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五个发展取向

2020-03-02盛美真

理论与改革 2020年5期
关键词: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特色

盛美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鲜明地研究和部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任务。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四个伟大”,着眼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指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又一战略之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下,中国国家治理反映时代进步需要和实践发展要求,呈现出若干基本特征,反映了我们党探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发展取向。

一、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强保证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说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定律,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保证。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障了国家治理的社会主义方向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专门强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1]显然,中国的国家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区别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规定。

(二)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国家治理的高效能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担负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就担负起军事治理、经济治理的任务,成为执政党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和建设中积极探索国家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了科学而丰富的经验,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大大提升。

中国国家治理之所以能表现出更大的治理效能,除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具备科学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外,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更是领导党,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独特优势。正如有学者通过比较研究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优势体现在:在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上党政一体,执政能力更强;在政党与政党的关系上党际合作,利益代表更广;在政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上党群关系和谐,政治支持更高;在政党内部关系方面管党治党,政治纪律更严。[2]这些特点和优势内在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治理效能。

当前中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举措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亦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才能保障国家的有效治理和高效治理。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治国理政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为此就必须有一个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并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高效治理效能,以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举措有力支撑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战略,党的十九大根据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经验,对党的建设布局进行新部署,形成新时代党的建设“五加二”布局。与此同时,还全面建立健全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巡察制度、进一步规范与强化党组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立足于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上通下达的组织体系,紧紧扭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之关键,从六个方面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有效推动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证。

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另一举措是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形成全方位全面治国的党的领导机制。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加强党的领导方面的目标是“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3]。“2018年3月,中共中央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和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不仅形成了‘治国’层面中央决策议事协调与专门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全方位全面治国的党的领导机制。”[4]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而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制度层面上与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和现代治理能力相对接”[5],为新时代国家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立场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来,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遵循,才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根本价值立场,并将其作为我国国家治理的首要考虑和基本遵循,始终强调“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6]

(一)新时代国家治理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的理论逻辑

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基本体现,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标志。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作为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最高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8]可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区别于西方国家治理的鲜明特点,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本色和国家治理的中国底色。

(二)新时代国家治理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的历史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国家治理效能大小与是否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直接呈正相关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确立了保障人民利益的人民民主专政之国体,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制度上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利益,“站起来”的主人翁地位有力催生了人民“改天换地”的生产热情,极大提升了人民为建设强大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责任感,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的条件下,我们依然取得了瞩目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围绕让人民“富起来”的目标使命不断创新国家治理思想和实践,进行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设计,最典型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的国家总体布局设计,由一开始既强调人民的物质富裕也注重人民的精神富裕即从“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人民群众对美丽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进一步提升的利益诉求,党中央提出涵盖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实践在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9]中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发展取得的坚实物质基础,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的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的定力所在和历史基础。

(三)新时代国家治理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的实践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来自人民诉求,都是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实施,并把是否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评判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10]。“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1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体现着以实现人民利益为根本取向的治国实践。每一项战略都体现着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价值取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向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利益诉求,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强烈为人民的责任担当。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美好追求,中国共产党庄严承诺在建党100周年时,中国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而且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还有全面脱贫的实现、文化建设的提升、生态环境的改善。全面深化改革,以“共享”理念为指导,以回应人民关切、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以改革阻碍人民利益实现的问题为着力点,最终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确保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新时代妥善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人民利益的有力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突出强调“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2]。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在全党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使党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以完善体系和提高能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

2013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讲话中,首次把国家治理概括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个方面。他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13]显然,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的重点。

习近平指出:“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然而,没有有效的治理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结合在一起提。”[14]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半程我们已经走过了,当前正处于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15]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由13个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明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基础的制度体系,这是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有力保证。另一方面,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当前我国“制度执行力、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16]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成为决定中国国家治理成败的核心,因此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是党的治理能力科学化,而党的治理能力科学化不仅包含党自身治理能力科学化建设,还包含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科学化的完善。

从纵向来看,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重点的新时代国家治理发展,内在地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中,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从治理国家的“制度建立”阶段发展到新时代“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和“体系的建构”阶段。二是现代化的层次由注重发展生产力层面的物质现代化到当前注重改革和完善上层建筑的制度及制度体系现代化。三是把坚持和完善、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内在地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两个具体阶段相一致的总体目标:“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17]显然,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

四、以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战略定力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习近平强调,“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18]。这里的“定力”主要指我们有坚定的自信。当前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定力就是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新时代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定力,主要源于:首先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出路的成功探索。历史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康庄大道。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深厚的历史原因。其次是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同时也昭示了新时代我们唯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科学理论是正确行动的先导。新时代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习近平曾指出:“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1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理论,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在其理论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各方面制度逐步形成和发展,国家治理不断加强和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优势亦日渐凸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被实践不断证明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科学制度体系。改革开放40余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将世人眼中一系列“不可能”转变为“可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人间奇迹,在于我们始终坚持牢牢“扭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关键”。尤其是当前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表现再次向世界昭示并彰显中国发展背后的制度优势。当然,任何时候强调制度自信,都应该明白“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我们的制度才能成熟且持久,我们的制度优势才能转变为治理效能。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底气。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20]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深嵌于人们灵魂中的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无论是孕育于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诞生于伟大斗争中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积淀着中华儿女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当前,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而精神力量的激发首先就要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五、以独立探索为创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追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家治理新方略,突破了西方治理的社会中心主义逻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治理理论的政党领导国家主导的政治逻辑,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不是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而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解决中国治理的现实问题进行的持续性探索,具有独立探索的鲜明特征。

习近平指出:“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苏联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21]显然,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理论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并充分吸纳世界其他国家治理智慧而进行独立创新。对此,习近平强调:“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22]不难看出,中国国家治理坚持独立探索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决定了新时代我们的国家治理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治理的历史底蕴和中国特色,即在汲取中国历史和文化养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创造了协商民主的人民民主形式。针对被西方社会吹捧之极致的投票民主形式,习近平指出,“人民只有投票的权利而没有广泛参与的权利,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23]。基于有效治理的根本原则,植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有事好商量”的民族优秀政治文化,立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历史和现实出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协商民主的人民民主新形式。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统一的民主实践,是中国智慧对人类民主的贡献,更体现出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以独立探索为创新追求的鲜明特征和发展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和战略安排,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和实践课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探索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方面,在探索各领域各环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创新方面,在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系统重构和深化改革方面,均体现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探索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的民族精神、时代要求和实践品格。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