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究

2020-03-01田晓

西部交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路径探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田晓

摘要:随着国家深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人才培养步伐,培养更多技能强、素质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赋予交通职业院校的历史重任。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道路运输与路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的困境,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打造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以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强化“通专融合”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探讨加强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策略,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0 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落实国家全面建成小康战略布局和贯彻绿色、创新发展理念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我国进入了“十三五”发展后期,也是国家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以及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的冲刺阶段,交通运输人才培养形势逼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毋容置疑,综合交通管理、工程建设养护、港口码头、内河海运和贸易物流等领域,需要提速升级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以利于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进入新时代以来,交通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体现为行业企业对高素质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全面加强紧缺人才培养,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大力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水平,才能提高行业公共管理水平、实现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

1 当前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

1.1 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发展提升了对人才的需求

长期以来,伴随着交通事业大发展,交通院校的运管专业获得发展机会,为全国各地道路运输行业企业和基层运政管理执法部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然而道路运输与路政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却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随着国家深化体制改革,国家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面临着机构改革的局面,严把执法人员准入关,对履行运政执法职能公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入职标准;另一方面,我国自进入高铁经济时代以来,旅客运输已经从传统的道路客运形式转变为以高铁为主的运营模式,全国各地的道路运输企业在高铁时代下的经营压力增大,对从业人员综合专业能力与实际操作素质要求都有所提高。

1.2 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够准确

高职交通院校道路运输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对象,是学习掌握道路运输管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将来从事县市基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执法工作,或者参与道路客货运输企业站场管理、运营管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道路运输行政管理员、统计员、调度员、站务员、运输企业信息管理员等。随着国家交通体制改革,原有的运政管理机构等交通系统执法职能部门面临机构重组和改革的局面,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也应结合体制改革,重新制定更适合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对口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出时代性、适用性和针对性。

项目组走访调查了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运输管理专业在校生和近三年毕业生合计356名学生,有32%的学生认为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52.68%的学生认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的人才到了实践工作岗位中不能快速地进行上岗工作,与单位的岗位设置人员素质要求有偏差。在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被问及在实习或工作中是否运用上课堂所学的知识时,只有3.54%的学生表示会经常用到,52.02%的学生表示偶尔用到,33%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用到。

1.3 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提高

项目组调研了解到,随着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发展,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未来运输市场发展需要,难以充分地为道路运输企业和运政管理机构提供其所需求的人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3.1 教材针对性不够强

交通高职院校的道路运输管理专业大部分课程沿用了原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教材,没能很好地结合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人员素质要求来制定教学大纲。必修课和选修课安排不成体系,没有形成课程主线,内容形式上过于陈旧,教材利用未能发挥最大效用。教学大纲的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未能完全涵盖目前运输企业转型以及运政机构改革对人才必备的技能范围。

1.3.2 教学课时数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以广西交通职院为例,该专业实际每周平均学时为24节,在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75.59%的学生认为课程学时数设计是合适的,17.51%的学生认为偏多,只有6.9%的学生认为偏少。关于课程设置方面,有36.97%的学生认为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有54.2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开展得不够理想。调查中有66.83%的学生认为需要开设新课程,越是毕业或实习时间越久的学生反应越强烈,且一致认为开设实践课程比理论课程更重要。

1.3.3 实训教学质量不够高

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性,未能靶向企事单位的实际工作岗位开发实践教学。该专业伴随着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壮大,在全国交通职业院校中属于历史悠久的专业,但近几年來受到高铁等新兴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传统的公路客货运运输企业不同程度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企业经营的困难也在某种程度影响到人才培养,交通院校道路运输实训教学当中表现出实训场地难以保障,实训条件过于简陋等问题,有的院校以电脑、教学挂板等形式组建成实训室,实训教学不成体系,专业实训的质量不够高。

1.3.4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针对性亟需加强

只有培养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才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学生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与课程设置不无关系。交通高职院校从中职学校升格而来,教师们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虽然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是实际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课题组针对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开展调研,了解到道路运输与路政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交通运输基础》《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运输统计》《道路运输安全管理》《运输管理实务》等核心课程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打下了基础;但是原来开设的《旅客心理学》《交通运输经济地理》《仓储与配送实务》《运输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所讲授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关联性不强;特别是开设的《基础会计》《电子商务实务》《经济学基础》《客运站场模型设计实训》等基础课程和实训课程,面临“学生在校学不透、走上岗位用不上”的尴尬局面。上述情况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

2 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

2.1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

2.1.1 精准靶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必须精确掌握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新需求,只有进一步强化专业发展与行业体制改革对接,强化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职责对接,强化教学环节与工作规范对接,强化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才能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交通运输大发展背景下相关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为“人才强交”战略提供人才支持。

2.1.2 调整课程设置,完善优化课程体系

要从专业基础课程入手,按照“有保有压,做什么就学什么”的原则,对一些与职业匹配度不高的基础课程,以及用人单位反馈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大胆删减或适当调整到选修课程中,为增加专业课程课时腾出空间。以运政管理为主导课程,在开设专业基础课时,围绕路、车、运输来进行设置,增加法律法规课程、法律文书写作课程,培养学生能够统计分析运输数据、具备运输市场开发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2 加快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2.2.1 把高技能人才充实到职业院校教师队伍

保持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密切合作,宣传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吸引行业企业技能大师、工程师关心支持和服务职业教育。在当前交通运输体制改革背景下,各省区交通行政主管机关整合交通运政管理队伍,一批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交通运政人员将面临单位改制、人员分流的局面。政府把运政机构事业编制中原来履行行政职能的执法人员划归公务员序列,逐步将事业编制中履行社会服务、生产经营职能的专业技术人员逐步转为企业人员。交通职业院校应抓住契机,出台有力措施,对于紧缺的高层次人才采取直接考核入编的方式,引进“行家里手”,充实双师素质教师队伍。

2.2.2 加强与交通运政、路政管理机构合作,建立政校人才共育共享机制

借助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后成立交通运政执法机构的机会,采取实施政校党支部共建、人才共育共赢的方式,学校定期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运政机构跟班学习锻炼,运政部门选派交通执法骨干到学校对等挂职党支部书记。发挥政校资源整合优势,挂职期间互相接受对方管理,互相学习对方单位管理经验和业务规范,既能提升教师的基层执法实践技能,也能提高交通执法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论修养。

2.2.3 加强与运输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人才共育共享机制

与各地级市运输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道路运输企业员工开展岗位轮训、培训,企业接受教师上岗参与生产经营管理、运输调度。在解决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难题的同时,通过系统的岗位学习锻炼,让专业教师逐步掌握现代交通运输发展形势和新型的运输企业经营模式,避免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脱节,企业也能借助学校的教学优势,解决新员工入职培训和中层干部岗位轮训、知识更新的问题。

2.3 加快实训资源库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2.3.1 重新梳理设计实践教学大纲、增加实训教学容

(1)在分析道路运输与路政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基础上,借助交通运输职教集团邀请交通行政管理机关和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制订覆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的模块化实习实训大纲,制定各模块的实践教学与考核标准。

(2)应该根据国家道路运输条例及客运规范、货运规范等国务院部委规章的实际业务内容,增加应用实训课,学习如何申请道路运输企业经营、班线经营等有关业务规范及办理流程,以及与现代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互联网+交通”相关内容。

2.3.2 加快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借助第三方购买服务的形式,联合软件公司开发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实训教材、实训项目资源,开发专业教学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建立网络化实习实训教学平台,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3.3 强化实践教学实施效果

教学案例要来源于真实的交通行政执法或者企业管理实例,借助企业真实案例设置情境、模拟教学和还原执法(管理)过程,强化训练学生熟悉掌握运政管理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知识。以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实习实训,全程实现“岗位做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会什么”的教学效果。

2.4 加强学生技能竞赛引领教学改革

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可以将选拔学生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的省赛和国赛,将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改革有机结合,针对比赛赛项和竞赛标准,把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新规新政、交通体制改革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融入道路运输管理专业改革及专业内涵建设。调整课程和课时安排,把竞赛内容融入課堂教学和实训环节,制定模块化教学项目,设计涵盖课程体系和通识知识结构的教学专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做到既要争取取得竞赛好成绩,也要促进专业建设,争取把参赛的成果整合成教学资源,助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2.5 强化“通专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充分认识到通识课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交通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单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彰显大学生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的通识课教学,对于锤炼大学生综合素质而言显得更为重要。

(2)重视通识教育理念,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力图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实施通识教育改革,明确通识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开发、建设能够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组织能力等综合人文素质的核心课程。道路运输管理专业除了强化必备的行业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加大通识课程教学,包括交通运输业务应用文写作、法律基础知识、人文礼仪、领导艺术、创新教育等,从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提升育人效果。通识课也可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教育学生将来既能成为一名技术型人才,还要为日后成为一名技术型管理人才做准备。

2.6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夯实学生思想根基

当前高职院校中有的大学生受经济利益至上不良思想的冲击,出现过于强调个人利益,缺乏理想信念、“精神缺钙”,文化素养缺失,综合素质“营养不良”等问题。职业院校要教育广大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通精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和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交通院校毕业生中除了大部分从事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工作外,还有从事市场营销、公司文员等其他职业。学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校内学习实践阶段、校外顶岗实习阶段、毕业后跟踪服务阶段等三个关键阶段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就业指导、形势政策、创新创业、毕业设计、毕业教育等多门课程融会贯通,树立家国情怀、培养责任担当、促进适应岗位。教育学生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不怕苦、不怕累,调整心态,提高抗压能力,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着眼于阶段性育人的针对性,又注重整体性育人的连贯性。

(2)把专业建设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锤炼学生品质修为

一段时间以来,在高职院校课程育人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的问题。职院院校可以通过打造思政课程、专业课程、人文素养课程“三位一体”的大思政育人体系,构建课程育人的软环境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奋发有为。专业教师结合国家交通建设成就、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融汇在专业课教学之中,用丰富的学识和工作阅历唤起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自觉意识,让课堂变得更有趣味、更有温度,在青年学生心中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

3 结语

交通人才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道路运输管理专业的改革发展,要抓住“十三五”末全国交通院校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的发展机遇顺势而为,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提升内涵发展,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强国战略,构建适应现代综合交通人才大格局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宏宇.职业精神视角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9):79-85.

[2]李俊鹏.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有效促进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80-183.

[3]万曼璐.理工优势高校开设传统文化通识课的“通专融合”途径——基于重庆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大学国文”的考察[J].教育教學论坛,2017(43):215-217.

[4]李怡民.战略思维下的职业院校创新发展——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治校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58-62.

猜你喜欢

路径探究交通运输人才培养
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的路径探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现状以及路径探究
高校青年志愿者项目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