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的策略

2020-03-01陈娟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童话小学教学策略

陈娟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案例入手,总结出“利用插图,把握艺术形象”“关注段落的相似性”“注重朗读,体现个性”“合作表演,体验童话”“引导想象,再创续编”五方面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小学童话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童话;教学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同话作品通過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好童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利用插图,把握艺术形象

童话中往往配有大量的插图,有时借助插图就可以对整个童话故事有大概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插图,把文本故事像连环画一样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小猴子下山》教学中,通过第一幅图就可以知道小猴子下山后先来到了哪里,因此,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下面请小朋友们先仔细看一看黑板上这幅图,然后告诉老师,小猴子下山先走到了哪里?”学生很快就答出:“玉米地”。同样,在理解四字词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时也可以适当借助插图。尤其是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说:“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中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怎样?大部分学生一筹莫展,这时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小猴子摸着后脑勺,步履沉重地回家去。学生一下子就说出了:伤心、难过、后悔、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前,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了解故事梗概,在课中,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后,学生仍然可以借助插图回忆课文,甚至复述课文。总之,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直观、形象、富有趣味性的特点,引导低年级学生准确把握童话中的艺术形象。

二、关注段落的相似性

《小猴子下山》一文中,第1、2、3、4自然段都是按“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做了什么”这样的语言形式构段的。其实,这种构段方式在童话中屡见不鲜,它的优点是利于儿童记忆,相似的情节反复出现可以增加儿童的印象,还能降低儿童学习课文内容的难度,但对于教师来说,在组织教学中则会增加难度,因为相似的句式反复出现,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的课堂注意力比较短暂,教师必须变换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精讲了第一自然段,略讲第二自然段,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通过变换形式、不断增加难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注重朗读,体现个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童话教学亦是如此,只不过在童话教学时,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是有个体差异的,以《小猴子下山》为例,在前几个自然段中,小猴子非常开心,但到了最后空手回家时,他不开心了,心情变得很复杂,伤心、难过,甚至有学生说悲伤,但这可能是这个孩子的真实想法,小猴子好不容易下一次山,因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还有点小贪心,最后什么也没得到,回家怎么和妈妈交代,确实是太悲伤了。

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并且引导他们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鼓励他们读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合作表演,体验童话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学完童话故事,学生往往情绪高涨、跃跃欲试,希望自己即刻变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童话的魅力。

陶行知说过:“在做中学”。学生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感受到了童话的快乐,同时学会了与人合作的方法。《小猴子下山》中,笔者安排了一个游戏环节“你做我来猜”,两人一组,一人做动作,另一人猜他做的是什么动作,从中体验小猴子的快乐。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玩得不亦乐乎,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五、引导想象,再创续编

童话虽然不是诗,但它的意境和语言都像诗一样美。因此,童话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的想象。学生喜欢读童话,听了都能记住。童话在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方面,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特征设计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小猴子由于目标不明确,最后一无所获,空着手回家去。很多学生都为小猴子感到遗憾,希望小猴子再次下山时能够吸取教训,有所收获。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这一点,设计了续编故事环节《小猴子第二次下山》,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不仅是在学完课文之后可以进行续编,在课文之中也可以续编,比如课文中写到“桃子又大又红”,具体多大多红,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小猴子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课文中都没有交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填补空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充分表达。

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体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教师应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引领显示走进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的梦,同时也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梅.小学语文如何进行童话阅读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6):73

[2]张丹萍.儿童文学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5- 6

猜你喜欢

童话小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