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2020-03-02孟祎旻
□ 文| 孟祎旻
东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从发展趋势看,相对稳定
2019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环境,东营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东营经济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潜力,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从经济总量看,经山东省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全市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据为2916.19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4.1%;从发展速度看,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增速居全省第8位,较上年提升6个位次。
从发展成效看,步履坚实
一是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增速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提高2.7个、2.5个和1.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二是投资呈现企稳回升势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2.6%,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3.6个百分点。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68个,较上年增加33个。“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0.6%。三是服务业拉动作用增强。以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增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6%,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7、0.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为40.2%,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
从发展潜力看,动能初显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全市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培育新动能,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73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1675.11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1095.35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由3.5:62.2:34.3调整为5.0:57.4:37.6。二是高新产业提质增效。2019年,全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344家,涉及有机化学原料制造、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2%,高于全省13.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2.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2%,较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4位。三是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和储备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158个,其中20个列入省重点和第二批优选项目。
东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压力
从发展环境看,面临诸多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虽已起势但尚未成势。随着经济形势和发展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显现出来,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突出表现在,全市面临着资源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以石油、石化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所带来的粗放发展方式,存在着抵御经济风险能力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四新”经济比重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全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明显放缓趋势,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从主导产业看,动力相对不足
长期以来,东营形成了石油化工、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拉动经济增长趋势明显。从2019年反馈数据看,工业增加值仍占全市经济的55.5%,处于经济发展主导地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制品业增加值等传统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8.4%,六大高耗能增加值占比达57.5%。全市传统高耗能产业比重过大,低产值高排放项目偏多,致使全市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开发与保护矛盾尖锐,成为东营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威胁。
从三大需求看,发展活力欠佳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企稳回升。2019年,全市固定投资情况有所改观,呈降幅收窄态势,比上年下降3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4.2个百分点,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二是消费趋于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三是外贸略有下滑。全年进出口总值1628.67亿元,比上年下降0.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42.28亿元,下降7.0%;进口1286.39亿元,增长1.3%。
推进东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把握机遇,准确定位区域经济发展目标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将区域协调发展纳入经济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东营区域经济政策利好叠加释放,产业赋能空间持续拓展,制度创新活力加速激发,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东营发展战略优势突出。必须准确把握中央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指向、战略路径、实践要求,在全国、全省发展布局中自我审视,明晰定位,科学谋划。聚焦“四项重点工作”和“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主动作为,变压力为动力,变潜能为动能,变发展优势为竞争胜势,持续推进东营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发挥优势,推进区域经济多点发力
一是发挥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以高端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在提升产业链,提质增效、融合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推进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高质量发展。二是发挥市属经济和县域经济主体作用。围绕“5+2+2”产业和集群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支持服务力度,发展支柱产业,加快聚集优势产业,推进市属、县域主导产业整体提升,加快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经济板块和各具特色的经济隆起带。三是发挥重大项目拉动作用。今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之年,也是重点工作攻坚年。通过抓好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优质项目,为重大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以项目牵动、“龙头”带动,不断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挖掘潜力,积蓄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当前要紧紧抓住山东省规划建设鲁北环渤海湾高端石化基地的重大机遇,激发重点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新动能崛起。
1.做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是区域经济的命脉与支柱,也是转型升级的主战场。要围绕石油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和石油装备加快技术改造和跨界融合发展,着力建立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绿色化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行业“改头换面”,新兴产业“风生水起”。
2.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完善新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产业层次、挖掘经济发展潜力,积蓄发展新动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3.做活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轻型化的关键举措,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重点,不断扩大服务业总量、优化服务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层次,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