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临床疗效探究
2020-03-02唐康
唐 康
(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生活质量有效提高,饮食习惯出现诸多变化,使得糖尿病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已经使得中老年人群成为高发人群[1]。随着近年来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不断得到上升,随之糖尿病并发症与致死率也在不断攀升,由于患者胰岛素抵抗,使得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升高,初发的2型糖尿病大多是由于葡萄糖耐量减退,餐后血糖升高较为明显,诱发脂代谢紊乱,出现血脂升高[2]。二种疾病结合后使得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了防控病情,避免出现病情恶化,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3],本文将二甲双胍纳入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 例我院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收治的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45 例。纳入标准:(1)经过血糖与血脂检查;(2)均知情本文研究。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较差;(2)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对照组: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范围为34-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34±5.21)岁;糖尿病病程为20-51 个月,平均病程为(45.65±4.85)个月。研究组:男性23 例,女性22 例,年龄范围为34-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56±5.34)岁;糖尿病病程为20-52 个月,平均病程为(45.56±4.76)个月。上述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卡波糖(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05),每次50mg,每日3 次,瑞舒伐他汀(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240)晚餐后口服,每次10mg,每日1 次。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797)治疗,患者清晨起床后空腹口服,每次500mg,每日1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情况,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4]。
均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
观察血脂的正常率、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对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
治疗前血糖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低血糖率、血脂达标率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血脂达标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逐年上升,而糖尿病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在患者出现高血脂后,会加重患者病情,在糖尿病病情加重后,会使得血脂水平出现升高,两者之间相互影响,造成恶性循环,加重了患者血脂血糖代谢紊乱,提高并发症出现率[6]。患者会出现脂肪、糖代谢紊乱,使得机体对胰岛素受体不敏感,造成血清胰岛素水平抵抗,造成脂肪细胞膜上受体对脂肪分解作用受到限制,促进了脂肪合成。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情况(±s,mmol/L)
表3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血脂达标率[n(%)]
二甲双胍一直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口服吸收率较低,诸多研究证实其能够改善患者血脂,本文通过将其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糖之间无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血脂之间无差异,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血糖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脂优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脂达标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二甲双胍可减少肠壁吸收葡萄糖,并抑制糖对肝糖异生,增加对葡萄糖的利用;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红蛋白糖化,还可控制体重。在降糖基础上改善患者的血脂,提高治疗效果,两种药物在联合治疗后,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血糖与血脂[7]。在口服降糖药物中,口服后吸收率较低,仅有一半的药物能够吸收,2h 后可达到需要峰值,不会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均经过尿液排出,降糖作用能够持续7-8h,能够对糖代谢期间实施良好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的敏感度,并对患者葡萄糖进行摄取,加快脂肪代谢,有效达到降糖的效果[8]。且药物能够直接对糖代谢进行干预,促进了糖的无氧酵解,便于机体的葡萄糖利用摄取,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但药物无法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情况,但能够改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高血脂可给予二甲双胍,可降低患者血糖、血脂,且不会出现低血糖事件,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