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分制的电力设计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3-02文|

经济视野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培养对象学分制岗位

文| 南 方 张 璇

背景

加快人才发展、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总体水平是电力设计企业应对国内外形势巨大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电力设计企业的人才工作总体水平,与国内外一流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青年人才选拔、培养、激励、使用平台还不健全,人才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相对单一,培养过程缺乏系统性。因此,对电力设计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学分制引入青年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青年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过程,如何激励青年员工自主性是一个核心难题。相对成熟的学分制管理理念正好在计量、评价、激励方面具备青年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理念。因此,将学分制引入电力设计企业人才培养模式,规定不同培养阶段、不同培养内容的学分,以员工获得的总分学作为人才培养效果的培养模式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电力设计企业青年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的特点

电力设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工程设计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培养对象应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员工;项目管理覆盖前期审批,设计管理,HSE管理等,培养内容必须系统全面;工程实践经验的传承比简单的理论学习更重要;部分员工出差较多,培养方式因有灵活恰当的安排,解决好工学矛盾。

人才培养的现状

本文以某电力设计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该类企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该电力设计企业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有:30岁以下青年员工占比约30%,存在一定断层现象,针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不够系统,缺乏明确的青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不健全,培养方式单一,评价机制存在漏洞,培养成果转化能力较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应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实施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包含四层涵义:培养目标与规格;完善的培养体系;管理与评估制度;培训教育方式与手段。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就要重视上述四种方法的构建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人才培养措施。

该电力设计企业探索建立了青年人才专项培养计划,主要培养措施如下:

(1)在岗工作实践:在培养期间,培养部门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培养对象所在岗位工作实际,安排培养对象担任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总承包项目(勘测设计项目)的项目经理(设总、主要设计人),优先承担(或参与)项目施工管理重点工作,优先承担(或参与)重点市场项目(或区域市场)开发,优先承担企业重点管理课题等。

(2)项目或外单位挂职锻炼:根据培养对象所在岗位,安排培养对象担任具体项目的项目经理助理、设总助理、商务经理助理等,这样既可以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贴身学习,又可以迅速熟悉相关业务或管理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也可安排培养对象到集团公司、兄弟单位开展挂职锻炼或业务交流学习,提高他们的管理、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

(3)集中培训:针对培养对象欠缺的专业知识和共性的能力短板,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设计和提供不同岗位序列人才发展所需的系统性培训课程,集中培训形式可采用体验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导入、项目复盘和案例研讨、行为训练等。

(4)导师辅导:指定企业各专业领域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技术专家或资深管理者担任培养对象导师,传授知识、经验及技能,提供专业指导,并定期与辅导对象沟通、解疑释惑。

(5)行动学习:要求培养对象运用所学,参与分析解决企业实际工作问题或重要课题研究,通过行动实践进行学习。

(6)轮岗锻炼:有计划地安排培养对象在企业内部进行岗位交流,使其在不同岗位上进行锻炼,丰富其各领域的工作经验,使其获得更全面的工作技能,打破思维局限,站在更高层面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7)赋予挑战性工作:培养对象在继续承担本岗位职责同时,部门可安排其参与或主导本岗位职责之外的工作。

(8)自我发展: 培养对象通过在工作中有意识的实践及在工作以外主动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培养期间达到职称申报工作年限要求的,应积极申报职称评审并确保通过,同时应考取企业发展和胜任岗位要求所需要的注册执(职)业资格等。

3.学分制引入青年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员在培养期限内,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四个学分制标准实施。学员必须在培养期内取得规定数量的学分方能申请结业答辩。

(1)培训学习:根据学员专业岗位不同和个性差异,分别设置公共课和专业课。英语是所有学员的公共课之一,并根据学员发展方向差异化制定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库,制定了课程完成率、英语成绩与学分换算办法。

(2)岗位锻炼:岗位知识能力和工作绩效两部分。职业资格证或职称证的取得可作为检验岗位知识能力的形式之一;工作绩效按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考核确定,制定了岗位知识能力、工作绩效、职业资格考试或职称评定与学分的换算办法。

(3)课题攻关:学员在培养期间,要求运用所学,参与分析解决公司实际工作问题或重要课题研究,通过行动实践进行学习。制定了成果研究与实践、论文发表于学分的换算办法。

(4)轮岗交流:在培养期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员进行岗位交流。制定了轮岗表现、轮岗时间与学分的换算办法。

4.基于学分制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培养目标明确。实施学分制管理,可以将培养目标与企业经营战略相联系,同时还将人才培养目标由定性转变为定量,更加具有指导性。

培养管控精细。实施学分制管理,可以实现对培养计划、计划实施与管理、结果反馈等全流程管理,实现培养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量化操作。

培养形式丰富。实施学分制管理,将青年人才培养从培训教育、导师带徒等传统方式,延伸到轮岗交流、行动学习;将人才培养由组织实施转变为组织实施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突出了人才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方案精准。实施学分制管理,可以做到因人而宜、因培养方向而宜地设置培养内容,为结合实际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5.基于学分制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针对电力设计企业特点,需要从组织、机制、资源等方面配套相应的保障措施。

优化培养的职责分工。加强人才培养的职责分工,形成“人力资源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把每名优秀人才都放到最合适的岗位。

以完善岗位胜任力为基础,加快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建立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人才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人才选拔任用的基本标准,人才开发培训的基本依据,人才职业发展的方向标,实现对人才培养的有效牵引。

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健全公司培训组织管理体系,人力资源部负责领导力、综合素质培训,业务部门负责专业能力培训,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内训课程研发力度,增强内训师的激励力度,提升员工参与热情。

结语

本文根据电力设计企业人才的特点,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从企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探寻适合电力设计企业特点的基于学分制的青年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四个阶段的学分制基本框架,以及提供了有利于该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课题研究已在该电力设计企业组织实施,理论学习、轮岗交流的实施效果已得到了较好验证,其他内容正待进行更深的细化研究。

猜你喜欢

培养对象学分制岗位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成己为人,成人达己
上海市护理学会举办2019年度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与导师交流会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