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介入
2020-03-02赵建华
李 林 赵建华
(1. 周口师范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2. 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伦理道德为准绳,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透视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孕育是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价值体系构建的必然选择。跨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始终未被激发出应有的活力,或者说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未开发。一方面,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多样,以传统文化习俗为载体,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整合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另一方面,同汉文化道德规范的显学所不同的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客观上以隐性伦理道德规范的形态而存在于民族文化之中。如朝鲜族群众为弘扬传播尊老爱幼道德的德化功能,以民族传统戏剧音乐《沈清传》为载体,以主人公的社会经历为线索,全剧贯彻着朝鲜族朴素的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务必要以民族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源头类化为前置,在应用典型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则,从而开辟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介入的新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及特征
(一) 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以传统仪式和传统习俗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和社会伦理道德。具体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国家(民族) 认同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存在杂居现象,在许多民族忌讳习俗和宗教习俗中都蕴含着少数民族政治伦理道德,如至今影响藏族群众的自然法《十善》 《十恶》,其中以背叛祖国、砍杀族群群体为极恶,使得民族团结成为藏族群众政治道德资源的核心。此外,撒拉族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主体的政治道德观贯穿了整个社会生活环节[1]。二是以传统习俗为主的社会道德素材。少数民族群众在长期族群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社会公德,比如东乡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了邻里帮扶不计报酬的朴素助人为乐公德,侗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以传统自然法为底线,塑造少数民族道德和社会公德,藏族群众主张禁止殴打他人、禁止在寺庙等公众场合脱衣、呐喊,侗族群众则主张禁止偷放田水、拐卖妇女等。三是以勤俭持家为主的家庭伦理取向。家庭道德作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蕴含着诸多伦理道德,比如景颇族群众在家庭生活中要首先尊重家规,其次主张家庭和睦,反对家庭伦理道德越轨和家庭暴力遗弃现象的出现,违反的情况一旦出现,重者由族长执行浸猪笼惩罚。四是镶嵌于民族社会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比如鄂温克族在捕鱼过程中禁止捕捞幼苗,主张春季植树与秋季砍伐相对应的朴素生态伦理道德。此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折射着以民族信仰为核心的德育理念。
(二) 民族优秀文化中的典型性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特征
少民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同少数民族文化属性同出一辙。就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典型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特征而言:一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隐性存在。同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显性相比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无论是载体还是形态均以隐性存在为基础,或者说同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成文性相比,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基本以社会习俗为载体,依附于具体的社会活动。比如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的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在市场交易原则中承载着朴素而又深奥的诚实信用原则,并且依托宗教教义逐渐具体化。二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时空性。一方面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同优秀文化本质具有一致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承载却具有差异性[2]。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如同是尊老爱幼伦理道德的反映,鄂温克族则以餐桌习俗“鱼头敬老”为主而被世人铭记,而拉祜族却以新米节习俗对敬老加以体现。三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教育性。毋庸置疑,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主要以宗教教义和乡约寨规为惩戒手段,不断实现朴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教化功能。四是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思想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体现着个体行为规范的应然模式又推介着少数民族道德禁忌的惩戒后果,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习俗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承载聚焦,特别是以民族艺术为载体的伦理道德的思想性更为明确,比如:河州音乐花儿对回族伦理道德的表述显得直截了当[3],能让妇孺知晓。
(三) 少数民族典型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传统文化习俗承载
少数民族典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统文化习俗承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传统文化习俗为载体中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涵,具体包括少数民族个体生活中传递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孕育、少数民族社会活动中承载的真善美及生产活动中承载的伦理道德,孝道文化历来被中华民族推崇为伦理道德典型,在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鄂温克族以鱼头敬老的餐桌礼仪对尊老爱幼道德典范的承载。此外,少数民族个体活动中还承载着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传统美德[4]。少数民族群众社会活动中承载的真善美主要是民族群众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如彝族群众主张“礼仪当先”的社会公德就存在于彝族群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少数民族在生产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朴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众多,既包括以高山族等少数民族热爱劳动为主的勤劳品质,又包括以哈尼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禁止偷盗、禁止破坏水田等社会公约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音体美艺术为反映形式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孕育主要包括:以音乐艺术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孕育,和以文学美术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承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反映藏族群众崇尚劳动的《砌墙歌》[5]就富有代表性。文学艺术中有朝鲜族群众歌颂尊老爱幼、不怕苦难的文学作品《沈春传》,纳西族群众以哥巴文符号为主要内容所编撰的关乎伦理道德的寓言故事。
二、基于道德素养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入原则
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既要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又要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但是复杂多样的民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始终要坚持文化的传承保护与传统道德素养弘扬相统一的原则。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介入,既要坚持尊重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原则,又要坚持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保护与利用并举的原则。因而确保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传承,这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有效介入的前提[6]。此外,还要坚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服务于社会建设的原则,这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介入的根本目标。其中,中民族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介入的扬弃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坚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就是要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补给与佐证。
三、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介入的策略
(一) 尊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创建有效介入方案
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或体现在少数民族艺术作品中,如维吾尔族群众歌曲《驱逐日寇,拯救祖国》,这是对维吾尔族群众爱国主义思想的显性反映等[7]。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介入需要在尊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样性的基础上创建科学的开发利用方案,这是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介入的前提。首先,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介入要在兼顾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样性的同时构建统一的介入方案,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统一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以便防止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而滞后。其次,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利用方案要以各项制度的保障规范为基础,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差异和民族性差异需要以统一的采纳标准为依托,如在诚实守信价值观的体现方面少数民族都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回族群众以宗教教义为基础,主张在市场交易中童叟无欺为主要表现形式,而阿昌族群众则主要体现在人际交流中的诚恳当中。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急需要介入方案以制度式的标准进行规范约束[8]。再者,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要以制度形式促进优秀文化的自我德育价值释放,从而促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样性制约下德育价值的开发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有效对接。
(二) 统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开发机制
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要注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构建三位一体的开发机制,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介入的关键。新时期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德化教育功能的介入依托社会舆论和自媒体的传播教育功效不明显,介入主体单一的问题逐渐凸显。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一是要以少数民族群体家庭为中心,实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家庭教育灌输。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形成基本上以家族宗室为单位,加之,少数民族勤劳、尚礼等传统伦理道德主要以家庭环境为基础。传统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释放和凝聚同样要以家庭为中心[9]。二是要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为中心,实现民族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扩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以社会公德为参照而逐渐形成,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理应要以社会习俗为平台。比如少数民族朴素生态观的时代性体现,基本上以社会乡约寨规为主。三是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注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多元化运用。学校作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供应站和采集场能够有效地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换言之,学校能够发挥教育功能的最大化,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德化功能不断渗透至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节的诸多方面。
(三) 注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层次,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价值的层次划分决定着课堂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与采纳,一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性和思想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课程体系建设务必层次化[10]。比如将蕴藏在少数民族生活习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转化为符合于青少年儿童养成性课堂教育的开发应用;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层次化旨在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实效性,防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形式化。总之,构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入,一是要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相结合,使德育理论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统习俗相融合,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又促进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适度开发。如在诚实守信课堂中可以利用侗族群众以原始宗教为契约的朴素诚信理念,使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成为串联课堂知识的引子。二是要注重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学生养成性习惯教育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的习惯礼仪同青少年习惯养成相结合,有助于民族朴素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习惯性践行[11]。比如蒙古族群众待客之道的养成性教育灌输,有助于学生通俗易懂地掌握礼貌礼仪的重要性。三是要注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同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设置的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课堂主体性构建。如肃南地区裕固族群众以课程设置原则为纲要,以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为基础,大力编撰德育教材极大地推动了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开发。
(四) 依托民族基层建设,构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多元介入机制
依托魅力基层建设,构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入的多元弘扬机制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介入的基础。首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要以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整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换言之,要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载体,弘扬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教化功能,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与宣传并举。其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要同基层先进人物的评选活动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社会正能量的实践性弘扬。最后,要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旅游节为平台,注重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宣传与推进,从而实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正能量弘扬。比如蒙古族群众依托传统节日那达慕,以蒙古族传统体育竞技“男儿三艺”为表演的主要内容,从而弘扬蒙古族群众自强不息的品质。总之,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要以社会正能量的多元弘扬机制构建为基础。
(五) 以社会主流价值为指导,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入新思维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本身作为社会道德教育资源具有显著价值形成与评价手段,但是少数优秀传统文化毕竟是历史长时期沉淀而成,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要以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准绳,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入新思维。一是突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地域性限制,促进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平台网络+模式的发展。二是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指导,防止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入过程中产生价值变异。三是要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指导,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注入时代性主题,从而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价值汇聚。
总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介入,要以民族传统习俗和社会习惯为源头,并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道德素养阐述为基点;要在坚持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效介入原则的同时,构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介入的路径,从而为弘扬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推动全民道德素养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