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2020-03-02麻亚锋
□ 文| 麻亚锋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1)内控管理理念欠缺,局限性较大。事业单位大部分经费由国家财政资金支撑的,所以根本没有资金管控意识,对内部控制的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内控管理理念欠缺使得事业单位管理比较随意,不会根据内部控制流程落实工作,造成内部控制基础十分薄弱。而且事业单位多数职工认为内部控制只与财务部门有关,并不需要其他业务岗位的参与;这种局限性的认知也是由于内控理念不足所造成的。而某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尽管存在,但是更多的只是摆设,或者只停留于财务部门;对于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没有进行全覆盖,根本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最终造成内部控制作用无法发挥。(2)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者小组,并且缺乏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的一整套职责权限相互制约、运作有序的内控体系。尽管国家财政部对事业单位管理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等规章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领导者不放在心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就算有上级检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通常也只是敷衍了事。首先内部控制体系当中并没有严格遵循岗位不相容分离机制,比如对于保管、审批、记账等岗位没有严格进行分离,甚至还存在财务与出纳兼任的情况;这就是没有将内部控制中岗位相互制约的要求进行落实,最终为事业单位运营埋下隐患;其次则是对于事业单位某些事项的决策管理比较随意,多数只是由领导者进行决定,而没有通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来为决策提供参考。(3)内控人员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内部控制工作是比较系统且复杂的,并不是任何财务人员或者是其他管理人员就能够完成的。内控人员必须具有管理、财务、会计、风险等类型的学科知识以及专业素养才能够满足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目前事业单位内控人员大多不是科班出身,主要是由财务或者其他岗位转岗而来;这种非专业的内控人员在综合素养上有待提升。然而事业单位缺乏内控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无法对内控人员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内控人员的评价机制主要是激励内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事业单位往往忽略评价机制的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1)重视内部控制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必定离不开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所以事业单位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深入学习内部控制管理知识,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奠定基础。首先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宣传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让全体职工意识到内部控制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引导职工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其次则是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部门或者工作小组,事业单位可以结合发展规模选择合适的方式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让内部控制部门或者工作小组能够更好的在事业单位当中落实内控管理工作。最后将内部控制管理与财务管理进行适当分离,要保证财务管理处于内部控制管理范畴当中,不仅可以将传统内部控制管理局限在财务部门的问题进行解决。另外还能够保障内控管理的权威性。(2)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完善主要是通过各种制度制定与执行。比如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将财务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参照《会计法》等多种文件、维护财经纪律、强化财务管理。此外还需要对财务当中的现金、银行存款、印章等进行严格管理,降低财务风险。第二落实财务人员责任制度,组织编制并督促执行本级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切实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认真实施财务监督。对违背预算程序、分配程序、拨付程序、借贷程序及其他违背财经纪律的事项,严格把关,拒绝受理。第三账务处理流程制度。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取得或填制、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3)提升内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第一事业单位要对内控管理人员制定培训体系,结合内控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内控管理人员进行集体学习,对于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学习;熟练掌握内控制度工作流程。第二组织派遣内控管理人员到其他单位进行内控管理经验学习,结合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需求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第三将评价机制进行健全,针对内控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通过评价机制来激励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通过评价机制可以针对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成果进行评估,帮助事业单位分析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便于事业单位将内控管理制度进行优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是政府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出发,结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