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02廖毅强袁先珍刘泽华翁建红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院校园智慧

廖毅强 袁先珍 刘泽华 翁建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开启了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新时代。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与基本思路。在时代的背景下,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适应教育形势变化、破解热点难点问题的必然要求[1],开展这领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仍进一步需要明确研究论域与深化研究视野[3]。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具备和实现决策能力的民主科学化,要积极探索互联网、社交媒体、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在公共决策中的应用[4]。

在教育领域,学界从教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的内涵、原则、体系构建、能力提升、实现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就今后推进策略提出了信息高效互通、提升技术支撑等方面建议[5]。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建设、治理结构改革、治理机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6]。高职院校目前还存在着治理能力提升较慢等问题,优化治理结构优化、提升治理能力仍是当前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任务[7][8]。

高职院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提升治理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智慧校园建设的视角,介绍内部治理能力提升路径探索方面的经验。

一、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的理论分析

(一)理论基础

大学治理结构主要分为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处理科层制下的“校-院-系”的教师、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的权利、责任和利益问题[9]。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是指在高职院校围绕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利配置、利益调和与激励所做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以及在日常运行和现实问题处理中所实行的内部组织机构设置及其相关管理行为[10]。治理能力是指在治理过程中为了实现治理目标而制订和执行制度的能力,包括制度的形成能力、实施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11]。教育治理能力是指,在教育治理实践的过程中参与治理的多元主体应具备的各项专业能力与协作共事的能力,一般分为外部治理能力和内部治理能力,后者主要体现为学校领导者的领导力、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能力[12]。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为依托,借助制度、机制、政策、技术等因素,促使其多元治理能力保持协调进步、务实高效的动态过程[13]。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内部治理能力的实质就是实现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一个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动态发展过程。高职院校提高内部治理能力,需要把握好社会的现代性与高职教育的独特性,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实现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内部治理能力提升对教育信息化的需求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教育信息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14],强调了教育信息化服务于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描绘了从服务管理到服务治理的实施路径[15]。2015年,教育部颁布《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加快实现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16]。

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探讨通过教育信息化来提升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的问题。戚晓思提出了建立大数据平台、形成融媒体式的教育网络、信息高效互通等提升技术支撑的对策建议[17]。肖凤翔等(2017)认为建构交互性职业院校信息化治理体系成为实现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8]。孙翠香(2017)提出构建开放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大数据的应用的推进路径[19]。肖啸等(2018)提出了职业院校智能化治理概念与模型[20]。杨婷婷(2018)则提出了利用社交媒体构建完善的网络对话平台的策略[21]。邢晖等(2019)提出业务管理流程化与精细化以及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是职业院校共同治理的重要保障[22]。查吉德(2019)提出了建立院校发展数据平台和基于证据的科学决策机制的改革策略[23]。马杰等(2019)提出以“信息化思维”推进学校的内部治理进程,使信息化建设成为服务学校内部治理水平提升的强大工具的策略[24]。

自2019年开始,学者们开始关注高职教育“双高计划”背景下的治理能力提升的问题。李永生等(2019)提出了推进学校治理智能化建设的概念与推进策略[25]。梁克东(2020)认为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需要加快数据系统的构建,建立基于院校研究的决策支持体系[26]。

最近,盖馥(2020)认为现代化治理手段主要体现于用法治思维和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并提出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构建资源、服务、治理等公共平台[27]。唐智彬等(2020)提出以新技术赋能院校内部治理,逐步实现高职院校治理智能化[28]。吴虑等(2020)认为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改革要以教育信息化为牵引,以多方协商式精准治理为保障[29]。

(三)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

学者们已经从概念层面分析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信息内部治理体系构建中的主要构成,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从治理的视角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提出了概念性的需求,关注到了网络平台、数据平台、社交平台等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的问题,提到的应用目标为实现网络高效互联与数据开放共享,为决策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和平台支撑。

但目前的研究还局限于概念层面的分析,学者们提出了推进策略与技术方向,至于如何去进行系统设计和建设这些平台,使其能够成为治理体系中的一个系统,并实现完善治理体系建设与提高治理能力的目标等问题,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把智慧校园建设与治理体系构建以及治理能力提升结合起来考虑,这是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完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自然要求。

二、智慧校园与治理体系的融合构建

智慧校园为大学治理体系提供了所需要的数据、工具、平台等技术系统,智慧校园与治理体系两者彼此融合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在此,我们介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智慧校园与大学内部治理建设方面的经验。

(一)智慧校园的智能化趋势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王运武等(2013)提出数字校园发展的更高级形式和必然趋势是智慧校园,指出了智慧校园和数字校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0]。蒋东兴(2016)指出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进入融合创新阶段的产物,是高校应对“互联网+教育”挑战的必然选择[31]。

2019年,国家颁布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建设智能化校园,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32]。“2035规划”指出了教育治理的新格局与智能化的变革[33]。在智能技术应用背景下,未来的教育治理将是基于大数据等技术支持下的系统化教育治理,支撑着教育的宏观科学决策[34]。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下,智慧校园正朝着智能化发展,推动着新的教育治理模式的构建。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也将是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内部治理体系,数据化与智能化等技术能力构成了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特征。

(二)“三大一强”的内部治理模式

学院以“互联网+职业教育”为理念,系统设计与建构以教学为中心的、大教学、大管理、大保障、强督察(简称“三大一强”)的内部治理模式,其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凸显轻工行业特色,高质、高效地支撑学院的整体发展战略。

大教学是通过精品开放、名校课堂、课程定制、弹性学分、泛在学习、个性培养定义协同教学,建设“互联网+”泛在学习+实训平台,实现全程、在线、自主、开放的泛在学习,构建适合创新型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资源体系。大管理是以“全局化、过程化、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为目标,通过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建立集约化管理机制。大保障以可视、可控、可查、可管为目标,实现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全方位正常运行。强督察是“督、察”并举,发挥党政纪监察职能,运用伴随评价、大数据支撑、指标导向、全方位监管等技术,形成有效的教学科研诊断、纠偏与改进。

“三大一强”的内部治理模式符合现代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学院“人才强校、创新强校、特色强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推进全院数据、业务、服务三个打通;体现整体化、个性化、服务化、智能化四个特色;实现教学资源质量、信息化管理水平、教育治理能力、校园网络提速增智、师生信息化素养五个提升。打造具有轻工特色、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开放型大学,为学院教育事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智慧型的信息化服务,有效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基于治理模式的智慧校园3.0总体框架

作为“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数字化学习分中心”和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院编制了基于“三大一强”大学内部治理模式下的智慧校园3.0的建设规划,重点建设校园内部的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支撑环境问题。总体框架是以公共平台为基础,重点建设大教学系统、大管理系统、大保障系统、强督察系统共四个核心系统,促进共治共享、整体联动、一体化治理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的形成。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设计方法,采用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的原则,突破“烟囱”式的建设模式,基于云中台架构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构建校本数据中心。建立智慧学习环境,实现教学新模式。强化基础服务,提升用户体验,确保运行保障。突出数据分析,强化科学决策支撑能力,支撑集团化办学与“政校行企”协同。通过智慧校园建设,确保智慧校园能够为内部治理能力提升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核心系统的关键任务

1.大教学关键任务。泛在学习、开放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融合统一,整合各类教学系统平台,包括教学资源、教务管理、实训室及实训资源管理等系统,构建学分互认及学分银行、开放资源与继续教育管理、在线学习管理、资源共享及优质资源接入、课堂管理、名师讲堂的应用环境及其资源,以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

支持集团化办学和产教融合,支持学院与企业资源的交换,支持学院与企业人才的交换,支持校企合作的利益约定与核算。支持企业生产现场的接入及远程技术辅导,支持学徒制办学,企业实践及企业课堂管理,为集团化走向国际化的管理提供支撑。

2.大管理关键任务。迁移、重构、改造、融合原有系统到混合云平台,重点基于数据中台机制,汇集、交换各系统的数据,一方面打通各系统数据,整合用户应用,另一方面,标准化处理数据,并汇集信息到数据仓库,数据共享、重用,为教育大数据提供数据来源。

以人为本,推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事项数据服务,建立教师画像、学生画像、教学行为分析、学习行为分析,进而诊断教学质量、学习质量、毕业生质量。学生一体化系统跟踪招生入学、在校学习、毕业后发展等全过程,能提供专业质量评估及专业预警数据。

3.大保障关键任务。平安校园、智慧课室。采用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及教室、图书馆、多功能饭堂等,全覆盖辅设视频监控及人脸识别系统,采集校内其它安保系统的数据,支持学院安全保卫,支持学工自动管理、教学自动管理、教学质量督导等。

智慧后勤,生活大数据及安全。开发平台实现教室、实训室、图书馆、行政办公、体育场馆等的节能监控,开发后勤大数据看板、一卡通支付、刷脸支付、校园生活大数据,帮助学生合理消费、计划生活,跟踪食品安全。

4.强督查关键任务。强督察系统是学院进行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保障系统,是各项政策制度规范落实的督察系统。汇集智慧校园大数据,向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教育大数据接口,对接高校数据采集平台。为教育质量年报、专业(群)建设与预警、教学质量工程、创新强校工程、高校办学决策提供支持。强督察以柔性隐形的方式存在,以数据的互连互通为基础,以数据服务为手段,实现对学院各类业务的全方位、全时、实时的督察,实现学院督察工作的全局化、一体化。

三、智慧校园与内部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践

(一)组织保障

优化学院信息化战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学院一把手担任组长,成员由信息化建设中心、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二级院系的负责人构成,负责学院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以及学院层面的统筹协调。成立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组(设立学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工作组由信息化建设中心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学院各类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与协调。成立信息化建设专家组,成员由校内外的信息技术专家、职业教育专家、行业系统专家组成,为学院信息化战略规划提供决策指导。

成立智慧校园3.0建设项目工作推进小组,由院领导及校内信息化技术专家组成,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方案设计、推进实施,督促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下设子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各子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在保障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权的前提下,突破壁垒、创新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学院自主自建、产权自有、有限外包的建设机制,多、快、好、省地开展学院信息化建设。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组织的建立,促进了大学IT治理体系组织架构的完善。

(二)激励机制

构建师生参与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激励机制。营造师生团队参与学院信息化项目规划、建设、服务等环节的氛围,吸引师生参与学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推广活动,增强信息化的推动力。师生参与学院信息化建设可纳入到专业实践教学范畴,学生可按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发放补贴,或作为顶岗实习。学院每年设立一批信息化建设研究与开发课题,面向师生进行申报,学院认可科研工作量。课题以项目方式进行管理,明确项目目标和内容,配套项目经费,经费可以作为工作补贴发放,并以项目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考核。

(三)标准规范

基于《职业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与《教育管理信息标准》(教技[2012]3号)的标准规范,建立学院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规范,包括统一数据标准、数据管理、数据使用等规范。基于行业管理规范、技术规范和服务规范,建立学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和管理流程,各类相关人员任务明确、权责分明。学院统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平台建设的管理和运维,并在已有设施的基础上去构建。同时,充分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管理和运维。

(四)经费保障

学院建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并成为主要建设经费来源,以申请立项、校企合作建设等多种形式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以常规预算、专项投入、自筹资费等方式,根据学院发展和师生需求,优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经费比例,并逐步加大信息化运行经费投入。建立可持续的信息化运营和发展经费来源机制,使信息化投入占学院总投入的一定比例,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由学院信息化建设战略领导小组审批使用。所有项目建设经费实行统筹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审计监督,确保有限的经费能够发挥最大效益。

(五)信息安全治理

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学院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问责机制,确保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在内容上需要基于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与标准为指南,建立学院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与标准,并设立相关的信息与网络安全专项工程项目,保障智慧校园的数据安全、设施安全和应用与服务安全,为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六)应用服务

大教学平台建设开发覆盖10个专业群的专业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教学资源,建立VR/AR智能实训室和“虚拟工坊”,整合校内外数字资源,形成大资源中心。大管理平台建设把8个业务系统迁往云端,打破部门的壁垒,实现核心业务的网络化、数字化、流程化、协同化。大保障平台的基于人脸识别的应用覆盖智能门禁、刷脸迎新、考勤、安全抓拍、监控和支付等6个场景,推进了平安校园的建设。

通过具有高职特色的智慧校园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建设,形成10个业务中心、“学校画像”“专业画像”“师生画像”,建立50个决策分析模型,改变传统静态碎片分散治理模式,初步形成全局动态监管治理模式。

四、结束语

学院基于“三大一强”发展战略的智慧校园建设,重构了内部业务模式和相应的业务系统的结构,强调了业务的协同,突出了数据治理与数据应用服务体系的构建,提高了管理效率与服务能力,支撑了共治共享、整体联动、一体化治理的内部治理体系的构建。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网络互联互通与业务服务的能力。通过社交媒体工具与企业即时通讯平台的应用,拓宽了治理各方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促进了大学的多元共治。通过大数据公共服务能力的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办学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面对新的形势,完善大学治理体系与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智慧校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智慧校园的建设,从整体上给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将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学院校园智慧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