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0-03-01梁伟仪
于 谦,梁伟仪
(1.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2.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深圳 518000)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又名“多动症”,是儿童阶段常见的神经障碍。患儿多在行为、情绪或学习方面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且不分场合、情绪不稳定等问题,多数患儿年龄和发育的水平不相符,甚至伴随认知障碍。ADHD常发病于学前时期,进展缓慢,严重影响患儿生活、学习和交流;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导致患儿成年后仍伴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其未来生活和身心健康。调查显示,ADHD患病率约为1.4~3.0%,早产儿患病机率较大,男女比例为4~9∶1。对于这一疾病,相关学者已开展大量研究,涵盖病因、诊断以及治疗等诸多方面,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 症状分析
ADHD儿童的症状主要分为两类——核心症状与派生症状。前者指患儿的浅表性特征,如注意缺陷、活动过多、行为冲动等;后果则是由前者引发的内在特征,如学习障碍、交流不善、品行障碍等[1]。但医学上并未将二者严格区分,所以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2]。
1.1 注意缺陷
患儿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难以保持持久注意,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患儿平时容易遗失玩具、学习用具,忘记日常的活动安排。
1.2 活动过多
ADHD儿童的又一明显症状为不分场合的活跃。日常生活中常有无法安稳坐定、乱涂乱画、尖叫、四处跑动等表现[3]。
1.3 行为冲动
ADHD儿童在情绪上极易冲动,行动前很少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做出一些威胁自身或他人的举动。
2 发病因素
第一,遗传因素,临床研究表明,ADHD患儿多数有家族病史,且男性成员多有酗酒、反社会人格等倾向,女性成员则多发癔症。另外,双生子家庭的ADHD发病率较高,单卵双生子同病率在55%左右,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则高达33%,二者皆高于正常的双生子。但ADHD具体的遗传方式尚不明确,可能为基因多阈值遗传。第二,神经系统解剖学因素[4]。各领域的研究普遍认为ADHD患儿存在脑功能的损害,且损害部位主要集中于额叶、扣带回、纹状体及相关的基底节结构和神经网络。第三,神经递质因素,神经生化和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大脑内神经化学递质失衡。第四,免疫因素,免疫系统可能在ADH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免疫通过介导神经细胞损伤过程影响疾病的发生。第五,家庭因素,较低的文化水平、短缺的教育投资、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导致ADHD儿童长期处于警觉状态,继而出现异常的心理行为问题。第六,其他因素,除上述因素以外,ADHD的发生常与“患儿所面对的社会压力”、“不良的饮食结构”、“母孕期损伤”等息息相关。
3 临床诊断
DSM-5提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持续的注意缺陷和/或多动-冲动状态,影响功能或发育,具有“注意缺陷症状”和/或“多动/冲动症状”;该症状出现于12岁之前,在两个以上环境中发生,明显影响社会、学业和职业功能;且该症状并非由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性障碍引起,也不能由其它精神障碍来解释。DSM-5将ADHD分为三种类型:注意不集中为主型、多动-冲动为主型以及混合型。
4 治疗方法
4.1 药物疗法
1937年,著名医学家Bradley开始对ADHD儿童实行苯丙胺药物治疗法,这种药物可对抗ADHD儿童体内的兴奋因子,使其安静。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治疗ADHD的药物涌现出来。目前,药物治疗仍是ADHD治疗的主要方法,对于重度ADHD的干预效果尤为显著[5]。
4.2 神经反馈疗法
ADHD的功能失调涉及大脑的多项功能,包括:睡眠调节、疼痛调节、感觉信息加工过程、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情绪控制等。神经反馈训练主要具有三种标准方案:其一是“直接强化功能模式”,其二是“利用定量脑电图信息调整抑制策略及调整强化方案”,其三是“折中方法(鉴别ADHD不同亚型,选用最合适的训练方法)”。
4.3 教育干预
4.3.1 认知行为干预
ADHD儿童的认知行为训练主要包括执行功能的训练(尤其是执行抑制的训练)、视听工作记忆能力的训练、视觉辨别、听觉辨别、视听唤醒、空间时间感训练及触觉感训练等。训练中要求ADHD儿童尽量减少冲动反应和遗漏反应,提高反应的准确率和效率,目的是要提高ADHD儿童冲动反应和延迟满足能力。
4.3.2 行为矫正疗法
行为矫正技术是通过开展和实施某些程序和方法来帮助儿童改变其行为的一系列客观而系统的方法[5]。常用的行为矫正技术主要包括:行为强化技术、行为消失技术(消退法)、惩罚技术、契约技术(契约法)、静坐法等。
4.3.3 自我管控训练
自我管控训练主要包括监控自身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进行自我强化等。与其他几个方法相比,此方法是从患儿自身出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6];根据制定的计划表实施具体措施,争取取得长期的疗效。
5 结 论
综上,ADHD高发于儿童群体,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对儿童未来的社交、生活、学习等都会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稳步上升,治疗儿童ADHD的方式方法也开始全面革新,科研团队对ADHD病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临床上也不再局限于单一模式的治疗方法,转而开始尝试多种方式相结合对患儿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可结合患儿、家长、医生三方力量来治疗ADHD,提高其走向社会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