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战略机遇下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研究
——以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为例
2020-03-02王树华
郭 莉 ,王树华 ,孟 静
(1.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24;2、3.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4)
发展战略是一国或地区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多重国家战略在江苏的叠加使江苏面临重大历史性机遇。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撑,电力企业要高效对接多重战略机遇,在目标举措、业务规划、发展路径等方面实现系统化转型升级,协同推进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业务向提供用能服务转型、管理向高效智慧转型、经营向质量效益转型,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
战略(strategie)一词,由法国人梅齐乐于1777年在《战争理论》中首次使用,其内涵主要是军事战略范畴①。其后,战略的内涵逐渐超越军事范畴,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内容、范围和层次上都有极大的提升。1958年,美国学者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中,首次使用发展战略(development strategy)一词。综合来看,发展战略是以维护和增进战略主体利益为目标,由政府对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目标及国家力量的发展、分配和使用,做出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前瞻性规划部署,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发展战略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领域;内容也十分全面,不仅包括速度、效率和总量问题,更包括质量和结构等问题。
国外对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新制度学派,代表人物诺斯,认为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转型国家尤其需要进行制度研究②。新结构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威廉姆斯,认为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经济体应基于比较优势确立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③。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赫希曼,提出了核心-边缘战略,认为应将有限的资源首先投入到效益较高的产业或区域,再以核心拉动外围④。竞争优势战略,代表人物波特,通过构建钻石模型诠释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认为政府和企业的重点是打造和培育核心竞争力⑤。在实证研究方面,发达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系统化特征,通常包括核心目标、优先领域、具体指标、政策措施、路线图等。而且高度重视对发展战略的评估,评估内容涉及国内外形势变化、战略执行情况和效果、战略方向是否正确、目标及优先领域是否合理、措施是否恰当、是否有必要继续等⑥。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发展战略研究始于20世纪70—80年代,21世纪初起掀起了研究高潮,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为国家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依据功能和作用范围的不同,我国的发展战略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综合性战略,立足于指导全局(全领域、全区域)、强调协调发展,如“三步走”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第二类是关键领域战略,如改革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等,战略平台分别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第三类是区域发展战略,立足于不同区域布局不同发展战略、设立国家级战略平台,以便各区域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或实现协调发展,如西部大开发、城市群一体化、沿海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⑦。一系列的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转变发展方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多重战略叠加对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江苏一直坚持以国家战略指导发展实践。历史上,抓住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战略机遇,实现了以“农转工”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转型;抓住了浦东开发开放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实现了以“内转外”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转型。电力作为现代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历次转型中都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世纪80年代,江苏城市建设开始大规模兴起,全省用电负荷快速上升,为保证电力供应,江苏电网由220千伏逐步升级为500千伏。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实施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有效解决“有电受不进”“卡脖子”“低电压”等问题。进入21世纪,全省经济增速加快,江苏开始加速建设500千伏电网,由“三横三纵”加强为“六横六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江苏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在江苏省内叠加,使江苏进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江苏理应充分释放多重战略叠加的红利,把战略机遇转换为创造力和发展成果,成功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次转型。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第三次转型的迫切需求,为江苏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高科技、绿色环保、智能化、多元交互共享将成为江苏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追求,相应的电力企业也需要向“低碳+产业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一)多重战略叠加为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
1.经济稳步发展推动电力需求增长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快速发展,2019年人均GDP为12.36万元,按可比汇率折算,相当于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水平,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已连续9年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用电量也相应地快速增长。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从横向国际对比来看,美国2017年的人均能源消费量达10.82吨标准煤,同年江苏这一指标仅为3.87吨标准煤,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纵向的时间序列来看,江苏2018年的全社会用电量为6128.27亿千瓦时,是2005年的2.79倍。可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电力尤其是绿色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为电网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2.发展模式现代化转型推动绿色电力发展的机遇。在生产侧,将进行清洁电力革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将不断提高,将促使电网不断提升控制、调度、运行能力,持续强化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绿色电力本身也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在消费测,电能替代的比例将逐步加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将逐渐上升,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清洁取暖等领域将加快发展。以上均为绿色电力发展带来了机遇,电力企业开拓市场的空间巨大。
3.由电量盈利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型的机遇。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充足便捷稳定可支付的电力供应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可以借此全面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价值创造力。可以促使电力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精准发力、积极拓展,实现管理机制、管理水平、功能作用、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发展和全面升级。
4.区域一体化发展对跨区域电网建设的机遇。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跨区域的电网建设、提升跨区域输电能力、实现不同区域间电力资源的供需互补提供了机遇。电网作为大范围、高效率配置能源的最有效平台,重要性将愈加凸显,通过对电力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将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范围内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各类能源将借助电网系统实现跨区域灵活调配、高效参与系统运行。
(二)发展环境变化给电力企业带来诸多挑战
1.安全保供的挑战。未来,电力供给整体宽松的情况不会改变,但产业的跨区域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会导致电力供需关系的变化,破坏已有的供需平衡,使电力供给面临时段性、区域性短缺的压力。一是,苏南的某些产业持续向苏中、苏北转移,导致苏中、苏北用电量大量增加,使苏中、苏北电网建设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不断提升,居民用电随时段、季节的波动大,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最高负荷增加的挑战。三是,电力风险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增加,若由于供需失衡或设备故障发生大规模停供,或者造成化工企业爆炸等次生灾害,将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营商环境改善等造成难以承受的严重后果。
2.能源转型的挑战。一是,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挑战,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强、波动性大的特征,供给的不确定性较大,对电网的调频调压能力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合理控制电力成本的挑战,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特征,在大规模储存电能技术仍未突破的情况下,如果过度追求光伏、风电的消纳,将会极大增加电力系统的备用成本,消纳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成本是当前阶段电力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3.经营业务调整的挑战。电力市场交易、售电业务放开、增量配电业务试点等改革推进,打破了电力企业对电网业务的垄断局面,主营业务被管道化的风险凸显。一般工商业电价连续两年降低10%的政策要求以及日益严重的大工业电价倒挂现象,使电力企业未来的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高精尖产业要求电力供应更加稳定、电压质量更高,生产企业的服务外包,要求电力企业提供电力设备维护、能源供应服务等新型服务,要求电力企业实现由产品销售向服务销售的转型。以上都需要电力企业转变战略方向、调整经营业务。
4.能源协同的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多重国家战略的实施,电力供给来源、用户需求、电力交换方式等越来越多样化,各类电源、电网、需求侧、储能端等需要更多的协调互动,电网将由原来简单的辐射网络向综合网络转变,带来了电力系统有效控制和协调运行的难题。包括:电力系统各要素的协调问题,即电网传输的源、网、储、荷全过程的协调问题;不同区域的电网间的协调问题;点对点交易带来的调控压力等。
三、电力企业转型发展的对策
将战略机遇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成果,需要发展主体的战略智慧、创新精神和使命担当。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背景下,江苏电力企业应主动为江苏战略作用的发挥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撑,同时又不能局限于为产业发展提供能源配套,更要把绿色电力和智能电网本身作为先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以业务布局优化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发展
第一,加强战略引领和规划先导。把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江苏落地后的政策效应和积极作用,立足江苏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电力能源产业调整政策。从时间、空间、功能等多维尺度,分析电力企业实践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能源结构升级的政策策应,使企业业务布局、营商环境、业务模式与多重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高度契合。
第二,强化电力能源产业链管理。从电力生产前端、电力供应中端和电力消费末端三个层面强化电力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站在能源-电力全产业链的角度,科学把握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电力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国网江苏电力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推动绿色技术变革。以绿色能源技术的交流引进和研究开发支撑业务的布局与拓展,以绿色能源技术优势巩固发展市场占有率。重点研发:能源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包括智能生产、智能消费、智能协同及与智能建筑的集成技术等。多能流能源交换与路由技术;电网新型运行控制技术,包括电网第三道防线集中评估及决策系统、全网电压支撑能力评估预警及全景可视化系统、新型储能控制技术、区域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等。能源虚拟化技术,包括区域多能源系统综合优化控制、复杂系统分布式优化、协同控制技术、碳交易市场等支撑技术。另外,还有能量信息化与信息物理融合技术等。
(二)以管理模式创新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发展
第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系统化服务体制,制定订单化解决方案,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与传统电力企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构建集电力网络、电力产品、电力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力服务体系,为电力用户提供一系列服务套餐。
第二,推动组织架构转型。一是对公司组织结构进行市场化、专业化、扁平化改造,确保精简高效,同时对业务流程、人力资源配置等进行再造,以激发活力、释放潜力、提高效率,以适应公司未来发展需要。二是探索建立项目制组织形式。以综合服务项目为抓手,以提升项目管理效率,提高服务项目绩效为目标,切实推动组织形式转型发展,以适应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可参考国外能源企业的先进经验,常设项目综合管理机构。另一方面,重视项目制业务模式的拓展与创新,努力提升提供的电能质量、节能改造、分布式电源接入、需求侧响应等多元化增值服务的质效。要加强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实现项目分级决策。要重塑管理流程,事前精简报批流程,事中加强跟踪分析,事后强化考核闭环,保证组织架构的权威性。
(三)以服务价值提升促进电力企业转型发展
第一,重构服务意识。要始终牢记责任和使命,主动践行“六个力量”,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上做表率。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塑品牌优势。一是发挥基础设施资源优势,满足用户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二是提升基础服务能力,利用电力企业在规划设计、调度运行、能量管理、智慧用电等各领域完备的服务能力,为客户进行一站式服务。三是发挥人才服务功能,利用专业化的电力人才队伍,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业务、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第二,打造资源平台。一是搭建资源整合平台,拓展运维、检修及相关设计、咨询等业务。二是对接多重国家战略,重构“三型两网”模式下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整合电力系统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融合。同时,大力拓展服务价值。电力企业拥有完善的网络体系和用户电力数据支撑,数据资料翔实,数据层次微观精准,可以利用强大的数据支撑,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事业、能源消费供求等多方面的数据服务。要积极承接国家电力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功能,完善江苏省级电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开展江苏用电量预测分析、数据产品运营和政府决策支持等专业领域的电力数据应用及推广示范。
注释:
①钮先钟.战略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②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③朱尔茜.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审视[J].青海社会科学,2016,(05):100-104.
④叶静怡.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⑤波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⑥陶蕊,施筱勇,迟计.国外发展战略与规划评估的案例研究及启示[J].软科学,2019,(01):29-33.
⑦尹虹潘.国家级战略平台布局视野的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变[J].改革,2018,(08):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