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0-03-01

经济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式行政管理工作

●管 洁

企业行政管理指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自身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过程,其需要辅助各部门工作。高效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经济收益,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行政管理体系,并且在工作中和企业中其他岗位紧密相连,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行政管理和其他部门相比,具有下面几点特点:

第一,时效性。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目的是维护企业正常运转,工作方法则是下达指令和制定行政方针等。其实效性要求行政管理工作更加全面,并随着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进行政策的改变。一般情况下,行政管理使用直接约束的形式,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随时作出工作的调整,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第二,权威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通常直接由董事会负责,下级领导和基层员工为执行者,在固定的工作形式中进行,因此有权威性特征。正因如此,可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在下达有关方案和政策时,可以提升执行力度,并能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制度。

第三,强制性。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强制性,指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状况或者经营问题,令后期的经营活动产生风险,行政管理部门的员工需要快速作出反应,针对发生的问题深入分析,总结出良好解决方案,并强制各部门配合,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便保证稳定发展。企业行政管理的强制性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为其长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盈利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对自身的约束和调整,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收益,获取更高的利润,因此行政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提升经济效益,保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第五,纵向性。该性质是在权威性下产生的,企业管理的执行者是中级管理层,为了维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约束和管理基层员工的行为。总的来说,主要是指上级领导对下级下达指令并执行的过程,具有纵向性特点。

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经过笔者对多个企业调查分析可知,现在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行政主体不明确。行政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职能分工明确,通过有效管理制度,保证每名员工都严格执行。但是实际工作中,行政主体不明确。我国企业内部都是董事长责任制,其中有党委和行政两个管理机制,模式和职能相近,经常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重复,党委对员工工作不了解,而行政部门又和党委沟通不足,出现职能缺位,管了不属于自己范围之内的事情,并且对于自己的本职也未有效落实。

2.使用科层管理制度。基于权威性特点,现在我国很多企业还使用和政府组织架构相同的形式,即使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科层制管理模式,也就是官僚制,在合法权力基础上,建设高效管理组织。现代经济的发展,对企业要求提升,令其不但承担一些公共事务,还要具有服务社会的作用,因此行政管理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企业中愈加重视行政管理,但是对其本质理解不清,过于强调权威性,科层管理形式,导致出现官僚主义、管理僵化等多种缺点。以金字塔形式展现科层制度,权利垂直分布,很多管理工作不以制度执行,而是依赖企业领导的个人意志,经常出现决策失误的现象,阻碍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部分企业依然执行董事会责任管理机制,在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不同部门的权利分配,在各个团体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当前,我国企业在行政管理方面,缺少完整的监督机制,还是各自为政,单单依赖规章制度工作,降低工作效率。另外,部分管理人员为了提升自身政绩,弄虚作假,因缺乏有效监督,造成管理工作执行不到位。

三、企业行政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健全企业行政组织机构。首先,明确岗位职责。针对我国部分企业行政管理受政治机制影响,建立和政府管理模式相同的组织机构的问题,企业董事会要积极转变观念,以自身情况为基础,结合行政工作涉及的权力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明确行政主体,精细化岗位职责,通过有效制度,可有效避免互相踢皮球的现象。此外,还需建立工作问责制,针对工作中滥用职权和办事拖拉的行政人员,进行问责,利用行政处罚和降低薪酬的形式,激发其工作积极性,转变不良风气,保证责权统一。企业明确岗位职责、实行问责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其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以便为企业发展更好的服务,进而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由科层管理向扁平化转化。机构改革是市场经济变革下,企业必然发展的趋势。扁平化管理更加倾向人性化管理,将基层工作人员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对企业进步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在企业中使用扁平化管理的组织机构,可以提升基层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依赖,加强归属感。扁平化管理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层管理的改革和优化,能够扩展管理范围。同时,也可以使用分权管理,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管理部门,实现领导和员工的直接沟通。此外,还需借鉴外国企业管理形式,帮助我国企业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发挥服务本能,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增强经济效益。一方面,扁平化管理形式的运用,是纵向向横向行政组织的转换,和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不谋而合。另一方面,减少管理阶级,行政权力逐渐向基层转化。扁平化的管理形式,由原先的董事长下级逐层执行,变为现在基层员工执行,加强对员工的约束,有利于企业快速实现发展目标,有效提升管理质量。

最后,执行行政管理公开制度。实行行政管理公开,是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主要手段,基层员工可以参与到管理与监督中,有利于实现企业工作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让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行政管理中。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企业将来发展规划为目标,对考核结果、奖惩机制落实情况、员工升职、物质采购等众多敏感问题,向大众公布,让众多员工了解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物,避免因为猜疑或者道听途说而和企业产生隔阂。行政事务公开,可以通过会议、通报、公示栏张贴告示、网络平台等形式向大众展示,还可使用新媒体,创建微信平台和微博公众账号的形式,利用手机,向广大员工展示。如果员工对公布结果和内容有疑虑,可以直接和领导沟通,解决心中疑惑。

2.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执行力。“沟通将组织成员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企业行政管理中,经常因为信息传输不到位,产生误解。而信息的传输和理解又贯穿整个管理工作中,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行政执行能力。

第一,增加行政管理中的信息传递。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依赖畅通的信息传输,并以沟通和交流为基础。因此,要想提升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应优化沟通方式,增强信息传输速度。一方面,扩展扁平化交流渠道。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信息的传输一般利用会议、通告和文件的形式,此方法虽然正式,但是属于单向沟通。所以,要想提升沟通效果,需使用“非正式”沟通形式,即基层员工和领导面对面沟通。心理学家曾指出,多种沟通形式中,面对面方式效果良好,而书面形式效果最差。因此,企业要扩展信息沟通方式,提升其有效性和便捷性。另一方面,双向沟通,此形式不但有领导的信息传输,还可从员工口中得到信息反馈,利用交谈的形式,直到双方都满意。使用该方法传递信息,具有准确性高的优势,可以令沟通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对行政管理取得一致的认知,提升信息传输效果。

第二,转变信息传输失真情况。大型企业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因为信息内容多,种类全,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令执行者工作脱离原有方向,降低行政管理效果,基于此,要规范信息传输过程,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问题,任何一个环节不注意,就可能会产生信息失真,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机制,规范信息传递,因为在企业中信息的传递有复杂的特点,并在传递形式上有多变性。所以信息传输过程中,要保障信息合理,令接受者精准接受,提升信息使用率,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3.建立民主法治的行政管理环境。第一,提升企业中所有员工的民主意识,不同的管理层次上的领导和基层员工共同建立了行政管理的主体,从主体构件分析,民主管理形式很重要,为各个主体提供工作动力。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管理上,产生权利冲突,主要体现在行政部门和党委组织工作冲突,员工民主管理的意识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对行政部门工作进行监督,促进其合理运行,增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利用民主意识,积极调动员工参与行政管理工作中。一流的行政管理团队,会为企业发展创建良好的声誉,进而吸引更多业务,提升经济效益,经过作者多年的调研发现,优秀的企业行政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参与。企业发展的本质是获取利益,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以优化业务和服务为基础,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做好生产经营工作,为提升经济收益创建良好环境。企业领导是行政管理的主要人员,需要提升其专业技能和重视。但是现实中,企业中很多部门的管理人员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认为这只是行政部门的事务,和自己无关,因此不主动参与。针对此,企业董事长要加强和各部门领导沟通,增强其共同管理的意识,利用会议、宣传等形式,提升所有部门领导参与行政管理的意识,将自己当做企业的主人,并将自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参与企业管理中。

另外,企业中的基层员工是最庞大的群体,将其融合管理中,是民主参与的最明显标志。企业在管理时要以员工利益为主,引导其积极加入管理中,发挥基层员工参与行政管理的能动作用。确定员工权力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其管理能力。还可将基层员工放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建立民主、和谐、共进的企业环境。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员工参与行政管理中,提升其工作意识,创建员工参加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的进步,由所有员工共同推动的目标。

第二,民主监督。民主监督表现在企业内和企业外两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提升,企业和社会交流愈加深入,对企业内部管理影响很大,在企业内部建立的民主评价机制,事实上是由所有员工参与的一种评价形式,将行政治理工作变的大众化和全面化,工作人员从中发挥主导作用,有效地避免董事长或者主要领导的独裁形式。

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了广大员工的监督作用,完善基层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将企业利益为基础进行监督工作,缓解行政化过程带来的矛盾,将更多话语权交给基层员工,给予其充分的监督权力。基层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民主,其基础是监督,因此行政部门健全监督机制,保证工作人员在良好的体系下执行行政管理的权利,避免以权谋私的情况发生。另外在监督机制的创建中,还要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保证该机制落实到位,辅助行政部门提升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高速发展。

第三,完善相关法律。法治是企业管理最结实的后盾,完善的法律,能为广大员工参与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要健全和优化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行政部门依法治理。创建合理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工作人员拥有管理的权利。我国至今已经出台了很多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各省市也相继建立了《××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其中都明确了基层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规章制度,但是其中有很多内容不能执行,需要进一步的制定和完善。企业内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要按照下面两点原则:确保制度的完善性和权威性;保证和国家或者当地法律法规衔接,防止出现矛盾。制定法律法规后,就要有效落实该制度,通过公正、公开,快速落实工作目标,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经济变革中,开始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但是实际工作中还是出现很多问题,如行政主体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如果不能有效解决,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基于此,企业董事会分析管理中的不足,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行政管理内容和形式,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形式行政管理工作
行政学人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