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利益思想看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

2020-03-02

理论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利益发展

倪 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新课题。习近平强调:“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其核心是实现人民全方位利益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实现建立在共建共商共富基础上的公平发展。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旨在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公平地享有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和国家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重任打下坚实的民生基础。

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利益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利益思想之间的逻辑联系,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利益思想的基本意涵

与传统西方思想家对利益概念的各种片面理解不同,马克思对于利益范畴的理解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全面。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坐标出发,科学诠释了利益关系生成发展的实践根源和阶级属性,全面分析了利益在个体层面与社会共同体层面的发展向度。马克思丰富的利益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利益范畴的唯物史观阐释

马克思对利益范畴的认知转变,始于其担任《莱茵报》主编时期多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问题发表意见的现实困惑。早年时期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在普遍理性的炫目光辉的笼罩下,马克思最初对利益内涵的阐释是片面的、盲目的、非理性的有限物。在与德国地方议会政府辩论林木盗窃法是否合理正当的过程中,马克思逐渐对黑格尔的国家法哲学产生了怀疑,迫切需要变革其原有世界观内部的哲学内核。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创立了新的世界观唯物史观,主张应该“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3〕市民社会运行的主轴是物质利益与实际需要,因此,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斗争。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野出发,马克思对利益范畴的规定是人们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利益关系的形成根源是社会实践规定而不是国家法律规定,是思想从属于利益而不是利益从属于思想。

马克思利益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谋福祉的阶级立场。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获得自身的根本解放,正确理解的利益形式必须要符合全人类的利益。马克思开了“群众史观”的历史先河,他认为历史活动主要是人民群众的奋斗事业,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绝大多数人”既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新的生产力发展,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不断激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民群众必然会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自身的利益而努力奋斗,同时也为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开辟了光明道路。无产阶级作为现代大工业生产力的先进代表,受资本剥削压迫的程度最深,同时其革命性也最为坚定。无产阶级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才能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剥削现象,勇敢肩负起推翻违背利益正义原则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分配利益格局的历史重任。

2.个体利益发展的全面性

马克思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人类个性的自由解放,建立“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6〕的新型社会文明。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个体的根本利益就在于努力实现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多方面的自由发展。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规定着人的本质特性,个体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异化的,而是需要表现出充分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体现自身作为人的独立感、尊严感和价值感。

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中的异化劳动严重侵害了工人阶级个体利益的全面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劳动者自身价值的充分实现,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资本利润最大化的狭隘需要。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普遍感受到被强制、被剥削,缺乏独立创造生命价值的自豪感与愉悦感。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不属于劳动者自己,而是属于资本家,外化成资本家变本加厉压制盘剥劳动者的异己力量。“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7〕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意味着资本剥削奴役活劳动的程度越高,意味着劳动者越陷入贫穷依附的被动地位,意味着劳动者全面自由发展的根本利益被侵蚀得越严重。

自主劳动取代异化劳动是历史阶段的根本性变革,只有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个体利益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才有可能真正出现。共产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异化劳动的积极扬弃,“这种制度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8〕劳动者在自主劳动过程中可以充分表现丰富完整的生命本质,最大程度地发挥自我潜能,个体拥有比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通过广泛扩展的人际交往关系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全面性。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通过对自身本质的完整占有以实现向人性、社会性的整体性复归,是个体多维度多层次利益协调发展的全面性实现。

3.共同体利益发展的和谐性

个体利益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最终有赖于和谐公正的社会利益共同体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9〕只有当“人们的私人利益符合于人类的利益”〔10〕的时候,才能真正理解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关系。他强烈抨击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的阶级社会一样,是以牺牲绝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少数统治特权阶层的个别利益。马克思将人类的利益共同体分为两种类型:“虚幻的共同体”与“自由人联合体”。

“虚幻的共同体”是指阶级社会中,由于少数统治阶级的个别利益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社会整体利益格局呈现出不公正不和谐的虚假的利益共同体,“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11〕马克思认为,“虚幻的共同体”的国家表面上以维护全社会共同利益的姿态出现,但实际上阶级国家真正维护的只是少部分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是以压制盘剥被统治阶级生存发展利益为代价,以暴力统治的方式暂时性地解决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与冲突。由于“虚幻的共同体”社会中,不同对立面之间的利益矛盾根深蒂固,利益冲突不断加剧升级,“虚幻的共同体”必然是不可持续的稳定性低的虚假的利益共同体。

“自由人联合体”是建立在对“虚幻的共同体”积极扬弃的基础之上,致力于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利益,社会利益与个别利益之间“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12〕社会整体利益格局充分体现出公正和谐发展的真实的人类利益共同体。恩格斯指出,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通过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性变革,个别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矛盾对立的现实基础随之消解,所有社会成员共同生产同时也共同享有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自由平等地发展每个人的个性与能力,只有当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发展到自由王国的历史阶段,不同群体的个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才能真正地实现融合与统一。

二、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丰富了马克思利益思想

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与马克思利益思想之间既具有理论逻辑的一致性,同时又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利益思想做了新形势下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习近平多次强调,共享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指向。

1.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唯物史观利益论的实践性与人民性

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利益论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与崇高的人民情怀。实践是客观规定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每个时代的人们在继承既定利益关系格局的基础上,依据每个时代最为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智慧与劳动创造发展出新的利益关系格局,人类历史从深层意义上说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生成的社会利益关系不断演变的历史。马克思特别关注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问题,他认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真正缔造者,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必须要将维护和增进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存发展利益作为社会革命运动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在党领导全国人民从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发展的实践需要提出了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我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总体小康的阶段性建设目标,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存利益。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程的逐步深入,党提出要加快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群众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只有“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才能加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3〕的战略目标,通过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高社会整体发展的利益共享程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与过去社会主义建设中侧重于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当前我国更加重视改善社会发展的质量。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旨在普遍提高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品质,增进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利益,这就需要着力解决区域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健全各类公共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国家的精准扶贫事业。

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秉持马克思利益论的人民利益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和首创精神,是对我党多年革命与建设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科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了谁”以及“依靠谁”的首要理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4〕习近平认为,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克难奋进、无往不利的最大法宝。只有真正做到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红利,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才能获得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15〕人民群众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主体,是创造创新创业的智慧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我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离不开亿万中国人民的奋斗拼搏与勤劳智慧。

2.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维护人民利益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片面单一地理解利益范畴,指出平等自由的发展利益“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16〕在他们看来,人的解放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利益解放”的表象层次,还应该将其深入推进到“经济利益解放”和“社会利益解放”,只有实现了多领域的全面解放,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实质自由和根本解放。

共享发展理念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价值指向,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根本利益,统筹兼顾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多项利益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在发生改变,在经济利益得到普遍满足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加多样化更高层次的利益诉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7〕“美好生活”的实现是以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为中心,是由一系列内涵丰富、功能全面的利益领域所组成的,包括经济利益领域、政治利益领域、文化利益领域、社会利益领域以及生态利益领域等各领域的综合式发展,不同维度的利益领域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8〕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回应全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向往和期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我们现阶段的主要奋斗目标,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新思路,不断深化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加快各领域改革发展的步伐,提升各领域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现实问题,努力推动经济利益共享、政治利益共享、文化利益共享、民生利益共享以及生态利益共享,让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3.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19〕全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不应该沦为统治阶级的独占资源,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充分的条件和时间去获得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切文明成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全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去发展自我潜能,伴随着个人生产力的全面跃升,创造社会集体财富的源泉得以充分涌流。

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红利是团结各方力量,安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主义利益共同体和谐发展的不二法门。习近平在2014 年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深刻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必须是包容性发展,而不是排斥性发展,必须是关注低收入群体利益全面实现的和谐发展,而不是忽略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改善的非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创新,我们需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类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满足最大多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利益需要,努力扩展低收入群体的发展机会,增加低收入群体共享社会财富的比重,才能最大程度地团结全社会的力量,夯实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利益基础。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20〕全面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物质前提,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共同体和谐发展的内生动力来自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公民。只有当所有的地区、民族、家庭、公民都能够共享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才会出现质变的突破,从总体小康跃升为全面小康,真正实现普惠性发展。

三、马克思利益思想指导实现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

马克思利益思想是以实现人民群众全面自由发展利益为根本价值指向的科学理论。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新型利益格局的出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是由现有的客观前提所产生的,是一个由量变转为质变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以社会生产生活各项条件的日趋成熟与完善为现实基础。坚持马克思利益思想的正确指导,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经济利益基础、政治利益协商机制与民生利益保障,始终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将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各个制度环节。

1.实现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经济利益基础

马克思认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21〕社会资料的分配状况归根到底是由当时当地社会的总体生产条件所决定的,任何脱离社会生产的现实前提去探讨社会利益分配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我国共享型社会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社会物质生产条件的建设积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创共建的热情活力与实践行动。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于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生产率,能够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须知“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只有将“蛋糕”做得越大,经济发展速度越快效益越好,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越丰富,民众共享的社会利益才能大幅度增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有可能实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当前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环节迈进,从高速度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实体经济的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创新驱动的强大功能,大力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力求在关键性战略技术领域能够取得重大突破,减少由于关键性技术短板所造成的产业发展瓶颈制约,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持久的技术动力。

2.实现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政治利益协商平台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未来新型“社会的每一成员不仅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生产,而且有可能参加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管理”。〔23〕只有当无产阶级真正掌握了社会政治权力时,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是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充分实现民众利益诉求的根本性制度。民主协商与民主治理是社会主义共享发展利益格局的政治内核,人民可以通过各种制度化法治化的途径和方式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治理、共同监督国家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进而推动社会整体利益可持续性的共享发展。

习近平认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5〕协商民主通过在多元主体之间实现权力共享进而实现利益共享,在民主协商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可以充分表达各自的利益关切,通过相互倾听和耐心沟通讨论,不断增进对彼此利益诉求的理解与认同,能够最大程度地化解利益分歧与矛盾,各方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进而形成利益共识和利益均衡,有利于凝聚整合社会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决策政策落实执行的实效性。

3.实现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利益保障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建立健全更为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改善民众生活质量和提高民生利益保障的重要基石。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指出只有活劳动才是使用价值的真正创造者,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源泉。工资收入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是劳动者保障生活需求的主要收入来源。正如习近平所言:“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6〕只有实施公平合理科学规范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让广大劳动者劳有所得、干有所值,才能将尊重劳动、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贯彻到底,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劳动者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民众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本安全网,是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富共荣社会利益共享的关键性制度。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呼应新时代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提高社会整体福利的共享水平,提振民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使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习近平强调:“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27〕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显著的标志是全民可以共享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不断推进公共服务产品的均等化水平,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展结构不均衡的难题,特别是要加大对薄弱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全力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综上所述,全面把握马克思利益思想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共享发展理念,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促进全体人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对马克思利益思想的理论传承与历史发展,旨在维护人民的根本发展利益,尊重人民的实践智慧与创造,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协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确保社会秩序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猜你喜欢

马克思利益发展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