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心灵成长,提高“道法”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03-01朱成栋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

朱成栋

【摘要】教育为什么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教育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充分发展的程度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依据。部分学生的心理现状,令我们担忧。而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课堂,从哪些角度可以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站在学生的角度,笔者认为从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关注学生价值观三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角度;心灵成长

每个生命的成长,除了生理成长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心灵的成长。而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关注儿童真实生活,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儿童是在真实的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袒露真实思想、显现看法、亮出困惑,使道德与法治课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最终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

例如在《你帮我我帮你》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创设了体验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三个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可感可见的具体事件中体验困难的人需要帮助,在实际的行为训练中体验帮助别人获得的快乐愉悦情感。学生融入到了真实的社会形态中,获得了体验的积累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真正落实到了道德行为上,由觉得帮助人很开心转化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促进了道德学习的成功。

可见儿童认知、情感、价值观只有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才能发展起来。因此,此案例注重活动的过程性、层次性以及有序性,遵循儒家文化。因为儒家强调真诚、真实。原因是人若忠于内心的真诚感受,就会敏锐觉察自己与周围的人(亦即相关的人)之间的“适当关系”,然后就会有实践的力量“由内而发”要求自己去行善。所以,立足儿童真实生活,能够为学生心灵成长奠基关键的基础。

二、关注儿童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因他们生活的环境及过往经验的不同,认知方式也往往不同。教师在课堂中应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道德情感,凸显其活动的主体性。

在教学《我爱你,祖国》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我国辽阔的幅员,激发学生的荣誉感,教师出示了自己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乌鲁木齐某小学的作息时间表。当学生看到自己是上7:50到校,而乌鲁木齐的小朋友是10:00到校时,学生都大吃一惊:“这么好啊!十点钟才上学!”于是,教师就顺势引导,将两张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一张是本地早上八点忙碌的上班上学图,一张是乌鲁木齐的小朋友可以晚起床,晚上学,这是时差导致两地上学时间不同。随即,教师进行总结:“你瞧,两个地方在同一时间里景色也是不一样的。可见我们的祖国是多么辽阔!”用这样的对比,学生非常清楚地了解了祖国幅员的辽阔的概念。

活动与问题的结合,使得学习过程以学生为真正的主体。通过活动过程性展示,引导学生将情感体验过程中内心积聚的矛盾冲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抓住学生发自内心感叹“他们真好啊,可以这么晚上学。”顺势而导,不仅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而且通过观察让学生茅塞顿开,从而进一步强化正确感受,矫正过急或偏向的情绪,以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

三、关注儿童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灵成长《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当然,儿童正确的价值观,需要我们通过活动,熏陶感染学生的内心世界。而有时活动的开展往往难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我掉了一颗牙》这节课的执教者课始就营造了和谐的学习场,当教师发现学生横着刷牙,教师并不急于指名学生上来刷牙,而是自己先示范错误刷牙方法,再让学生观察,然后讨论怎样才是正确的刷牙,最后请刚才错误刷牙的女孩示范正确的刷牙方法。这个小女孩在老师的表扬声,同学的掌声中走向自己的位置。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对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至关重要。教师对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效活动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创设愉快、积极地学习氛围,不断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活动。但要使活动收到实效,不仅要注意活动“四性”,即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更重要的是立足儿童情感,认知规律、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只有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有效的。佛曰:“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课堂教学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世界出发,用自己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心灵成长的有效过程。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修改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道德与法治与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曹志翔,周安平.专业能力必修———小学道德与法治与生活(社会)教师[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4]王远美,赵聪.品德新课程教学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9

(浙江省瑞安市飞云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
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升初中生的法治素养
略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复习与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