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生活化的落实

2020-03-01陈清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陈清松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生活是数学的背景”。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数学教学应把生活中的素材、经验、情景作为重要资源,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既能增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数学技能。

一、再现生活情景,提高教学效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数学教材中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因知识与能力的局限,在头脑中难以建立良好的表象,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理解易流于肤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采用例举实例、实物操作、语言直观、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例举熟悉的生活素材感受数学知识

在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数学中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贴近,从而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有关数量是4的实例:桌面有4条边,小汽車有4个轮子,小兔子有4只脚,正方形有4个角等。又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个特性的例子。

(二)采用直观的生活实物探究数学规律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操作很重要,操作所需材料要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进行收集准备,如:教学“数”认识,带来牙签或火柴棒;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带来不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盒子等。这些生活中的物品,很直观,学生也非常熟悉,易于通过操作探究出数学规律。由于学生带来的物品丰富多样,这比单单用一种教具演示,会让他们获得更丰富的表象。

(三)运用形象的媒体资源再现生活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将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以生活情景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引发学生的生活联想,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使之学习更主动,思维更活跃。

(四)运用生动的生活语言描述数学情景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编拟生活作业,提高应用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得到巩固,但机械单调的重复练习又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优化练习设计,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一)练习内容生活化,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内容的设计要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如:学完圆柱的表面积后,把“出示一个圆柱图形,计算其表面积”这样的题目,设计成:“求制作圆柱形水桶、烟囱所需铁皮的面积、求为一个笔筒贴上彩纸所需彩纸的面积”等含有生活因素的题目,在应用中学生既懂得了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底面个数的道理,也明白了使用材料要用“进一法”取近似值的原因。

(二)条件呈现方式生活化,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并不是解决每个问题的条件都是现成、恰好的,所以条件的呈现不能过于单一,可以文字表述也可以图形显示,有多余的也有隐蔽的,甚至让学生根据需要通过测量得出。

三、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应用能力

根据活动教学理论,知识是由学生通过他们的心理结果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构建的,这种作用又是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而产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综合应用知识,并在应用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六年级第二学期本人安排了“操场上的数学”这样一个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实际测量了跑道的长度,计算旗杆的高度,计算沙坑的容积,测量铅球投掷区的半径。整个活动中,数学知识不再是脱离实际的练习,知识的应用不再是独立的,而是估算、计算、测量交织应用,用比例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用半径相等的知识量出铅球投掷的成绩,用圆的知识解决接力跑不同起点的问题。整个活动过程体现了不同知识的融合、多种方法的沟通,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增强。

四、引导自主观察,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更要引导他们自主观察生活现象与生活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文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他们把这些问题说出来,写下来,逐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