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能的培养策略

2020-03-01邱晓玲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农村高中

【摘要】随着课改深入发展,高考命题日趋完善也越发灵活,在农村中学中,政治主观题成为政治学科师生们共同面临的一块“硬骨头”,学生怕做,得分率低,老师也不想讲。作为一线乡村政治教师,笔者留心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原因,重视总结主观题答题方法,采用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立志于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村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能培养

随着课改的深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而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考,其命题趋势也要与之相契合。纵观近几年全国卷命题,试题坚持“稳中有创新”,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考查内容丰富,突出关键能力,优化考查方式。主观性试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思想政治考查的主要题型,分值所占比重大(52分/100分)。全国卷主观试题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又力求创新,加强了综合性和选择性。试题围绕重大时代主题,聚焦问题解决,理论联系实际,主要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价值、核心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正视问题,剖析原因

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与城镇学校学生相比,素质层次不齐。如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法欠缺,学生信心不足。在此背景下,政治主观题成为盘横在政治学科中的一块“硬骨头”,学生怕做,老师不想讲。笔者从高一前半期课堂教学、学生作业及平时检测的观察发现,我们班学生在完成政治主观试题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存在害怕做、不愿做的主观题心理。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只喜欢做选择题,主观题经常处于空白状态的现象。(2)学生缺乏主观题答题技巧。如在审题方面:不能审清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导致离题,如“答非所问”“撒大网”“生搬硬套”“用错原理,回答跑题”“仅有原理,没有结合材料阐释”“观点堆砌,缺乏逻辑性”等失误屡见不鲜。学生答案写的满满当当,得分率却低,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3)知识零散化导致答题“要点不全面”“口语化”严重缺乏学科专业术语。(4)缺乏相关训练,不能熟练应用解题方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学生提取信息、归纳信息、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因此,老师必须教会学生答题方法,实施主观答题技能技巧训练,让学生掌握答题技能,使学生能快速而准确解题。

二、积累解题方法技巧,下笔“如有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平日教学,参与阅卷,笔者将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步骤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准确审题,事半功倍

审题不清,常常会导致答题方向不明,答非所问。所以准确审题,事半功倍。主观题审题包括审设问、审材料、整理作答三步骤。①在“审设问”时,应让学生找准:知识范围(大范围、小范围)、设问指向(对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弄清楚这几要素,学生才可以把设问转化为更为清晰、熟悉的问题,以便回归教材、明确考点。其中,题型中“是什么”主要指分析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为什么”主要指分析事物、事件的原因和意义,如设问中出现“原因”“理由”“依据”“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重要性”等字词,可从做某事的理论依据、现实依据、重要意义等方面,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微观到宏观的思维顺序展开;“怎么办”一般指措施、对策类题型。“评价某某观点”的评价类题型,则要综合考虑,既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回答怎办,根据材料情境作出不同取舍。②“审材料”时,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对材料分层,弄清楚每层含义及各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概括、归纳材料;③“整理作答”时,根据具体题型,一定要把课本原理不同深度地与材料相结合,要求语言简洁,逻辑清晰,要点序号化。

(二)提高解题思维的逻辑性,增强答案要点之间的逻辑性、缜密性

主观试题考核要求明确指出,描述阐述事物、论证问题时,语言要畅通,层次要清晰,逻辑关系要正确。答案的逻辑性一般需要解决“如何确定要点?”“有几个要点?”“要点如何排列?”这几个问题。答题逻辑依据材料、知识和问题这三个要素确定。研究发现,尽管高考试题的答案都体现了知识、材料、问题指向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但对不同题型来说,三个要素对构建答题逻辑(思路)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必有一个是主导因素。具体来说,有的题型的答案主要依据材料呈现的事实答题,有的则主要依据知识本身的逻辑答题,有的则需要依据设问的逻辑层次答题。我们依次将上述三种答题逻辑定义为“事实逻辑”“理论逻辑(知识切入点小)”“问题逻辑”。

例如2019·全国卷I38题,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第一,初步审题,知识范围:大范围为经济生活,小范围“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的“进口”方面;问题指向:对国内经济,影响的积极方面;题型属于“为什么”。第二,结合材料找逻辑关系。设问的逻辑关系属于A对B的关系,首先明确A和B各自所包含的内容。阅读材料可知,我国“扩大进口”(A)的内容包括降低税率、增加进口规模,丰富进口种类,优化进口结构,特别提到了进口清单中高科技产品和日用消费品。“国内经济”(B)所包含的内容,可依据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进行思考。综合以上可得出答案:降低关税,增加进口,繁荣生产与消费市场(交换);激发市场竞争,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生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给,降低消费成本,更好满足消费者美好生活需要(消费);带动技术引进,促进产品创新研发,推进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产业升级)。

三、“操千曲而后晓声”———提高解题技能的训练策略

(一)先“說”后“写”。“说”即口头表达。平常习题课堂中,注重学生口头作答。在训练初期,要求学生能口头叙述审题过程,表达答案要点。训练有素之后,学生能够完整的口述答案内容。“写”既书面表达练习,此阶段以训练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地落笔成书,完整表达要点为出发点。从“说”到“写”,循序渐进,以“说”促“写”,熟练解题方法的应用。

(二)以“读”促“写”。朗读是文科学科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练习中,留出适当时间让学生“读”,朗读材料甚至做完题后朗读参考答案。在朗读中感知材料结构、参考答案要点的逻辑结构和专用术语。到了高年级,还可让学生尝试朗读高考主观试题材料和答案,感知高考答案的学科性和语言的逻辑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迁移,优化自己的答题语言,最终提升学生论证阐释、探究并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答题技能。

(三)互批互评式竞赛提高学生的“趣”。有效、良性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习题评讲时,设置竞赛组,4—6人为一组,解题后,当一个小组叙述答案之后,老师先不做评价,而让其他组来评价和补充。“X X要点非常好”“知识范围不全面”……课堂气氛便活跃了,习题课也没那么枯燥了。在竞争中合作,相互补充,互评互阅,既指出其不足,又相互激励。学生解题后相互评价,思维更加清晰,印象更深刻,也有效提高了学生做题和评价的兴趣。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即使面临学生基础较弱和考试中主观题难度增大的双重压力,也要有“锲而不舍”的恒心和“吹尽黄沙始到金”的信心。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高一阶段抓起,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既能够提升吓死思维的品质,又增强学生应试能力和解题信心,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相信在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定能啃下政治主观题这块“硬骨头”,让学生在应对主观题方面有质的飞跃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2)

[2]陈友芳.高考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测评框架的构建[G].中国考试,2019(10)

【作者简介】

邱晓玲,四川省简阳市贾家中学政治教师,中学一级教师,被评为“简阳市优秀教师”,“简阳市优秀青年教师”。

猜你喜欢

农村高中
学案导学模式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