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

2020-03-02

理论建设 2020年3期

张 宽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健康。面对严峻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1]中央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对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在这场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3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并对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全局性、长期性的战略部署。从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内容呈现来看,其来源可从理论、现实、未来及价值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理论逻辑: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健康观及历代领导人对人民健康问题的深刻认知

(一)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专门关于健康的论述,而是散见于其经典著作当中。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本质的过程中,对受资本家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健康状况十分同情,并发表了很多重要观点,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健康观是“大多数人”的健康。马克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饱受疾病折磨,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并没有局限他对健康的认识。他曾直言,只有禽兽才会漠视人类的苦难,而只关心自己[3]197。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工人在资本家的压迫下,生活遭遇悲惨不堪。马克思将对健康的认知视野投向广大工人阶级,无情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致其健康状况受到严重损害的黑暗现实。马克思指出,由于资本的本质,资本“无限度的盲目追逐剩余劳动,像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不仅突破了工作日的道德极限,而且突破了工作日纯粹的身体极限”[4]306。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无限贪婪,“造成了这样一大串疾病!妇女不能生育,孩子畸形发育,男人虚弱无力,四肢残缺不全,整代整代的人都毁灭了,他们疲惫而且衰弱”[5]。然而,对于工人身体健康遭受的严重损害,资本家“是根本不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4]311。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这种现象极为愤慨,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浪费血和肉,而且也浪费神经和大脑……实际上正是劳动的这种直接社会性质造成工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浪费”[6]。他们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捍卫本阶级的健康权利,认为只有联合起来和资产阶级及其政权做斗争,才可能减轻他们自身所遭受的奴役和痛苦。马克思、恩格斯着眼于占社会人口大多数工人阶级的健康,为他们发声,捍卫他们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健康观是超越生理层面的“全方位”健康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健康不仅是生理方面个体生命的延长,还包括人的德、智、体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逝世的第二天,恩格斯在给弗·阿·左尔格的信中写道:“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而是慢慢地死去,以此来证明医术的胜利。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受着想要完成它们而又不能做到的唐达鲁士式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3]402在马克思看来,若没有健康的体魄,单纯的生命延长则没有任何意义,健康的生命是有限的,要利用这有限的、健康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在逐渐降低,单纯依靠健康的体魄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557。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亦强调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7],通过教育这个纽带,使劳动者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并将其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马克思主义健康观是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可持续”健康是指不过度损耗身体、锻炼身体,以实现身体素质最佳化。“我必须依靠每天出卖劳动力的价格逐日再生产劳动力,以便能够重新出卖劳动力。如果撇开由于年老等原因造成的自然损耗不说,我明天得像今天一样,在体力、健康和精神的正常状态下来劳动……我愿意像个有理智的、节俭的主人一样,爱惜我唯一的财产——劳动力,不让它有任何荒唐的浪费。我每天只想在它的正常耐力和健康发展所容许的限度内使用它,使它运动,变为劳动。你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就能在一天内使用掉我三天还恢复不过来的劳动力的量。”[4]270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马克思认为,人们应当适度使用自身劳动力,不能过度消耗,否则会造成某些不可逆转的损失。1858年1 月7 日,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一封信里写道:“我首先要请你注意自己的健康。时代在好转,它将对你的身体提出很多要求。所以你要锻炼它,而不要损害它。”[8]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注重对健康身体的维护,更注重对身体素质的培育和锻炼,这是恢复健康身体、促进人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列宁亦十分重视身体健康,他在监狱中也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

(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人民健康问题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极其重视边区广大群众的身体情况及医疗卫生事业,有针对性地在边区展开卫生、保健及防疫运动。当时因为边区群众不注意卫生,导致流行性感冒、猩红热、脑脊髓膜炎、天花等传染病肆虐,“老百姓除跳巫拜佛外,从不知道卫生医药为何事”[9]162。毛泽东明确指出,“近来延安疫病流行,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10]。依据边区当地现实情况,举办卫生员培训班、提出中西医合作、开展群众卫生运动,并取得明显成效,在卫生运动中,“发现与培养了豆家湾等8个卫生模范村、王恩甫等许多卫生模范家庭”[9]163,边区人民的卫生健康意识逐渐养成。在毛泽东的全面部署下,尽管边区条件艰苦,但却在卫生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绩。和平年代,毛泽东对人民健康问题的重视度丝毫未减,号召人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11]。1953 年6 月30 日,又提出了“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著名“三好”指示,其中“身体好”居于第一位,鼓励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十分注重卫生防疫工作,1955 年,毛泽东起草的《农业十七条》提出,“在七年内,基本上消灭若干种危害人民和牲畜最严重的疾病,例如血吸虫病、血丝虫病、鼠疫、脑炎、牛瘟、猪瘟等”[12]。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天花、霍乱、鼠疫等危害国人数千年的疫病几乎被完全消灭,血吸虫病、寄生虫病及地方病也均得到有效控制,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毛泽东对国民健康的重视及实践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的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在加强对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防治的同时,提出“加强医学科学研究工作。增加医疗保健设施,完善城乡三级医疗保健网,扩大医疗卫生员队伍,加强防病治病工作,普及营养保健常识和卫生知识”[13],“发展各类卫生保健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发展体育运动,推行国民健康计划,增强人民体质[14]。”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了新时期卫生工作服务的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并将“为人民健康服务”确定为该方针的核心之一[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16]。同时,对关系千家万户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等均做出了相应部署。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与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经过长期努力,开辟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健康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人民健康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是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根基。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健康观与新时代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健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对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实逻辑:习近平对当前人民健康面临困境深切忧虑与思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努力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根据最新报道,我国人均期望寿命2018年达7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千分之6.1,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18.3,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17]。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广大人民的健康问题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威胁人民健康

在国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将公共安全事件划分为四类,分别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公共性、持续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也正因为这些特征,每逢各类公共安全事件发生时,会使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经济遭遇重大损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遭致破坏。此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即是一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文娱业等多个行业遭受严重损失。据预测,整个服务业的损失将比非典时期更为严重[18]。因无法复工导致部分低收入群体面临生活困难,从而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这些已经暴发的或潜在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是目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二)疾病谱变化使人民健康面临更复杂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的选择性不断扩大。然而,人民对健康管理缺乏科学性,肥胖、吸烟、体力活动不足、不合理饮食等造成的健康危险因素增加,我国居民的疾病谱随之发生明显变化。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最主要的一类疾病。物质财富的增长与人自身健康发展的不协调是目前人民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另外,某些已被消灭或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且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如肺结核、性病等;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着新发急性传染病如SARS、H7N9 禽流感以及最近大规模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人民疾病谱的变化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多层次、多方面需求,而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与供需不协调、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将对人民健康带来严峻挑战。

(三)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造成了巨大挑战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2.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超过3 亿,2035 年将超过4 亿,2050 年将超过4.8亿[19]。人口老龄化呈现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及高龄化现象严重等特征。在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中,存在大量患有慢性病、失能和部分失能状况,他们在医疗及养老方面的需求激增,从而对现有供应体系造成极大压力,导致健康服务有效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的矛盾突出。

(四)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医疗卫生服务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期,深层次问题集中暴露,卫生体制机制障碍与卫生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矛盾凸显,以药补医机制尚未完全消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医疗服务模式亟待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此外,环境问题特别是颗粒污染物PM2.5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人民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人群差异,这些都是当今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既面对着发达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也面对着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卫生与健康问题。”[20]371这是对目前提升人民健康水平面临困境的真实写照。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

三、发展逻辑:习近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筹谋划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

健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持续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健康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健康需求发生了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层面统筹规划,积极做出回应。2016年8月20日,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并确定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重要工作方针,同时,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的总体布局[21]101。同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并实施,为我国健康事业制定了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把人民健康置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地位,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并进一步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2]39。这一系列重要举措意味着我国健康目标发生重要转变,人民健康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健康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的健康,而是强调全体人民的整体性健康;不再局限于医疗卫生与健康的单一关系,而是强调全面综合的健康中国事业。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方针,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1]100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健康的概念除了作为主体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良好适应外,还包括作为客体的社会健康、环境健康等,主体与客体和谐共处,构成了习近平完整的现代健康概念。它超越了传统的疾病防治范畴,尤其是将社会、环境等作为客体方面的健康纳入其中,表明了国家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的信心和决心。主体人的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新时代人民健康要有新气象、新水平。人民健康的全面提升,是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实现技术革新的关键力量,更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21]101。

四、价值逻辑:关乎国家治理理念、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全面健康的实现

强调人民健康的价值旨归在于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除此以外,追求人民健康具有更大的意义,关乎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治理理念、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

(一)政治意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接再厉,将以人民为中心具体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表明了我们党对人民健康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契合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盼,是基层民意在国家顶层设计中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20]372。强调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将人民健康提高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过去因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生态环境安全,为之付出巨大健康代价的状况,是我国治理能力和治理理念的升华。

(二)经济意义: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顺应人民现实需要,在推进医疗性健康产业大发展的同时,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休闲健身、食品等跨界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健康文化产业、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将陆续出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健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扩大,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健康产业集群先后出现,如苏州环球国际健康产业园、成都国际医学城、广东中山医药健康产业等。健康产业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健康产业不仅具有改善民生的功能,更是创造就业、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社会意义:全体人民公平获得,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老百姓看病问题放在心上,他指出,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21]101。强调“公平”是对全体人民健康的承诺,尤其是重点人群的健康保障,保障妇幼健康,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他还关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等等。在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中,应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个人都可以公平享受医疗卫生服务,例如,在导致贫困的诸多因素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到44.1%,患大病重病的240万人,患长期慢性病的960万人。健康扶贫工程实施后,仅甘肃省因病致贫返贫人口就由2017 年12 月底的66.7 万减少到2020 年初的31.79万,两年减少34.91万因病致贫返贫人口[22]。“全体人民公平获得”,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避免引发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促进社会和谐安定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生命重于泰山,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救治感染患者”“及时收治所有确诊病人”“决不能因费用问题耽误患者救治”[2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如果群众患病得不到及时救助,如果疾病控制不力、传染病流行,不仅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而且社会会付出沉重代价[21]100。

(四)现实意义: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谋求全民健康

受我国传统“治未病”观念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预防,并身体力行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014年2月7日,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提到,“我本人现在还抽出时间来游泳,一天一千米”,鼓励人们进行体育活动,开展健身运动,增强体魄。同时,还倡导人们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劝“年轻人不要总熬夜”。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在影响健康的因素中,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影响占17%、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医疗服务仅占8%。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最重要的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有利于引发群众对保持健康问题的新思考。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由应急转向常态化后,在社会各方的宣传倡议下,人们逐渐改变习惯,在加强健康管理、培养健康行为方面表现出了明显改观,如使用公勺公筷、倡导分餐、合理膳食、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等。而随着人们的不断努力,健康的生活方式将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这对最终打赢疫情阻击战、全面实现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健康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谋划建设健康中国,这不仅是广大中国人民的福祉,更是彰显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名片。近年来,中国在努力提高本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为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之际,中国积极向有需要的国家派出医疗支援队,大批捐赠医疗物资,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了广泛好评。未来,中国将在全球健康治理方面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