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HAG 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观察
2020-03-02字友梅王莉华张媛
字友梅 王莉华 张媛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 河南新乡 453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为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约占成人白血病的8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增长趋势[1]。中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由于机体老化、损伤,病情较重,加之自身脏器系统疾病,其骨髓增生程度活跃,导致病死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是当今临床医师的治疗难题[2]。本研究选取我院80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小剂量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月收治的80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7例;年龄57~71 岁,平均(63.47±2.67)岁;M2型13例、M4型7 例、M5型2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例;年龄56~72 岁,平均(62.33±2.71)岁;M2型11例、M4型8 例、M5型21 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 年版)》[3]诊断标准;初次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知情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既往未进行过化疗。(2)排除标准:伴其他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者;合并肾、心、肝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2 对照组 CAG 方案治疗。注射用盐酸阿克拉霉素(国药准字H10920075)第1~4 天静脉滴注,14 mg/(m2·d);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国药准字H20055128)第1~14 天皮下注射,10 mg/m2,每12小时给药1 次;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用(国药准字S20123002)第1~14 天皮下注射,每次于阿糖胞苷给药前皮下注射,200 μg/(m2·d)。化疗间歇期为2 周,化疗2 个周期。
1.3.2 观察组 小剂量HAG 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注射用地西他滨(国药准字H20140051)于化疗第1~5 天给药,10 mg/d,静脉滴注。小剂量HAG 方案:高三尖杉酯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5809)第1~14 天,静脉滴注,1 mg/(m2·d),阿糖胞苷第1~14天静脉滴注,30 mg/(m2·d),第1 次静脉输入阿糖胞苷前1 天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200 μg/(m2·d),于阿糖胞苷最后一次给药前12 h 停用,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 时停止给药,>10×109/L 时每日剂量减至100 μg。2 个化疗周期间间隔2 周。化疗期间两组均给予支持治疗,如预防性护胃、止吐、保肝、营养心肌、充分水化等。同时指导注意加强营养。
1.4 疗效判定标准(1)患者生活接近正常或正常,症状完全消失;(2)巨核细胞、红细胞正常,骨髓中原始细胞≤5%;(3)血常规检查显示男性血红蛋白≥100 g/L、女性血红蛋白≥90 g/L,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未在外周血中发现白血病细胞。同时满足以上3 条为完全缓解(CR);满足第(2)项,未满足第(1)(3)项为部分缓解(PR);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未缓解(NR)。将CR、PR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热、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2.2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化疗2 个周期期间,观察组出现发热3 例、恶心呕吐4 例,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7.50%(7/40);对照组出现发热5 例、恶心呕吐6 例,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7.50%(11/40)。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早期感染,同时伴有浸润性症状,如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牙龈出血等,且病情进展快,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干细胞移植为目前唯一可治愈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方案,但因移植条件严格,部分患者无法达到移植条件,且造血干细胞来源有限,控制病情持续进展仍为目前的主要治疗目标,因此不断改进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4]。
有学者认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发生与表观遗传学改变(DNA 甲基化、染色质重塑等)、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有关,其中DNA 甲基化为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认为其是一个可逆、动态的过程,通过抑制启动子区域CpG 岛甲基化,可将沉默的抑癌基因激活,继而达到治疗目的。地西他滨(5-氮杂-2'-脱氧胞苷酸)为去甲基化药物,在合适剂量下使用,可有效与DNA 结合发挥去甲基化作用,上调抑癌基因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增强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5]。相关研究表明,地西他滨还可增强阿糖胞苷的抗肿瘤作用,发挥协同效果[6]。小剂量HAG 方案中,高三尖杉酯碱心脏毒性小,且可有效抑制蛋白质生成,与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刺激的交叉作用轻,可与其他药物共同作用发挥杀白血病细胞的作用。阿糖胞苷可促使白血病细胞由增殖周期静止期或DNA 合成前期进入至增殖周期的DNA 合成期,在DNA 合成期发挥药物作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提高阿糖胞苷对白血病克隆细胞的毒性,增强抗白血病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8+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小剂量HAG 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明显增强临床疗效,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且未增加患者毒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髓系白血病给予小剂量HAG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且免疫功能得到较好调节,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为显著。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预后生存期,今后将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