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前置实验探究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2020-03-01吴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学思维小组合作学习

吴伟

【摘要】初中物理学习大多基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由学生主动操作实验,观察自然现象,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通过课程开始前的前置实验探究,使学生主动感受实验现象,推动学生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前经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展示交流,以教师的指导和诘难,对知识规律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清晰的物理知识。对于重要的规律,通过多次的课堂学生实验,借助最有效、最清晰的探究方式,让学生主动的学,由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学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前置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思维

物理教学要源于生活、面向生活,更重要的是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融通。在教学中始终要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性,指导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科学探究,把客观世界的规律展现出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品质。通过前置实验探究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前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示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结论。

1.学生主动观察现象、探究其本质作为教学的起点

1.1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前置实验提供的学前经验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是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形象思维。初中生思维往往要借助于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经验思维等进行思维活动,定性的感性知识较多,定量的理性逻辑内容少,所以要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去主动观察现象,探究现象的本质,有了丰富的学前经验,学习才能顺理成章。

初中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及的,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因为美丽的实验现象只有自己展示出来,学生才会真正去相信和思考他。在教学之初,教师应该倡导前置实验先行,学生主体先行的理念,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存疑、再探究,创生出更多的灵感与发现创造。

1.2实验现象的观察方式是前置实验的客观需要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且和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些光学现象在晴天的室外非常容易观察,比如光的色散现象、凸透镜、凹面镜对太阳光会聚取火等,而教学时室内没有太阳光,更担心阴雨天现象不明显,再比如,在教学静电现象时,教师依然担心潮湿的阴雨天气,对于摩擦起电的成功演示造成很多阻碍,这些困难通过学生分组前置实验就迎刃而解,而且学生观察现象明显、体会深刻。

物理演示实验的目的和功能在现行教学中,主要是教师教学的手段和工具,是为教授内容提供证据的教具。对于学生而言,观察不清楚、感受不强烈,对于知识和规律的证据不清晰、心理不信服,往往就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它。所以只有将演示实验前置化、探究化,学生有了切实的感受和操作,才能真正成为所需的学前经验。

1.3前置實验激发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前置实验中除了单一的观察现象,记录光现象之外,大部分实验现象都有很多影响因素、改变各因素,现象会有很多变化,使学生从观察走向探究,在探究中寻求物理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前置实验更加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1基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使前置实验更具有活力和张力

前置实验的完成要克服一定的难度和惰性,所以更需要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生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开展实验,如双休日、课间及午间休息时间,根据天气条件随时随地进行前置实验。学生可以根据居家便利的原则多人成组,既方便学生间活动,也方便学生间相互讨论,想出更多好办法,提出更多好问题,更多的思维碰撞,一些问题阻碍在相互商量讨论中就会很容易解决。有了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可以分解,再一起完成和制作实验报告,更方便合作操作和记录实验现象,集思广益改进实验操作,使活动充满乐趣,也使实验更具有活力和张力。

2.2搭建课堂分享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前置实验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详细的操作情况以及详细的现象,可以通过画图、拍照、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网络传到群里,以供大家共享,更方便教师选取最有代表的小组,安排学生小组进行展示交流。将课堂留给学生,学生的展示与其他同学形成强烈的呼应,而教师要做的是提出启发性的、质疑性的问题,对知识和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给出的结论作出判断。当然,每个实验背后都有很多物理知识和原理,学生借助于知识点,又不甚清晰的物理学前经验,在学生讲解这些实验现象时,所想出来的各种想法和依据,都是值得交流的宝贵财富。

3.前置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两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实验也非常容易完成,但引发的思考却不简单,对于长木棍影子,给予学生光的直线传播提供了非常好的学前经验,而正午时的影子随日光发生变化,可以促使学生结合地理知识持续探究太阳高度角等定量问题。硬币实验,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质疑和提示:为什么会再次出现?能否测出我看到的硬币的位置?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用刻度尺测量水的深度,用手机电筒在水中像的位置和看到的硬币位置重合,测量出手机电筒的位置,作出这些物体和像的大致位置,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实际的观察结果。同时这些和湖面倒影又有诸多联系,给予学生很多思考余地,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冲突,有些道理,但又有些许模糊,而这些探究的过程也为平面镜成像和光的折射做了很好的教学探索铺垫,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顾江鸿,李春密.物理演示实验探究化结构要素的建构[J].物理教师,2019(4):2- 5

[2]罗维治.中学物理教学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科学思维小组合作学习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浅析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