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资本主义视域下的创业型大学刍议

2020-03-02周雪梅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资本主义学术

周雪梅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南京,210036)

随着市场机制的介入,现代大学已经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逐渐走向社会中心,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站。当大学从纯粹学术机构的角色蜕变后,呈现出日渐倚向市场需求的倾向,学术资本主义模式和创业型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生成。美国学者希拉·斯劳特和拉里·莱斯利在其学术专著《学术资本主义》中特别关注上述变化趋势,成为研究该领域问题的经典书目。本文基于该书中关于学术资本主义的基本阐释,探究创业型大学存在的合理基础和未来走向。

一、何谓学术资本主义?

(一)内涵界定

“资本主义”一词,既指土地、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私人占有,又指一种经济制度,意味着分配决策由市场力量推动。“学术资本主义”术语中的“资本主义”指向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意蕴,指的是院校和教授为获取外部资金而进行的市场的或类似市场的活动[1]。学术资本主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涉及市场化和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2]。具有市场特点的行为包括知识输出、产业转化、技术指导等投资行为,还有争取捐赠、获得资助以及收取学杂费等等。这样院校和教学科研人员就能通过竞争从市场获取更多的资金。

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打破了原先政府、市场和学术三角之间的平衡,外显为知识脱离为学术而学术的纯粹学术价值导向,而越来越多迎合外部资本市场的需求。学术资本主义的中心概念下,大学的环境发生变化: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专业学术背景和知识储备的大学老师优势凸显。一方面,作为大学老师,是社会公立部门的一员;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人,其独立自主地参与企业的竞争行为,又成为了政府资助的创业家。

(二)生成逻辑

1.政治逻辑: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上世纪70年代,在石油危机爆发背景下西方国家普遍进入经济滞胀阶段,直接导致人们对凯恩斯主义支撑下的刺激政策的长期效用产生质疑。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市场化的特征广泛渗透全球各个领域。高等教育领域受其影响,逐渐将市场机制引入教育实践,提倡通过竞争和争夺市场资源来引导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消费,并按照市场的逻辑对大学进行结构性的改革[3]。与新自由主义几乎同时兴起的还有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是一种效益驱动模式,强调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最大化,因而鼓励高等教育与产业部门间联合以增强高等教育实际产出效益,提高国家竞争力。在新自由主义和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双重刺激下,大学越来越倾向于效仿企业的运作方式,大学里的“学术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逐渐市场化。

2.经济逻辑:资源依附和国家高等教育财政政策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大学对资源的需求正是导致大学对外部环境依赖的根源,而为大学提供资源的组织和个人有能力干涉大学的行为[4]。传统公立大学的经费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然而在新环境中,一方面国家对大学固定拨款资助减少,大学为了满足资源需求,不得不寻求更多的竞争性经费与合同、私人赠与及其他竞争性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国家重新制定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财政政策,将更多经费用于有助于技术革新和经济竞争力的项目,从而引导大学的科学研究更多关注直接与大学创收相关的技术科学革新和应用型研究。

3.大学内部逻辑:教学科研人员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调整

不论在“大学—产业—政府”伙伴关系中工作还是独立工作,教学科研人员都因其自身人力资本为大学带来大量资金,因而他们享有权利并期望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获得奖金。一般来说,贴近市场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权利、声望和财富,因而也进一步刺激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应用型科学研究,相应地减少了教学工作的投入[5]。此时,雇佣更多的兼职教学人员成为大学缓冲师资不足的举措。与教学科研人员行为调整相一致的是行政管理人员的行为也相应调整,他们将坚持对系里更大的控制,开始管理大批的兼职队伍,甚至决定大学哪些领域会增长,哪些领域不会增长。总而言之,学术资本主义指挥棒下,教学科研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创业活动而非教学[6],教学科研人员对学术团体的义务在减少,而对经济要素的忠诚(即忠于资助人和外部雇主)则越来越多[7]。

二、学术资本主义与创业型大学间的关系

(一)学术资本主义是创业型大学的内在动力

学术资本主义理论下大学的市场化行为其实是对大学与市场关系的调适,而追求创业活动的创业型大学正是高等教育系统与市场关系日益密切的必然产物。“经常得到政府政策鼓励的大学及其组成人员对从知识中收获资金的兴趣日益增强,这种兴趣和愿望又加速模糊了学术机构与公司的界限,公司这种组织对知识的兴趣总是与经济应用和回报紧密相联。”[8]正是由于创业型大学从知识中收获资金的行为与学术资本主义中教授通过市场活动获取外部资金的行为不谋而合,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维茨在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商业化知识和科研成果的活动后,提出创业型大学就是学术资本主义化了的研究型大学这一论断[9]。由于学术资本主义的理论被广泛推广和接受,大学的创业行为也被人们所认可,同普通的企业一样,展开了对外部资金获取的追逐。创业型大学也因此变得具有合法性,作为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人们所认知。

(二)创业型大学以知识转化反哺学术资本主义

同传统大学相一致的是,创业型大学的产品也是知识,其运转逻辑是从知识的选择到知识的传承,再到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应用,最后到知识的储备。当知识作为创业型大学的产品时,它外显为科研成果和教学服务,因而创业型大学的资本转化正是将科研成果和教学服务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和人力资本[10]。就科研成果转化而言,大学不仅引导教学科研人员将研究的重心置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研究,更要将理论上的研究成果转化成能投入实际市场中的产品,即推动学术资本转向现实生产力。与科研成果转化不同的是,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教学服务其最终都不单纯以培养社会所需劳动力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而是指向深层次的学术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化,实现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11]。事实上,无论是依靠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以获得商业资金,还是通过教学服务收取学费和培训费,这些都是学术资本主义鼓励教学与科研人员为获得外部资金而采取的市场行为。

三、构建学术导向的创业型大学是未来走向

学术资本主义的兴起,迫使我国的大学作出反应,适应变化是唯一的选择。只有在充分认识学术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业型大学转型之路。

学术资本主义中的“资本”二字仅仅是含有“资源”意蕴的中性词,但在实际中往往被贴上“牟利”的标签,导致学界出现批评创业型大学“唯利是图”的声音。从本质上来讲,创业型大学也只是大学的一种组织形态,它仍然保有大学的学术特质,因而无论是从大学本身不证自明的学术属性看,还是从避免偏见的角度看,突出创业型大学的学术特质都是创业型大学的未来走向。

首先,观念上市场导向服务于学术导向[12]。创业型大学具有学术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双重价值取向,前者是大学作为学术研究机构的内在本质属性决定的,后者是大学在学术资本主义的支撑下追求资本转化中的外在价值导向,前者是后者存在的基础。具体而言,创业型大学只有坚守学术价值才能避免市场价值可能带来的不良侵蚀,才能在市场活动中有效区分大学与企业。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言“创业型大学在跃过传统的边界时……必须以学术准则为路标研讨解决”[13]。其次,机制上建立学术与创业相互促进的组织管理体系[14]。分别成立负责学术和创业的部门,前者主要由学术委员会负责,后者除校内人员外还要吸纳市场活动主体,划清两类部门间的权、责、利。同时成立连接学术部门和创业部门的委员会或办公室,接收通过市场竞争获得的外部资金,并最终归并到学术委员会,再由学术委员会决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数量。再次,体制上建立学术与创业双赢的管理体制[15]。可探索建立高度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所谓高度集权是指,大学的创业活动全部归于大学内部的校领导集体管理,以便于不脱离学术的轨道;同时,并非所有院系都具有创业的能力,因而需要高度集权的力量统筹部分创业收入分配给创业能力弱的院系,以协调学科间的发展。所谓分权是指学术人员在各自的学科领域,行政人员在各自的行政部门具有相对的学术自治权,外显为一方面学术人员和行政人员在创业中自负盈亏,另一方面各个院系和学科间能以平等合作取代相互干预。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资本主义学术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