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的规范化体系建设现状

2020-03-01蒋晓红覃海森谭益冰叶泽兵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灾难灾害救援

蒋晓红,覃海森,谭益冰,叶泽兵*

(1.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317;2.广州市中医药大学护理教研室,广东 广州 510504)

1 国外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的规范化体系现状

对于自然灾害和严重突发事件的地区医疗救援工作,先进国家都予以高度重视,美、德、日等国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救援区域中心。形成了一个反应及时和高效能的紧急医学救援装备机制和体系。

1.1 美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的规范化体系现状

YEYan等[3]报道,在美国“9.11事件”以后,该国对紧急医学护理学予以了高度重视,建立了联邦灾难心理卫生服务和紧急事件处理系统,并在学校设定了有关课程,以此提升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素养。联邦政府对紧急医学队伍急救知识及技能极为重视,在各地区建立了医学救援培训基地。通过循环培训法来不断提高全联邦的应急救援能力。

美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培训内容包括[5]:①护士了解并参与当地或国家紧急事件的规划和实施响应计划,并参与随后的灾难演习和继续教育。②护士评估灾害现场(站点)是否存在灾难受害者。护士通过分发和指导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来保障救援人员的安全。③护士在护理实践活动中的参数范围内工作,包括转移、评估、分类和治疗受害者,并作为通信链接描述现场和接收机构之间以及边界内的个人和患者群体的状况、接收医院自身讯息。④护士参与策划和实施受害者及其家属的灾难疏散和住宿计划。⑤护士为受害者提供个性化身心护理,同时确保解决长期护理问题,以减少事件对社区、州、国家的影响。

1.2 德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能力的标准化体系现状

德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与其他发达国家紧急救援队伍有显著的不同,其原因在于具有专业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为该国紧急救援队伍的主体,志愿者规模达到180万。其法律中明确规定,所有年轻人都要服兵役,假如没有,则一定要服消防役或民防役,而且还要成为应急救援工作的志愿者持续六年。使所有公民都具有保护他人的责任感,踊跃参与应急救援培训、宣传和一系列应急救援实践,作为应急救援体系的主体。

为了持续提供合格的应急救援人员,规范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德国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应急救援志愿者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只有经过持久严格的专业化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应急救援志愿者。培训通常包含两个环节:其一是培训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其二是展开模拟训练。所有的志愿者组织都具有自身的培训课程和体系。比如,该国的技术救援署具有八万多名的救援志愿者,近九层志愿者分布在668个地方救援小组中接受基础培训,剩下的一层THW技术救援者在辖区两所培训学校内指导专业培训和实践救援培训。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保证紧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护理实践能力。

1.3 日本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的规范化体系现状

1995年阪神地震后,日本政府在全国建立了完备的灾难医学救治体系。灾害护理学的相关研究在探索基于证据的方法论和护理理论架构上取得了深入发展。

日本提出灾害护理的结构主要有三点[6]:灾害或突发事件之前的准备工作、紧急应对和恢复重建的长期工作。①灾害或突发事件之前的准备工作即提升了护理教育的重要性,还制订了应对大规模灾害时的应对指南。②紧急应对要求相关人员接纳病人,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而且还要给予生活方面的援助。③恢复重建的长期工作包含了帮助和关怀受灾人员,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生活和地区社会重建等内容。

日本同样具备自身完整的灾后救援系统,也就是自卫队和红十字会,而且在创建之初就将相关的救援培训与实践教学内容纳入到了教学计划内。不仅将灾害护理学纳入到高等护理的基础教育中[7],而且,急救医学会护理分会设定了810个学时的应急教学培训课程,以此来培育专业的急救护理专家[8]。

2 我国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现况

国内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主要由以医院为主体,由院外急救、医院急诊和ICU三部分组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往主要依托现有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展开,由卫生行政部门掌管辖区内紧急救援力量,这些力量来自于专家库。一旦出现灾害或紧急突发事件,则从专家库内调出相应的成员构成紧急救援力量,同时确定指挥员。这样的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这样的救援力量具有分散、功能单一和彼此互不管辖的特征,只能对城市内某一个小型的突发灾害事件进行急救,无法对大规模群体伤亡事件进行急救,完全缺乏相关的训练和户外实战经验,常常在实际应急救援中表现出装备不齐全、场面混乱、多方指挥以及救援不当等现象。目前国内紧急医学救援队伍护理实践能力的现状如下。

2.1 灾难工作准备不足

相关研究对来自13个省份38家医院共139注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具备给灾区人民提供有效的灾害护理知识的能力[3],但其中部分护士没有为灾难工作做好准备[9]。同时,参与调查的护士对紧急医学救援所需的技能要求认识有误。Yan[3]调查研究发现护士强调三个最重要紧急医学救援技能分别为:心肺复苏、包扎止血固定以及应急管理。但相关研究表明[9]静脉置管、生命体征观察和监测以及大规模伤亡分类应为三项最重要的技能[10]。在我国的紧急医学护理培训中,以上技能并未得到重视。同时,护理人员认为心肺复苏是一项基本技能,然而在现实灾难中,通过心肺复苏对受害者的复苏可能很少。护士在灾区的护理更有可能集中在照顾将要生存的人身上,而不是那些危重病人和垂死者。这与护士缺乏关于灾难救援经验和标准化护理培训密切相关。所以,在紧急医学救援护理实践能力规范化培训中,应模拟具体灾难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 心理护理不足

目前我国紧急护理培训并未对灾后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规范化培训,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灾后心理护理干预置于重要的位置,并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以及社会支持,必要时协助受灾人群申请心理医生治疗。相较于灾害的物理影响,灾害对灾民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具破坏性、更长久[11],严重影响灾民重新进入社会群体中,因此,亟需将灾后心理护理干预列为紧急护理培训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和平年代,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均无目睹或接触灾难的经验。在灾难发生的情况下,紧急医学救援队的护理人员出现压力和悲伤情绪也是正常反应。因此,我国紧急护理规范化培训也应对紧急救援护理人员进行自身心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2.3 社会资源调控能力不足

虽然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提高公众以及医务人员的救护常识以及应急能力,达到挽救病员的生命,提高救治率、治愈率,减少伤死率、伤残率。但现实情况是缺乏丰富的公众应急知识和救生安全教育知识学习渠道,实操应急技能完全缺失,公众作为首个目击者的急救效能明显弱化。虽然医务人员专业的救死扶伤者,但是,在条件完备的医院救死扶伤与在灾害现场救死扶伤是完全不同的,灾害或突发事件现场条件恶劣,而且缺乏医疗资源,面对混乱的灾害局面,医务人员因为缺乏实践经验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常常不知所措,在灾害处理上过于盲目,从而导致产生额外的损伤。

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及医务人员应急救治能力,尽可能的规避和减少伤亡,是全社所认同的。然而,目前我省尚缺乏对公众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应急技术培训的基地。因此,建设紧急医学救援培训基地势在必行,有助于对紧急医学救援人员进行实践能力的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应急素质,对全社会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灾难灾害救援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雷击灾难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救援行动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