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铁路群众性文化活动
2020-03-01王彦州
王彦州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把开展好群众性活动作为关心关爱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团结稳定职工队伍,增强职工精神动力,助力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深受干部职工普遍欢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进入新时代,伴随着铁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和改进铁路群众性文化工作,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创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一、当前铁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现状分析
1.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从全路看,现已形成了党组(党委)主抓,宣传部、文联、工会、团委、离退休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共同负责,各基层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的工作格局。各单位、各级管理部门(机构)均设有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并把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纳入年度、月度工作计划进行统筹安排。二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节日群众文化活动、送文化进站区、届次性的文化体育比赛、与春运等阶段性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的有关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党团组织主题文化活动成为重要的文化活动载体。例如每年“七一”“十一”和“元旦”期间,各单位都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春运期间,全路都要组织开展“春运送万福”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每隔一定时间,各单位都要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游泳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比赛,这已经形成一定的工作规模。三是形成了文化产品创作供给体系。经过多年的培养,铁路系统已经建立起一支门类相对齐全、艺术造诣和专业特长俱佳的文化骨干队伍。长期以来,国铁集团和各铁路局两级文联组织通过组织开展年度培训学习、采风交流和专题性的文化艺术创作动员,为“铁字号”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工作基础发展还不够平衡。一是人才队伍基础比较薄弱。从目前看,铁路文化艺术骨干人才队伍无论是人员数量基础还是艺术表达能力,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铁路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方面的人才较多,戏剧、电视、音乐、舞蹈、曲艺等方面人才相对比较缺少,专家级、学者型的人才显得较为稀少。二是文化阵地建设基础不够均衡。目前看,全路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文化宫、体育馆、电影院、游泳馆等文化场馆多数集中在一些较大站区。一些较为偏远的站区文化场馆还比较稀少,数量分布不够均匀。有的单位文化活动场馆日常维护管理和作用发挥比较好,有的还相对比较欠缺。三是优秀文化作品传播还不够好。长期以来,广大铁路文学艺术家、文学艺术骨干创作了不少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在交流传播方面仅停留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文化作品铸魂育人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不能很好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要。一是边远站区文化供给存在不足。铁路点多线长,职工生活工作较为分散。铁路大站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相对比较丰富,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和机遇相对比较多。而一些边远小站,列车文化资源相对欠缺,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不充分、不协调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二是文化供给质量还不够高。长期以来,铁路群众性文化活动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文艺作品存在“有高原、无高峰”的情况,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作品还相对比较缺少。体现思想教育的比较多、文化艺术感染力强的比较少;表现手法创新的多、内涵提升的比较少,这些都和职工普遍文化需求存在差距。
二、大力发展铁路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点工作任务
1.分层分类抓好各类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人才骨干队伍信息库建设。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文学、摄影、书画、音乐、舞蹈、曲艺等各方面人才进行全面排摸,特别是抓好新分大学生群体内文化艺术骨干人才队伍排摸,分级分类设立“铁路文化艺术骨干人才”认定标准,经专家组分类审核认定,颁发聘任证书,建立健全《铁路文化艺术骨干人才信息档案》,并协调组织人事部门纳入单位人才库进行管理。在此基础上,可研究开发“铁路文化艺术人才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群组信息沟通交流机制。二是抓好人才教育培训交流工作。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宣传部、工会、文联可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把文化艺术骨干人才培训纳入本单位、本系统年度职工教育教学培训计划,通过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开展培训讲座,组织开展专题专项创作活动等,分批分类抓好骨干人才队伍日常培训。三是经常组织开展采风创作交流。国铁集团、各铁路局集团和各基层单位党委牵头组织,每年根据党和国家年度政治生活重要事项,铁路系统和本单位年度、阶段性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确定文化艺术创作创造选题,组织开展采风创作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人才队伍组织归属感培养,让他们在创作中加强能力锻炼,提高创作水平。
2.分层分类建设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阵地。一是分层分级抓好文化阵地建设。国铁集团、各铁路局集团党委宣传部牵头,工会和共青团组织参与,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共享、融合的管理理念,统筹电视台、报纸、刊物、网络、微信等全品类文化资源,按照既能保证有丰富的文化供给,又能满足边远站区和现场一线现实需要的原则,结合实际进行整合优化,促进所有文化阵地更好发挥作用。各铁路局集团要统筹抓好基层单位、车间班组文化阵地建设,突出段报、段刊、局域网、微信平台、学习生活园地等贴近职工、贴近一线的文化阵地建设,建好管好用好职工精神文化家园。二是统筹抓好文化活动场馆建设。以铁路局集团公司为主体,按照共享、共用和有效利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文化体育场馆布局,统筹分类抓好文化宫、体育馆、电影院、游泳馆、图书馆等多品类文化体育场馆建设和日常运维管理,更好满足职工体育锻炼、文化交流的生活需要。各铁路局集团可充分利用“三线建设”的政策支持,持续抓好文化线建设力度,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新线新站区,建成便民开放、设施良好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等多样性的大众化文体活动场馆,补充完善铁路站区、铁路小区文化设施、健身器材,为职工提供放松休闲、享受生活的良好条件。要全面推进无线WiFi进站区、5G网络进站区等工作,在一些边远小站一体化推进图书馆角、文化工作室、数字影院等小型文化馆室建设,夯实铁路沿线文化基础设施。
3.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好节日文化活动。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牵头,针对当前群众性文化活动比较零散的现状组织开展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出台丰富节日文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按照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基层单位三个层面进行层级划分,以元旦、春节、“五一”“七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为周期,策划确定一定数量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比赛、文化娱乐活动,在此基础上固化形成一套成熟做法,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打造一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化品牌。二是常态化组织开展好送文化进站区活动。国铁集团和各铁路局文联牵头,研究出台送文化进站区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以铁路文化艺术骨干为主体,组织创作编排丰富多彩、铁味浓厚的文化节目,经常性组织开展送文化进站区活动。持续抓好“春运送万福”大型公益活动,扩大品牌效应,展示宣传好铁路社会形象。三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以基层单位为重点,出台管理办法,指导各车间班组根据职工兴趣爱好和文体特长,按照“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日日有精彩”的目标要求,经常性组织开展诸如户外徒步、骑行体验、球类比赛、书画摄影等小团体类的文化活动,引导干部职工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新时代加强和改进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努力方向
1.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方向。一是职工精神动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对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增强;爱国、爱路、爱局的家国情怀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文化自觉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显著提升。二是职工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职工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供给,职工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三是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持续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干部职工在一起互动交流,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同志友情更加深厚,干部职工与企业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四是企业社会形象明显提升。把丰富多彩、质量上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铁路优秀文化传播有机结合,进一步展示宣传铁路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2.探索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文化艺术成果评奖制度。可探索建立“铁路人民艺术家”和文学、摄影、美术、书法、曲艺等多个单项的“优秀铁路文艺工作者”和“铁路文化名人”年度评选表彰制度,参考政府机构,可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和其他工资待遇。建立便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正向激励导向,促进文化艺术骨干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建立铁路文学艺术成果评奖制度。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牵头组织,分类设立文学、摄影、美术、书法、曲艺等多个门类的专项文化艺术成果周期性评选表彰制度,推动铁路高峰级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涌现。三是建立重点文化项目专题扶持制度。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分级牵头,每年确定一定数量的重点文化选题,集中力量抓好诸如铁路题材电视剧、电影等有重大影响力文化产品的录制拍摄,抓好铁路题材重量级文学专著和作品创作。
3.持续加强党对群众性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建立文联组织定期换届制度。从加强党对群团组织建设领导的政治高度出发,可进行各铁路局集团公司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换届选举,各艺术团体分会建设纳入年度政治巡查范围,强化各级文联组织和文化艺术团体基层组织建设,从根本上强化党对群众性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建立联合检查评比机制。国铁集团和铁路局集团牵头,把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艺术产品创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检查评比,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