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
2020-03-01周明明
周明明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安徽 宿州 234000)
引 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低体重婴儿、早产儿、危重儿的救治水平大大提升。但是,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尚为发育完全,总是处在感染的危险之中。
1 新生儿感染因素
结合临床经验,本文将容易引发新生儿感染的因素归为环境、医护人员、新生儿自身三个方面。
1.1 新生儿居住环境方面的因素
(1)潮湿: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因此,潮湿的医院环境为细菌侵入体内打开了门。
(2)温度:皮温是感染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组织温度升高导致局部皮肤组织代谢增快以及氧耗量增大,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将增加10%。一些危重患儿由于持续卧床,受压皮肤与床垫之间的热量发生积聚导致局部皮温升高。
(3)空气:空气污染会造成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每天需要查房、治疗以及交接班等,人员的来回走动或是风扇造成空气中流动飞扬的尘埃和微生物,造成空气污染。
1.2 护理人员的因素
护理人员是参与到新生儿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一线人员,他们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对该工作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的态度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尽管近年来在我国医疗改革的推动下,这一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却无法根除这一现象,职业素养较低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医疗物品消毒不彻底的现象,如雾化器、导管、婴儿床、沐浴用品等医疗设备及新生儿用品,这是造成新生儿感染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实践经验缺乏,责任意识差,对患者情况不甚了解等因素都会导致护理管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或是缺乏治疗的知识以及护理的技巧,无法根据新生儿的病情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1.3 新生儿自身因素
刚刚离开母体的新生儿抵抗力弱,免疫能力差,大多数的新生儿容易感染。对于早产儿、体重较轻的婴儿来说,发生感染的几率更大。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发育相对不完全,特别是对于早产儿而言,皮肤屏障发育不成熟,无法有效阻挡细菌进入体内。再加上新生儿的吞噬细胞功能不足,当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时,细胞也没有杀毒能力,由此造成感染。
2 预防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对策
2.1 加强新生儿生活环境的控制,创造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从上述诱发新生儿感染的各项因素可以看出,环境(包括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是造成高发生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营造有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的环境是极其重要的。首先,由于潮湿会导致皮肤软化,从而造成抵抗力降低,因此,降低居住环境的湿度对于有效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而言,新生儿病房的湿度应当控制在55%~65%这一范围。其次,只有在适当的温度下,人体的机能才可以发挥正常的作用,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新陈代谢的紊乱。因此,控制好新生儿居住环境的温度对于新生儿健康成长有积极的意义,新生儿病房的温度应当控制在24~26℃之间并且,由于新生儿长时间卧在床上,会导致身体的温度上升,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家长以及护士也不可忽视这一要点。此外,要保持空气清新,多通风,多清洁,必要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
2.2 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培养护理能手
护士是战斗在护理过程中的第一把手,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深处感知大部分是根据护士的行为、言谈及其专业水平来评判的,同时医生针对患者的相关措施也是通过护士传达的。因此,护士的能力水平,反应了医院水平的高低,是最直观被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的“医疗水平”。在医院内部选拔顶级护理人员,定期对其他护理人员展开培训、教育;其次定期召开由科室内部医生进行的相关知识讲座,让护理人员更加熟悉新生儿感染的前沿研究、当前现状,有效的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
2.3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巡视、风险呈报、风险告知等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有效监督护理过程,规避掉麻痹大意出现的风险。例如很多医疗设备及其药品都会经历存储的过程,相关人员应该积极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出现设备故障、设备不干净的情况。
3 结 语
新生儿感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病房环境、新生儿自身的因素以及护理人员的因素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因素。及时评估诱发新生儿感染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可以极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希望本文提出的以上几项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助力每一个幸福家庭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