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文化中校长领导力的探索与实践
2020-03-02窦爱军
窦爱军
(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中心校)
管理理念是学校开展管理工作的价值预设与观念支撑,对于学校领导和教师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作用。杨士中心校经过多年发展,以“管理即是服务”为理念,突出校长领导力的价值引领作用,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确立学校管理理念
(一)价值引领
价值引领需要通过仪式、活动和思想动员,对学校价值观念进行界定、传播和加强。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并且是全体教师理解、认同、坚持的教育理想,这种理想能够为校长和全体师生带来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我校通过构建学习型的专业社群促进教师积极参与,与校长共同分析学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处于怎样的发展环境,面临怎样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学校下一步将要发展到什么水平;更重要的是,共同分析学校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要成为怎样的教师。
(二)精细服务
我校在精细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实施精细化发展战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创设学校品牌。
(三)总体要求
实施“价值引领,精细服务”的管理文化,学校着重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校长强化研究与思考意识,成为学校文化和发展愿景的提出者、引领者,不断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鲜的思想,引领学校充满干劲地向前发展。二是提高中层干部的思考力和行动力,通过业务培训,提高中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干部成为本领域的实践型专家,能够科学、有效地推进部门工作。三是实施人本化柔性管理。关注师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改善办学条件,让师生在校园里幸福地生活和学习,为师生提供精细服务。坚持尊重、赏识、关怀、激励的原则,采取共同决策、平行沟通的方式,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性工作氛围。四是完善“依法、科学、刚性”的制度文化,坚持“议事讲民主,决策讲程序”的原则,坚持管理过程的公开公正,强化监督机制。
二、完善校长管理风格
管理风格是学校管理中一贯坚持的原则、目标及达成目标方式的合集,对于组织氛围和组织绩效具有显著影响。领导者通过调整自身行为形成适宜的领导风格,可以为组织提高绩效。我校的校长管理风格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指示式管理
对于行政性事务,如上级行政部门下派任务,校务委员会决定实施的重大事项,安排特定人员从事相应教学科研任务等,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具有明确的决策权,并承担相应责任。这时校长的管理风格是“指令式”的,其典型行为模式是——我决定,你来做;管理方法主要是指示和告知。指示式管理风格中,校长为干部和教师的行为方向、实施路径进行明确规定。
(二)教练式管理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是学校的代表,是学校风格的集中体现者。校长像是驾校教练——做出示范,手把手教会学员,并监控前进方向,防止偏离。在评价总结时,校长又像一个手拿标尺的人,对干部和教师的行为作出公正评判。“教练式”管理风格的典型行为模式是——你来做,我支持;管理方法主要是阐述意义、解释说明、说服他人。
(三)团队型管理
对于学校中的专业性工作,如教学研究、课堂观察、教学评价等,校长、干部与教师共同研究,平等交流。团队型管理风格的行为模式是——我们探讨,我们决定;管理方法主要是鼓励、参与、合作。通过构建平等、民主的管理风格,最终达成和谐的学校氛围。
(四)授权型管理
文化强大的学校既要有强有力的校长,也要有强有力的中层干部,更要有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要信任干部和教师,充分授权,发挥干部、教师的积极作用。授权型管理风格典型的行为模式是——你来决定,你来做。校长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是一个观念和价值引领者,充分给予干部和教师决策权。
总体而言,每一种管理风格都有其使用范围与情境,在实际运用中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一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性文化氛围。学校在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决策、教学研究、教师发展等事宜中,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育全体学校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校兴我兴、校荣我荣的集体观念,使学校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提升校长的文化领导力
领导与管理是不同的,领导侧重于指明发展方向,阐明行动意义,引领追随者自觉自愿前进,具有更强的变革意蕴,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柔性的引领;而管理则不同,它强调日常工作中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常规工作,刚性的力量比较强。文化领导是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领导力,文化领导强调采用价值观塑造、行为方式培育、树立榜样人物等方式进行领导。文化领导的目的是要构建一种文明、和谐、卓越的共同价值观,进而推动学校品质不断提升,从优质走向卓越。文化管理重视人文性,通过创设文明、和谐、卓越的文化氛围,以文化的力量孕育学校效能。文化领导对于校长的领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诊断分析能力
要想建设学校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学校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需要对学校文化进行诊断分析。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有:SWOT模型、文化定量分析方法、文化塑造理论和学校文化四分法。校长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面向工作实际,对学校现有的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发展目标、校训、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与评估。
(二)发展规划能力
校长可以通过文化诊断与分析,对学校现有文化发展状况进行把握,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愿景,以及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我校基于和谐管理、艺术教育等,提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细微教育”;根据学校地域特点和生源特征,提出学校文化理念标识为“白杨精神,雅士气质”;基于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标识,将校训确定为“弘毅弘识,美言美行”。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课程文化为“展现每个人的精彩”,德育文化为“生活艺术”,教学文化是“以学习为中心构建和美课堂”,教师文化是“弘德弘艺的师者、学者和美者”,学生文化是“静水流深,美言嘉行”,等等。校长在实践文化方面阐释理念,确定行动原则,提出具体行动策略。
(三)反思激励能力
学校文化建设既要“说得好”,更要“做得好”。校长要善于自我反思、提炼理念,更要善于激励成员。校长应具有描绘愿景和传递愿景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激发团队士气,推动学校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