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防控中的实践效度与精神向度
2020-03-02曹睿卓董贵成
曹睿卓,董贵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2249)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湖北和武汉的关心重视,宣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相关表述,最早来自《中国青年报》于1960 年6 月28 日刊登的一篇社论文章——《又一曲共产主义的凯歌》(1)。“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实践效度看,它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抗击疫情提供强大行动支撑;从精神向度看,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征。充分弘扬这一精神,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为防控疫情筑牢精神防线。
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双重价值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以从实践效度与精神向度两方面探究。从实践效度来说,它是团结集体力量、战胜困难、阻击艰险的援助方式和战斗方式,彰显制度优势;从精神向度来说,它是人对事物本质的反映,体现了人的思想、观念的价值取向,是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集体主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团结互助精神。
(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实践土壤
任何行动的产生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种集体式的互助行动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催生了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在公有制条件下,人们奉行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行动产生的天然土壤。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对立性导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互助行动只能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因此,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助行动产生的客观条件。在疫情防控中,这种依靠集体力量战胜困难的援助方式和战斗方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渊源
任何精神的形成不但受实践活动的影响,还受历史发展的制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也是在文化传统、意识观念影响下继承、发展的。从广义上说,精神和意识相似,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狭义上说,精神是人们在文化传统和观念意识影响的基础上形成的品质、境界,是人思想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这里的精神指的是思想的价值遵循,它反映相应的社会制度并指明行动的方向。正如毛泽东指出,“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的行动。”[3]“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不但继承了传统文化意识观念中“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等精神元素,还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中集体主义的崇高价值取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质,为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在疫情防控中,它为全国人民筑牢了战“疫”必胜的精神防线。
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彰显制度优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作出及时准确判断:“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4]为此,党中央举全国之力驰援湖北武汉,这是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坚强政治保证,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一)彰显了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显著优势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才能实现最优效能、凝聚最强合力。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战“疫”效能最优。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新中国成立伊始,察哈尔鼠疫暴发,毛泽东要求立即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令东北全部防疫队伍、北京和天津医疗队支援察哈尔。人民解放军封锁疫区,在党的领导下,支援力量统一行动,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扑灭了鼠疫,充分证明了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巨大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果断决定对武汉实施临时管控,各地区随即启动一级响应,最大程度维护了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再次证明党集中统一领导的巨大优势。正是在强有力的领导下,我国的病毒感染率才远低于模型预估的数据,才避免“一方有难”恶化为“多方受阻”,才能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条件,才能确保战“疫”效能实现最优。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了战“疫”合力最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5]抗击疫情单靠某个地区或某一方面力量是很难成功的,它离不开五股力量的合成:一是党组织和党员的奋战,二是政府各部门的协同,三是人民军队的冲锋,四是人民群众的团结,五是医疗科研的贡献。这五股力量只有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才能聚成强大合力,“八方支援”才能立体式、全方位开展。可见,党的领导与“八方支援”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6]辩证思维是我们党处理问题时运用的科学理论方法。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医院救助和社区防控之间的关系同样离不开辩证思维,这是战胜疫情的科学理论武器。
(二)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显著优势
政党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政党性质,决定了其代表谁的利益、为谁服务。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疫情防控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既包含强大的人民力量,也包含坚韧的党的力量,二者相互给力,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显著优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和“为人民服务”是显著优势的两个方面。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力量的优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力量,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疫情发生后,截至3月中旬,全国累计援鄂医务人员达42 322名,参与疫情防范的社区工作者共有400万名,支援武汉的志愿者多达5 万名,并有7 000 余名施工人员参与火神山医院的建设(2)。湖北省6 100 万群众顾大局、识大体,积极配合防疫工作,这些都是人民群众集结起来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称疫情防控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历史观的继承与创新,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攻克艰难险阻的思想武器。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
“为人民服务”,充分调动党的力量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疫情发生后,党中央紧急调派援鄂医疗队344支,组织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2)。截至3月6日,全国已有7 900多万名党员捐款80多亿元(3),体现了广大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下沉一线,他们是落实联防联控、构筑群防群治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4],就是指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线党员干部是推动党的理论、方针路线贯彻落实的重要力量,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共产党员才能发挥巨大潜力,做到切实为人民服务。
(三)彰显了人民军队绝对忠于党和人民的显著优势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是人民军队忠于人民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部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必须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抓起”[7],如果军队缺乏政治意识、弱化党的绝对领导,军队就会变质,政权就会变色,人民的切身利益就无从保障。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有助于党迅速调动军队保卫人民和国家利益。在疫情防控中,人民军队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第一时间赴鄂支援,护佑人民群众的平安和健康,极大振奋了民心、提振了军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种重要援助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每一次巨大灾害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人民军队又是救援队伍中担责最重、冲锋最前的主力。从抗洪抢险到抗击非典,从抗震救灾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人民军队始终闻令而动,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保持了中国军队“军爱民”的优秀品质。除夕之夜,人民军队海陆空三军第一批医疗队率先驰援武汉,到2 月17日共派出3批次4 000余名军队医务人员,这支队伍也是援鄂医护数量最多的队伍。党史、新中国史、人民解放军军史充分印证了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扛枪、为人民作战的天职本色,在危难之际,人民群众看到人民军队,信心就会增强,民心就会振奋。
在抗击疫情中,人民军队不仅在病患救治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科研攻关上取得了众多成就。在人民军队接管火神山医院的两个月中,累计接收3 059 名患者,其中2 766 名患者治愈出院,军队医务工作者采取军地结合、5G会诊、中西医结合等科学方法精准施治,并及时总结诊疗经验,撰写了200 多篇防控疫情的论文,在抗疫科研领域贡献出了人民军队方案(4)。军事医学研究院在疫苗方面加紧科研攻关,陈薇将军是疫苗研发团队的带头人,也是第一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受试者。军队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秉承科学态度,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军队的超强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生成和提高战斗力的加速器。”[8]具备科学精神的军队是充满战斗力的军队,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军心空前提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信念更加牢固。
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升防疫效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集爱国主义、人道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团结互助精神,是抗击疫情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抗击疫情中继续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一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表征,大力弘扬这一精神,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防控疫情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本质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9]“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抓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体现。
1.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情怀,培育“爱国”的价值观
“爱国”是个人对祖国依赖程度的表现。疫情中,出现了许多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牺牲的抗疫战士,“血手印”与“请战书”将他们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紧紧相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体现了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为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投身抗疫提供了精神支撑。
2.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胸怀,培育“敬业”的价值观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评价。当今,社会团队意识在敬业准则中占有重要位置。疫情中,不同行业人员视“志愿”为本职,多科室医务工作者协同配合救治患者,许多工作者恪尽职守,注重团队协作、爱岗敬业。只有各行业都做到敬业,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强堡垒才会牢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体现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基固本,为各行各业人员奋不顾身投入战“疫”提供了精神支撑。
3.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关怀,培育“友善”的价值观
“友善”是公民间形成的相互尊重、帮扶的人际关系模式。拒绝歧视、尊重疫区人民群众是一种友善;邻里间的帮扶、千里外的捐赠也是一种友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相互尊重、相互帮扶的价值观,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为凝聚全社会友爱力量支援武汉提供了精神支撑。
(二)有助于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不但助推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也为抗击疫情筑起坚固的心理防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在“万众一心”“抗击侵略”的革命文化中形成,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不断发扬,它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传承到新时代。一种精神力量能否成为文化繁荣的接力棒,还要看它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证明,在新中国应对一系列灾害的伟大斗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被实践检验出具有深厚的精神力量,因此,它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接力棒。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文化自信的助推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起源都有其独特性,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这是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各民族间的文化存在差异,而民族精神就成为区分各个共同体间的鲜明标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抗击疫情的精神标签,这与其他民族在面对疫情时持有的精神武器不完全相同。“团结”是其精神内核,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团结行动力[10]。因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标签,弘扬其精神就是标记文化版图,就是助推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1]“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12]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战胜病毒的应然选择。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的产物,公平正义、合作共享是其重要内容。公平、共享的元素始终蕴含在中华文化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前,物质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公平、共享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人民实现公平、共享的社会理想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共同体”[13],只有在消灭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真正共同体才能实现。在抗击疫情中,“共享平台”及时调配防疫物资,患者无差别享有公平救治的权利,这些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解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支撑,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鲜明体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对“合作共赢”价值理念的遵循,团结合作是实现共赢的必要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共赢理念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团结合作是二者的核心要义。中国的战“疫”方案为世界树立了团结合作的典范。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向世界分享研究成果,倡导共同研发药品,维护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充分彰显了对团结合作的价值遵循,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国际层面的鲜明体现,是人类同处地球村、休戚相关的生动写照,极大提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感召力。
四、结束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纽带,中国精神才能焕发时代光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将助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并在实践中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 释:
(1)《又一曲共产主义的凯歌》,《中国青年报》1960 年2 月28日第一版。
(2)参见:2020 年3 月12 日《健康报》,2020 年2 月10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2020年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2020 年3 月10 日《长江日报》,2020年2月3日《人民日报》等相关报道。
(3)2020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截至当日全国已有7 901 万多名党员捐款82.6 亿元,目前捐款活动仍在继续。
(4)参见2020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对“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满两月”进行的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