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0-03-02新疆财经大学

绿色财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盈利信贷

○新疆财经大学 张 晟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经济飞速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冲突,各国努力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间寻求平衡,协调发展,绿色信贷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信贷是指商业银行给企业发放贷款时,对于绿色企业放松贷款利率,而对于两高企业提高贷款利率,从而起到支持低碳企业发展的目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绿色金融体系,截至2019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0.2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4%。由于商业银行在金融业中地位特殊,其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可以将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其绿色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对资金流向的产业进行调节。绿色信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梳理商业银行与绿色信贷业务的联系,促使商业银行抓住绿色金融的机遇,促成自身的发展从而提升盈利能力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

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机制分析如下。

(一)声誉机制

在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个企业的声誉对于其发展的长远性与持久性的影响是巨大的,商业银行的脆弱性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必须重视自身的声誉。从长远来看,考虑到潜在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机制的影响,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还是积极的。这种积极影响是通过声誉机制实现的。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水平的作用机理是,银行通过采取绿色信贷这一政策对于不同企业发放不同利率的贷款,积极实施绿色信贷的政府政策,体现出商业银行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社会声誉,间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产生正面积极的作用。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义务,积累更多的社会声望,从而提高客户对银行抵抗风险能力的预期。因此,加强企业的声誉管理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二)成本机制

商业银行本质上还是企业,追求盈利是其经营的第一要义。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与推广,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成本。一方面,当前我国还存在大量的高耗能企业,而这些企业原本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发展绿色信贷迫使商业银行提高对这些企业的贷款成本,这将会减少利润来源,进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机会成本,以及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一些人力成本与信息成本。绿色信贷的本质就是以较低的贷款利率,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产业的不断升级,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针,绿色可持续性企业的数量将会大大增加,绿色信贷规模扩大将导致商业银行短期内盈利水平下降。

(三)业务结构影响机制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业务结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能力是目前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重要因素。绿色信贷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限制贷款对象,改善贷款结构,减少资金流入“两高一剩”行业。更重要的是,绿色信贷业务促进贷款资金流向更环保更有生命力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由企业带来的环境风险,进一步优化了银行资产质量。首先,商业银行开拓绿色金融业务时,会衍生出融资租赁、基金信托等配套业务;其次,绿色金融产品区别于传统的金融产品,在其市场推广中较易促进金融业务模式与金融产品的创新,从而丰富中间业务的收入来源;最后,商业银行还可以发展新型的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将绿色金融业务与盈利能力较强的中间业务相结合,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总之,绿色金融业务带来的中间业务会丰富商业银行的利润结构,增加商业银行利润来源。

三、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的原因分析

上文分析了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三种理论机制,下面将从更深层次分析绿色信贷是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短期来看,绿色信贷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长远来看,考虑到潜在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机制的共同作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还是积极的。

(一)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的关系

在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商业银行本质上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在注重企业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资金的流动性与安全性。绿色信贷作为一种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其积极性在于促进可持续性绿色产业的发展,其不足之处在于与银行传统的经营目标有所冲突。发达国家在最近的几年里,与绿色信贷相关的一些金融产品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与国家的节能环保目的相符合,同时体现出了金融机构其自身业务的灵活与创新性。然而,“两高企业”仍然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客户,贷款资金的流向主要也是这些企业。商业银行若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短期之内势必会对其收益产生影响,主要是贷款利率的提高,会使企业的筹措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对贷款的规模进行相应的控制,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

(二)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的社会效益的关系

作为营利性企业,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将社会使命融入到企业经营之中。商业银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定量评估绿色信贷业务对贷款企业产生的社会、环境影响进行严格把关,牺牲短期商业利益,愿意为长期社会效益做出贡献。在各方政策的倡导之下,商业银行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从社会效益来说,绿色信贷是具有正向作用的。绿色信贷针对不同企业的能耗高低来设置不同的贷款利率,提高了“两高一剩”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运用贷款利率这一工具,绿色信贷业务从源头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促使“两高一剩”企业降低污染,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对利率的差异化定价,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商业银行将资金引导至环保意识较强、能耗较低的产业与企业。积极推进绿色信贷业务,这不仅是在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社会效益,从而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三)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风险把控的关系

如何积极健康地实施绿色信贷,对于我国政府和银行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目前我国信贷市场的情况是“两高”企业的贷款需求会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两高”企业短期内会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利润,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转型、提质增效的整体趋势下,这种现象不可持续。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是我国银行业的一个契机,银行机构在研究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工具的同时,结合商业银行的风控要求与绿色发展理念,可以开发出更加符合风控要求的银行类环境金融产品。此外,绿色企业所实行的低碳经营理念要强于绝大部分的“两高”企业,并且其贷款的风险程度较低,回收率较高,资金相对较为安全,这有利于摆脱过去长期困扰商业银行的贷款“呆账”、“死账”的阴影。因此,从长期来看,绿色信贷有助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增强控制风险的能力,最终会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盈利能力。

四、促进绿色信贷发展的政策建议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绿色信贷政策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绿色信贷在规模、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于如何促进绿色信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对绿色信贷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绿色信贷本质上是政府对商业银行信贷政策的干预,商业银行本身并没有发展绿色信贷的意愿。因此,促进绿色信贷发展,政府必须完善对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通过监督强化执行,并配备一定的激励手段。首先,政府在制定激励机制方面,要着重针对商业银行降低绿色金融业务贴现利息,给予商业银行更多可用于贷款的现金流;其次,要为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良好环境,优化货币政策工具,设置绿色信贷业务数量或金额临界点,给予信贷政策优惠支持;最后,政府要适时对绿色信贷政策的落实效果进行监督,对于推广绿色信贷业务较好的金融机构,予以表彰并且给予政策扶持。

(二)积极利用成本效应

除了要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督与激励,积极利用成本效应也是未尝不可的一种方法。成本效应的正向作用在于,绿色产业的快速增长使得绿色信贷的规模不断提升。而且绿色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使绿色信贷的规模比较大和风险较低,进一步为商业银行的贷款提供保障。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推动下,我国绿色产业进步显著,与此同时,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在需求上推动了绿色信贷的发展,对银行绩效产生了正面的效应。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是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以盈利为最终目标。由于绿色信贷的利率较低,国家政策也可以对于绿色信贷的规模达标进行补贴,这也会有助于鼓励商业银行积极主动地去实施绿色信贷。

(三)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绿色信贷实施的重要前提是信息传递的有效、及时。由于技术方面和权限方面的限制,政府在信息的收集、分类、加工、存储和利用的整个流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信息的传递。绿色信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出现坏账,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敞口,使得商业银行减小绿色信贷规模。因此促进绿色信贷发展必须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减小信息传递的壁垒。

(四)制定相配套的环境经济政策

促进绿色信贷目前来说,还只针对于企业贷款利率方面的措施。绿色信贷本质在于通过信贷引导贷款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信贷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限制,促进绿色信贷发展还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合。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许多环境保护政策来淘汰落后产能,应当加强商业银行与环保部门的配合,加强双方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有针对性地发展绿色信贷。

综上所述,从短期上来看,绿色信贷会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但从长远来看,考虑到潜在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机制的影响,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作用是积极的。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盈利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