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的回归
——也谈儿童剧《哪吒》
2020-03-02宣亦斌
■ 宣亦斌
《哪吒》是西安儿童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 年8 月1 日同一时间推上舞台的两部儿童剧之一(另一部为创意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两年多的时间,《哪吒》演出582 场,收入1100 多万元,观众达次49 万。说这部剧取得了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用口碑爆棚、硕果累累来形容,恐怕不为过。
《哪吒》是西安儿童艺术剧院为西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量身打造的一部驻场秀。上演以来,很受小观众的喜爱。很多小观众买年卡看戏,有的甚至看了十多遍,哪吒的台词张口就来。《哪吒》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文旅融合功不可没。就其自身而言,除去表面让人目不暇接的“声光电”外,有两个可以说是“护航保驾”的根本点。首先是接地气的时代性。哪吒顽皮率真,有正义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担当。当下的儿童剧舞台缺失这么一个有血有肉、成长中的孩子形象,久矣。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嘎子曾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吒不仅让孩子们找到了一个活泼勇敢、可以模仿的朋友,也让家长们窥见自己曾经成长的真实身影。当下儿童剧舞台,高台说教、循循善诱的模式耳熟能详:一个可爱又有毛病的小主人公,因为“不正确”动机和行为(童话中或受坏人干扰、唆使),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最后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朋友们的关爱帮助下,小主人公明白了一个道理,改掉了坏毛病……概念、意义大过性格,人物就失去活力,成为理念和思想的傀儡。一如黑光剧本土化后,逐渐失去其诗意与跳跃的魅力,“充满着说教与掌控,寄托了更多的‘寓教于乐’”。(陈实:《黑光剧的舞台阐释与跨文化隔膜》,《当代戏剧》,2020 年第1 期)这样四平八稳、情感充沛的作品,你说它问题在哪儿?好像也没什么大问题,但就是不好看。情感做作,情感为需要的“思想”服务。暴脾气的哪吒不然,说自己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打破一切束缚,敢想敢干!多么热血、多么活力,很容易引起共鸣。面对繁重的作业与课外补习班的重重压力,现在的孩子们是多么需要释放自己。即便自己做不到,看别人去做,也是一种代入释放。这不就是戏剧的魅力所在吗?不同于一般的演出秀,《哪吒》以哪吒和欺负百姓的龙王父子冲突为线索,把笔墨更多倾注在人物性格、人物情感与人物自身的成长方面,真实、不装、接地气。我想,这是《哪吒》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两年后,国产动漫《哪吒》同样“翻江倒海”,甚至人物性格更夸张、更有过之,而票房一路飘红,理由不言而喻。
主次分明,回归本质,可以说是《哪吒》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主次分明,说的是舞台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技术为内容服务。《哪吒》没有为秀而秀,虽然舞台上威亚、升降、马道、纱幕、武术、杂技、歌舞等时尚元素一个不少,但这一切都没有掩盖人物性格和情节主线,而是有机巧妙地糅进剧情中,在技和戏之间,以技促戏,在秀和剧之间平衡到位,恰到好处,极大限度地满足了游客的观赏需求。在仅有的几段“文戏”中,突出一个“情”字,展现出哪吒和父母之情、和师傅之情,还特别设计了一段“有的宫”的段落,让哪吒的毅力和决心经受考验。
毕竟舞台不是讲台,和家庭一样,是讲“情”的地方,是以情动人、以爱感人而不是辩论说理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一点忘得干干净净。现在常说精品标准是一个“三结合”原则: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这里恰恰漏掉了作品特有的本质属性——能够打动观众心灵的情感。精品的标准还应该加上情感真挚。正如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一书中所说:“尽管生活将意义与情感分得很清,但艺术却能将二者统一起来。故事是一种设备,通过它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这种领悟,这种现象便是人们所熟知的审美情感。”作家阿来说过,小说的深度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情感。虽然说的是小说,但不妨碍我们借鉴到戏剧中来。
乔治·贝克在《戏剧技巧》中明确指出:“‘从感情到感情(通过动作)’是任何好的剧本的公式。”“戏剧技巧是为了在舞台上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手段。”
毫无疑问,情感是剧作艺术的本质之一。本质的回归,即人性的回归,人情的回归,也就是常识的回归。《哪吒》在这一点上做得到位。西安儿艺同日推上舞台的另一部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与《哪吒》虽风格迥异,但在回归情感方面是一致的。这部剧以二十四节气为故事背景,着力刻画都市小孙子和乡下奶奶的祖孙情,从格格不入到相互了解,再到最后的难舍难分,让人潸然泪下。说这是一部需要带纸巾观看的儿童剧,也不夸张。这部剧先后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6 届苏博蒂察国际儿童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和“最佳表演奖”、2018 年度十大优秀儿童剧、陕西省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2019 年度“文艺院团海外巡演”项目等奖项。这个剧根本还是抓住了一个“情”字,以人伦亲情、真情为主体,不扭曲、不利用,没有附加条件,没有“教育意义”。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纯净,却又感人至深,思绪万千。
《哪吒》品相非常好,品质非常高。品质还体现在舞台元素的综合运用、节奏变化、色彩鲜艳、制作精美、性格鲜明……导演非常智慧,用杂技绸吊演员的技巧表现哪吒的混天绫,呼啦圈演员表现乾坤圈,滚环演员表现风火轮,武术演员表现火尖枪。辅以灯光和投影,如此一来,满台动感,五光十色,目不暇接,视觉冲击力十足。
在人物形象方面,不能不提另外一个有趣人物,就是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太乙真人颠覆了人们脑海中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的神仙形象,被塑造成为一个睚眦必报的老顽童,说话经常颠三倒四,睡眼蒙眬却又法力无边,特别受孩子们的追捧。该剧在借鉴音乐剧的歌舞方面非常成功。主旋律明快悦耳,贯穿全剧,如朱鹮们所唱的《一二三四五》歌——
一二三四五,
就算有山重水复,
我也不会孤独。
神奇的咒语,
陪伴我成长的道路,
再多的困难,
我风雨无阻。
风雨无阻!
反复几次后,孩子们都能够现场跟着哼唱,气氛非常活跃。这一切都极大地增加了剧目的观赏性、娱乐性、艺术性。
相信这是一部能够走得更远的儿童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