本则包括各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具体实施意见和方案等。

通过区域间对比发现,从规划和提升工程的发文量来看,华东地区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从发文时间来,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对国家规划文本响应速度较快,吉林、浙江、湖南、上海、陕西、安徽、河南等省市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政策响应速度位居前列。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湖南省“互联网+教育”行动计划(2019—2022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2018年—2022 年)、重庆市智慧教育五年工作方案(2018—2022 年)由所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其他省市相关政策均由所在省(市)教育厅(教育委员会、教育局)发布。

以上数据见图1、图2、表1。

图2 部分省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响应时间差(单位:天)

表1 部分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相关政策文本(2018—2020)

三、研究聚焦:政策移植与创新

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部分省市在陆续出台的教育信息化相关规划中,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陆续展现出教育信息化2.0 时代背景下的理解、响应、移植与创新。通过文本编码分析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部分主要节点,词频分析与文本内容编码表见图3、表2。

图3 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规划政策文本关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相关内容分析词云图

表2 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规划政策文本关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相关内容编码表

在教育信息化规划文本关于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内容中,各省市重点关注探索建构教师培训体系(50.0%)、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变革(57.1%)、推进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改革(21.4%)、专家型学科教师示范引领(21.4%),实施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教师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21.4%)。

在教育信息化2.0的推动下,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变革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必要性被普遍认知,《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出台后,在国家战略指导政策文本、国家教育政策执行文本的指导下,一场自上而下的政策移植在全国省域范围内开展成为可能和必要。部分省市相继出台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政策是对国家相关政策、省级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具体化、本土化的解构与建构。正是由于“教育”的特性,使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寻求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问题上有更多的共通性,存在更为普遍直接的教育经验可供跨区域借鉴学习。通过理性的借鉴,在认识与技术上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实现本土化的政策创新。通过文本编码分析部分省市已经公布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文本,对文本中的主要节点进行词频分析(见图4)。

图4 部分省市教师信息技术提升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相关政策文本分析词云图

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中的基本体例,对部分省市2.0工程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析,结果见表3、表4、表5。

表3 部分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目标任务”编码情况表

表4 部分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政策“主要措施”编码情况表

表5 部分省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组织保障”编码情况表

(一)聚焦政策对象定位与主体责任落实

1.定位政策实施对象

各省市教育信息化规划政策文本基本对标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相关内容,贯彻落实2.0时代把外生变量转化成内生变量的根本变化,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将教师信息素养提升部分的政策对象定位在学校管理者(85.7%)、在职教师(100%)与职前师范生的培养(28.6%)方面。在各省移植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政策过程中,将能力提升对象聚焦于学校管理者和在职教师,明确了保障提升工程顺利实施的重点群体,成为政策精准落地的基础性保证。

2.明确政策执行者

政策对象不仅是能力提升的对象,更要包括政策执行者。部分省市在移植《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时,工程实施主体职责进一步明确,将“整校推进”工作具体落实到位。

(二)聚焦政策措施的细化与创新

1.重视区域内学校和教师差异,以评价为导向实行个性化提升

部分省市在政策转移过程中注意到能力提升对象结构,以评价为导向进行分层分类,使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满足不同区域、不同教学环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吉林、安徽、陕西等省在《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中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教育部科研成果《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三十项微能力作为考核重点。

2.重视从技术提高到素养提升的转向,创新培训研修内容与形式

首先,在学校管理者领导力提升方面,部分省市开展着重提升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能力、混合式校本研修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指导全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能力等领导力培训。上海遴选出信息化应用推进成效良好的、有代表性的学校,开展“实战为主”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项目化学习活动,由校长领衔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的实战训练,提升校长和管理团队利用智能技术规划和治理学校的能力,推动学校开展数据支持下的大规模因材施教。

其次,在教师培训与研修方面,湖南省以学校为单位、以学科信息化应用为主要立足点申报研修主题和培训需求,采取区域培训、校本研修、教师选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将培训、研修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吉林、安徽、陕西以应用相关教学设备和学科软件等,开展教学案例研讨、课堂实录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推动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利用线上资源,结合线下研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的能力,破解教育教学重难点问题,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助力学校教学创新。

再次,在教师跨学科教学培训方面,吉林、安徽、河南、陕西整合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机构、校外科技活动中心、企业等多方资源,组建培训团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跨学科教学培训。吉林省强调充分发挥跨学科融合教学示范校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区域教研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开展多校协同的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研修活动。

最后,在助力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提升方面,吉林、安徽根据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采用名师远程直播课堂、互动课堂、专递课堂等方式,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精准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校)的引领作用,通过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子”、建立“双师工作坊”等方式,采用名师网络录像为主、当地教师辅助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或者当地教师模仿名师网络录像教学等模式,利用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开展教学。双方教师组成协同教研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加强集体备课、研课磨课等,远程授课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长期陪伴式培训,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保障贫困、边远地区教学点及乡村学校开齐国家课程,提高教育质量。

(三)重视细化配套方案

为解决工程政策文本中操作性不强、落实难的问题,吉林省又配套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整校推进实施细则》《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培训机构(高校)、项目区县以及学校职责》,安徽省也配套发布了《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校推进实施指导意见(暂行)》。

(四)聚焦组织保障的关切与执行

1.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确保投入到位

河南省明确提出市、县要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安排专项经费保障本地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开展全员培训,为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条件。陕西省要求地市及区县要建立经费分担机制,将教育经费向能力提升工程倾斜,全力保障教师全员培训,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和经验推广。

2.解决管理、监控、评价离散问题

浙江省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其他学分转换办法,支持教师自发团队研修和非正式学习。建设浙江省教师发展网络学校,与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浙江省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平台形成教师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实施、评价监控的信息化支撑的有机整体。健全监控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以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为核心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逐步走向面向教师研修实践全过程的精准诊断、及时干预和个性化服务。

在政策移植过程中细化与创新的同时,地方政策实际上还存在相关措施保障内容模糊、细化不到位的问题。如原有校长考评指标不能完全满足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评价与考核,如何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机构、企业以各种形式支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如何实现多元投入、协同推进,目前还只有对国家政策的话语移植,并未明确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研究建议:政策深化

(一)注重结构化的智库力量建设

基于拉斯维尔在《决策过程》中的政策阶段区分,现代政策过程主要包括:政策议程、决策、执行和评估四个大环节。这一过程正是优质的政策形成的关键,是需要基于专业化的讨论、经验、设计培育形成的。专家智库作为专业政策技术与知识的掌握者,无论处于政策的哪个环节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以政策需求为导向,专家专业技术领域相互协调的结构化智库力量,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咨询建议,是深化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地方政策的关键。面对各地政策文本某些细节上的不足,及时发现,及时开展理论与本土化实践研究,可使智库力量成为教育信息化2.0 时代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向科学、合理进发的保障。

(二)注重操作性强的政策文本生成与调整

自上而下的政策移植重点是加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建议各地各级政策执行者对标上级要求进行任务分解,确定完成时间与程度。政策在移植过程中会因本地各级政策执行者的理解,导致执行的偏差。加强督导、评价、考核等指标体系与测量点进一步颗粒化,配合教育教学应用机会引导建议,能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有序自主按时、按要求进行提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积极评估与调整,确保效果。

(三)注重政策文本的本土化创新

为全面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顺利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在保证与国家政策方向一致的前提下,需基于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等本土化因素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地方对国家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政策移植的亮点与特色。地方政策也要关注区域内差异因素,鼓励次级政策执行者因地制宜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贫困薄弱地区逐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保障教师全员培训,发达地区开展基于前沿技术的引领型、探索型的培训研修实践模式,为区域内实现全方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成果的生成与传播

在地方政策的制定、落实与执行过程中,需要具有传播意识,关注受众与传播效果,构建良好、客观、理性的政策解读和反馈环境;需要具备数据敏感意识,重视采集,利用实施过程的大数据,形成阶段性数字化报告,为决策评价与传播服务;需要具备成果积累意识,从不同层次、不同对象挖掘典型案例,形成既有差异性又有同构性的案例库资源,择优出版与推广。

猜你喜欢

政策文本信息化
政策
政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助企政策
政策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