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个大米饭,怎么不香了呢

2020-03-02杨明森

绿叶 2020年4期
关键词:大米饭稻米套路

◎杨明森

很多人都有个感觉,大米饭没有过去香了。

大米饭不香的另一种描述是,没有饭味儿。所谓饭味儿,就是自然的米香。四十岁以上的人,常常怀念过去的大米饭。而有些“90后”“00后”可能从来就没有尝到过那样香喷喷的大米饭。

曾经的大米饭,有多香啊?

我国大多数省份都产大米,产大米的地方就有知名好米。好米做出的饭,有很多讲究,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香。特别是东北大米饭,那叫一个香。不用什么菜,只要一盘腌萝卜或者辣白菜,就能吃上三碗。不是太饿,而是大米饭太香了。

在东北,菜主要是用来下饭的。一切企图喧宾夺主而不以下饭为职责的菜,都属于非主流。即使吃了五花三层的汆白肉、外焦里嫩的锅包肉、小鸡炖蘑菇和酸菜炖大鹅,也要再来一碗大米饭。否则,就相当于没吃饭。

大米饭的香,是闻着香,吃着香,而且越嚼越香。越嚼越香,那才称得上顶级香。越嚼越香,首先是有嚼头。东北大米饭,油汪汪,光亮亮,一粒是一粒,粒粒晶莹。前人形容说,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南方有的大米,也是粒粒分明,只是太干,用东北话说就是太柴了。东北大米饭的晶莹感,不仅看得见,而且嚼得出。有弹性而不硬,润滑而不柔。当然,根据不同口味,大米饭也可以做得软一点。但是,再软也不会黏糊糊。

有人说,东北大米呈现的是香糯。这个表述极不准确,糯当然是一种香,但好的东北大米从来不糯。说得严重点,一个糯字,足以毁了东北大米形象。根据美食家分析,大米的香,分很多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据说,专业的米饭品鉴师只要吃上一口,甚至只吃一粒米,就可以判断这碗饭的米产自哪个区域。

同样是大米饭,南方的做法要比北方丰富的多。全国的大米饭,有上百种。比较出名的,包括蛋炒饭、什锦炒饭、扬州炒饭、海鲜饭、菠萝饭、盖浇饭、卤肉饭、锅仔饭、煲仔饭、猪油拌饭、猪油捞饭、海南鸡饭,等等。每一种饭都有独到之处,都很诱人。但是,在东北人看来,南方人的这些做法,好是好,就是太精致,太繁文缛节,关键是没有必要。

东北大米用不着修饰,白饭,素颜,本色,原味,就足够了。东北大米饭,最常用也是最好的做法只有一种,焖。焖一锅饭的“焖”字,精准、生动、妙不可言。什么煮啊,烧啊,蒸啊,捞啊,都配不上东北大米饭的香。

这样的广告,哪里不太对?

最近几年,关于大米的广告宣传逐渐多起来了。有广告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套路。我们不妨梳理一下,看看主要在宣传什么,有哪些套路。当然,这里所说的套路,不含太多贬义。

套路之一,区域优势说。某某地区东经多少度,北纬多少度,正处于大米黄金带。这个固然很重要,但只能说明地理条件优越,具备了出好米的客观条件。能不能出好米,变数还很多。而且这个口径太大,宏观论证或者学术研究可以,面对消费者做广告宣传有点间接。

套路之二,稀有资源说。某地的水稻是极品,只有很小一点地方能生长。这话也许可信,但不能到处说,否则人家会质疑,既然那么金贵那么少,应该根本不够卖,为啥还要大张旗鼓地做推广,而且遍地都能买到?

套路之三,营养丰富说。信誓旦旦地宣称某某大米富含这个那个,什么微量元素了,什么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这就太落俗套了,把好端端的大米搞得跟保健品似的。人是铁,饭是钢,饭的营养成分用不着说。说多了,反而显得假。

套路之四,朝廷贡米说。有的言之凿凿,有的语焉不详,总之都曾光荣地成为贡米。问题是,贡米那么多,皇帝都吃过吗?即使吃过,就一定好吃吗?即使好吃,今天的这个,就是皇帝吃的那个吗?贡米之类,当个花边噱头可以,别当真。

以上这样的广告宣传,起码都没说到点子上,都缺了最重要的一个字,香。

说一千道一万,做出来的饭得香,那才是好米。不香,或者加点什么东西弄的假香,那就不是好米。其实,宣传大米,可以不说大米,而直接说大米饭。说这个大米饭闻着香,吃着香,越嚼越香。其他元素,顶多是原因,是背景。如果做出来的米饭不香,那么宣传做得越大,越是江湖套路。

相对于稻谷,大米是产品。而相对于大米饭,大米则是原材料,或者叫中间产品。卖大米,不妨与餐馆联手,下功夫打出大米饭的响亮品牌,让食客总惦记这里的大米饭。比方说,改造一下燃气灶,用传统大铁锅焖米饭,定时定点,每天中午和晚上搞两次揭锅仪式。锅盖掀开那一刻,让香气弥漫整个屋子,一直飘散到门外。堂食最好,打包带回去也不错。吃好了,可以网购或者到超市选购品牌大米。不客气地说,现在好多餐馆的大米饭,吃起来简直味同嚼蜡。起码在北京,很难找一家敢于说自己米饭香的餐馆。

都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对于宣传大米这件事,更得靠口碑。听不如见,见不如闻,闻不如尝。看着晶莹,闻着喷香,越嚼越香,回味清甜,这才是好饭,好大米。而好吃的大米,恰恰营养价值也高。越嚼越香,有嚼劲,有弹性,说明组织结构紧密,蛋白质含量高;而偏干偏硬偏柴,说明淀粉含量过高,营养价值欠了点。

毛病到底出在什么地方?

好大米出在东北,这是公认的看法。说大米饭不怎么香了,没有饭味了,主要也是指东北大米。东北的气温、土壤、水质,好像是大自然专为生产好米、好粮而设计的,不出好米没道理。可是,地方还是那个地方,为什么大米做出的饭就不如过去香了呢?人们凭直觉就可以给出答案,化肥和农药用得太多了。

使用化肥和农药,主要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如果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确实是好东西。近三十年来,我们的粮食产量连续保持增长,除了体制机制技术等原因,化肥和农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如果滥用,造成地力透支,土壤和水受到污染,那后果就严重了。特别是水体污染物,不仅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而且会导致稻米的食味变劣。

东北的大部分水稻产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平均每亩产量四百来斤。那时候有个口号,叫作“超纲要,跨黄河,过长江。”纲要,即《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其中设定从1956到1967年的粮食平均亩产,黄河以北地区是400斤;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区是500斤;长江以南地区是800斤。一直到七十年代中期,东北水稻超纲要仍然不容易,能过“黄河”的更不多。而现在东北大部分水稻产区的平均亩产,都在1150斤上下,超级稻等高产品种高产地块可达1300斤左右,是四十年前的3倍。同样增长的,是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现在平均每亩用化肥90斤,农药0.3斤,超过四十年前的3倍。

口味这个东西,香与不香这个问题,极其主观化,形象化,难以量化表述。虽然还没有数据直接证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大米饭不香,但事实就是随着化肥和农药增量,随着水稻产量的不断提高,大米饭不如过去香了。吉林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稻米品质与产量呈负相关,产量提高一定幅度之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以及食味都有下降。全省水稻新育品种的常规指标,很多都达到了国际一级,但食味品质与国际知名品种却相差很远。

还有专家认为,很多地方的化肥和农药,已经到了滥用的程度,必须大幅减量。否则,即使不构成安全威胁,也会严重影响粮食品质。这个问题还可以反证。东北有的地方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后,水稻亩产从1200斤左右降到950斤左右,大米品质立刻就有提高,焖出来的大米饭明显香了许多。

完全怪化肥和农药吗?

影响稻米品质的,不只是化肥和农药,还有很多因素,特别是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即使化肥和农药,也是通过土壤和水作用于水稻的。就是说,过量使用甚至滥用化肥和农药,首先是污染了土壤和水。这就进一步说明,生态环境质量决定稻米品质。

想要提高稻米品质,让大米饭更香,就必须保护生态,治理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化肥和农药减量化,无疑是保护生态环境这篇大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一个地方生态千疮百孔,环境乌烟瘴气,那是绝对出不了好米的。

评价稻米的品质,实际上看的是生态环境。舌尖上的中国,享用的不仅是美味,更是良好生态环境。再看那些产出好大米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是很好的——黑龙江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真正的原产地称得上山清水秀;在吉林省,舒兰市与五常市山水相连,也出好米;永吉县山水保护得好,所产大米历来以优质闻名,县长朴贞玉直接到乡镇为生态站台,为生态大米站台。而梅河口大米,更是大名鼎鼎,有的稻田,灌溉用水居然是二类。有人概括说,东北好粮,吉林好米,梅河好饭。

辽宁的盘锦大米之所以好吃,主要也是因为生态环境好,尤其是稻田养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了。还有一个地方也出好大米,可能不少人想不到。这就是内蒙古兴安盟的乌兰浩特。洮儿河上游,背靠绿水青山大草原,大米焖出的饭,非常香。

关于大米饭不如过去香了的话题,其实是很复杂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米香的淡化,是追求粮食高产的代价,是工业化过程的代价。减退的不仅仅是米香,还有果香,菜香,肉香。这个香,是自然的、纯正的。

在产量小,供给不足的时候,以牺牲品质换取产量,是一种无奈或者盲目。而现在,是时候反思了。继续付出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值得?是不是可持续?解决了温饱之后,米香、果香、菜香、肉香,直接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里面,就包括饭有饭味,果有果味,菜有菜味,肉有肉味。我们当然不是要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自然味道的重启与复兴。这与我们期待更好的生态环境,本质上是一回事儿。

猜你喜欢

大米饭稻米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大米饭
大米饭
吃西餐
发挥内外因作用 促进稻米业发展
Airbnb上的套路
一碗大米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