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0-03-02杨晓平
■ 杨晓平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带来了媒体传播、采编以及运营各方面的深刻变化。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多种全媒体形式。新媒体形态和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以往的媒体格局,出现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媒体必须要因势而谋、借势而行,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的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因此,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在新形势下必须突破传统窠臼、与时俱进,寻找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准确的定位,才能不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
一、制作思维创新
新技术的诞生更多的是改变了传播途径,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传统媒体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找寻和发挥自身的优势,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内容矩阵,进而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观众更渴望的是节目的真实性和体验性,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互动性强的环节,比如在线提问、弹幕等,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还可打造真人秀等节目,以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作为创新导向,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二、传播方式创新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新技术开拓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2019 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2018 年全国广播电视发展情况主要数据。2018 年网络视听节目移动客户端播放1.92 万亿次,同比增长156.18%,占比达70%。这组数据表明,我国受众消费音视频的习惯正从传统电视向移动终端快速转移,移动端会逐渐成为主流市场。因此,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可以尝试将大屏幕和小屏幕相结合,进行多时段的播放或宣传,利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将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给受众;综合利用大数据和网络,延长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产业链,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整合优势力量,从而提高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应用技术创新
传统媒体的节目制作还要注重引入和运用新技术,并且在节目包装和质量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新技术不仅要应用在节目制作上,在节目传输上也要不断更新与发展,为观众带来最佳的视听体验。目前舞台上AR、VR技术的运用已经屡见不鲜,全息LED 屏在大型晚会等节目中也被大规模使用,使舞台呈现出三维立体效果。2018 年12 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内三大通讯运营商以及华为公司,共同建设了首个国家级5G 新媒体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成功测试,完成12 个试点城市5G 网络的4K 超高清内容传输,基于5G 网络的移动制作、VR 制作和家庭收视环境系统等也基本成型。5G 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将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电视节目和良好视觉体验的新需求。
四、节目风格创新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到了一个瓶颈期,观众也开始排斥一些媚俗的节目。电视文艺节目的风格创新要紧扣时代脉搏,从创作风格和节目形态入手,积极引导观众领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观众身心愉悦。近年来,不少推广传统文化的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与好评,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这些节目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把“硬知识”软化,传递了正能量和大情怀。总之,节目风格取决于节目定位,关键还是在于意识上不因循守旧。
习近平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全媒体是一种产业形态,更是一种社会形态。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文艺节目要顺应时代要求而发展,尽快找到自身定位,利用自身的诸多优势,借助与新媒体融合的力量乘势飞翔,呈现出新模式和新格局,成为新传播链的把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