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体景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以太原市六区为中心的考察

2020-03-01王雅秀

经济师 2020年1期
关键词:沙河海子太原市

●王雅秀

太原虽然地处半干旱地区,但在明清时期,这里就已经分布着各种类型的地表水体,形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域。从彼时到如今,地方政府都对水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景观建设,这些景观与民众日常生活、社会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将针对太原市所辖六城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小店区、尖草坪区、晋源区)的水体进行研究,以期对太原城市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有所帮助。

一、水体概况及成因

(一)水体类别

1.河流。太原市六区的河流主要属于汾河流域,在境内长度约140公里,流域面积占全市总流域面积的90.6%,其中玉门河、九院沙河、虎峪河、涧河、风峪沙河、柳子沙河、南峪沙河、北沙河、冶峪沙河等归属于六个城区范围内。

市区西部有玉门河、九院沙河、虎峪河三条河流,均向东流经万柏林区西铭、小井峪进入汾河。其中玉门河发源于太原西山石千峰,全长约20公里,河床宽达20米。九院沙河发源于太原西山,全长约18公里,河床宽度达3米。虎峪河发源于太原西山庙前山脚,流域长度约20多公里,河床宽度25米。

市境东部的涧河发源于东山,西流经万柏林区中涧河乡,经北城区向西流入汾河,全长20公里,河床宽15米。市境南部五条河流。风峪沙河发源于小店区庙前山,自西而东流入汾河,流经长度20公里,河床宽度40~50米。柳子沙河于小店区晋祠镇牛家口柳子沟内发源,由西向东注入汾河,长度约15公里,河床宽度10~20米。南峪沙河源自小店区姚村乡杏坪村、杜里坪村西北,向东流入汾河,流经长度15公里,河床宽度40~100米。北沙河发源于小店区孟家井乡后家沟,西流经杨家峪乡,至太原市城西流入汾河,长度17公里,河床宽度30~50米。冶峪沙河发源于小店区冶峪沟,东流入汾河,长度约10公里,河床宽度50米。

上述河流除西部三条属常流河外,其余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

2.泉。太原市较为闻名的泉水为晋祠泉,位于小店区晋祠庙内,包括鱼沼、善利、难老三泉,源自晋水,史载:晋水“源出悬瓮山下二泉,北曰善利,南约难老”。该泉水温10℃~18℃,局部达20℃~25℃,泉域面积1528平方米,至1994年断流,其中1970—1980年鱼沼、善利两泉断流,1994年4月30日难老泉也遭遇同样的情况。

古交市扫石至万柏林区上兰村出口段分布着兰村泉,泉域面积2033平方米,由玄泉寺一带的散泉和上兰村的烈石寒泉组成。民国《阳曲县志》记载,“烈石山下有泉,大小正侧不一,汇为一潭,方广数丈,清澈异常,左侧为窦大夫祠”,可见当时泉水质量较好,可惜枯竭于1987年。

3.湖泊。晋阳湖位于太原市区西南13公里处的小店区境内,1956年在旧晋阳湖基础上拓展而成,南向北距离2.5公里,东西向宽度2公里,面积为5.1平方公里,类似于椭圆形。湖水来自汾水引入,年补水三至四次,冬不结冰,为纯淡水。

迎泽湖坐落在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公园内,水体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新南海水体拓展而成,最深处可达2米左右,主要靠自然降水补给,也从汾河一坝通过干渠引水注入。湖上七孔桥之北称北湖,桥南为南湖。

黑龙潭位于杏花岭区,面积约40公顷,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原黑龙潭、黄河套、西泽河基础上挖凿而成。湖水最深处约1.7~1.8米,依靠地下水和自然降水提供补给,也从汾河一坝通过干渠引水注入。

文瀛湖位于今太原市文瀛公园内,以状元桥为界,其北称北湖(清代名圆海子),桥南称南湖(清代称长海子,民国时又称放生池),清代因临近贡院,文风盛行,故将两湖统称为文瀛湖。湖水在上世纪50年代初,拓展而成今状,最深处约4米,由湖底泉水和自然降水补给。

(二)水体成因

1.天然形成。太原市内大多数泉水都是天然形成。如烈石寒泉水出烈石山,其旁窦大夫祠内有碑记载载:“阳曲之西北,距邑(今太原)三十余里有烈石口,志之寒泉者,状其清也,与汾流合泽。”《古今图书集成》载:“烈石山在府城(今太原)西北四十里,山罅出泉,其昧甘美。”又如太原市西南25公里山前断裂带上的晋祠泉,也是发源于悬瓮山一带。

2.洪水潴成。洪水潴成的水体主要为太原旧城内的湖泊,如城西水系与旧城东南的文瀛湖等。宋朝初年,赵光义烧毁晋阳城,后派大将潘美主持修建新的太原城,位置在晋阳城之北20余里的唐明镇。修好的城池四周有城壕,城西有汾河环绕,城内外还有一些水潭、湿地与池沼。明初扩建太原城后,城壕蓄水而成护城河,也将宋朝城墙西侧的湿地纳入,这些湿地在来自汾河与东山的洪水的共同作用下潴为湖泊,太原人称“海子”,在旧城东南隅形成了文瀛湖,前身是清代的圆海子与长海子。在旧城西侧墙体内则形成了城西水系,推断在明代为饮马河与柳溪两片。至清道光中,城西水系演化为饮马河、西海子、南海子三座。时至民国,该地区受地理因素影响而进一步分化,自北向南分别为黑龙池、黄河套、饮马河、养鱼池、西海子与南海子。

3.人为修建。太原城区的湖泊不仅有自然形成的,还有一些是人工湖,比较典型的就是位于市区南3公里处的晋源区金胜乡董茹村一带的晋阳湖。晋阳湖原名牛家营湖,在上世纪50年代太原工业大时代的背景下,由苏联援助建成了太原第一热电厂。由于用水量增大与扩建的需求,1956年利用牛家营湖低洼筑坝修建了庞大的场外公用工程——晋阳湖,晋阳湖水库建设由中苏双方共同设计,1956年9月正式开工,整个项目投入人工7937人,资金投资1627.3万元,经过一年零7个月的紧张施工最终建成。晋阳湖水深2~3米,温度适中,冬不结冰,因处于市区至晋祠天龙山的公路边,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度假游泳。

二、太原市水体景观营建的历史

从全国来看,属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大部分处在半干旱地带,缺水是常见的现象。不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明清时期山西有不少城市存在面积不等的水体景观。在社会因素的作用下,这些水体开始陆续被营建成可供民众游赏,为其提供便利的“公共空间”,如太原城的文瀛湖、黑龙潭等等。

其实,太原城内改造水体成为景观的行为可以追溯至宋代。宋朝天禧年间,“县西”一里汾堤之东汾水屡犯,时任并州知州的陈尧佐主持修筑了周五里的堤坝,名“柳堤”,并引来汾水注入,“环植柳万株”,成为造福本地人民的“柳溪”。柳溪“中有杕华堂,后通芙蓉洲,堤上有彤霞阁,每岁上巳太守泛舟,郡人游观焉。”虽然景观到明代圯坏于水,但是这一举动说明至晚在宋代,太原城已经开始了围绕水体进行的景观营建,这些景观为当地民众的休闲、娱乐生活增添了内容。

当然,宋代的水体景观营建行为还不普遍,至明清时期,水体景观逐渐开始发展。太原城东南隅的文瀛湖在明清时期也逐渐成为一座公共场所。明代正统十年(1445年),在地方官员的精心挑选下,在长海子之南建立起了规模可观的贡院,方志所载“面城背水,地势崇高”,被认为是文运昌盛的吉兆。可见,水体是贡院选址于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重要性不可小觑。明代晚期,前来文瀛湖游赏的民众尚少,它的游客大部分为借景抒怀的文人。明清之交,因为水体、贡院在空间上的邻近,此地的游赏功能逐渐凸显。每逢贡院的应试闲暇,会有众多科考士子游观闲赏,又因临近文场,地方官员裴希度将圆海子改名为“文瀛湖”。清代初年,文瀛湖成为阳曲县一处新的著名景致,名“巽水烟波”,极具观赏价值,此时海子边已经成为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文瀛湖与之外围的纯阳宫、小五台、三立书院具有宗教、文化等气息的建筑更为此地吸引了更多士绅前往揽胜抒怀。

晚晴民国时期,对水体及周边的改造使其更为充分地发挥了景观功能,标志之一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地方官员对文瀛湖景观有意识的改造——在水体周围安设了木栅栏,在湖中放置了船只,建立起影翠亭,至此文瀛湖水体可勉强算是一座公园了。随后的1906年,文瀛湖北岸建立起具有近代进步含义的“劝工陈列所”,获得了多数民众的青睐、参观与驻足,进一步推动了此地景观功能的发展。然而,同一时期的城西水系还未成为真正的公园,这里仅是城内一处天然景致与空阔之地。但这不并影响它成为太原市民的观光之地,南海子可以垂钓,西海子周边有街头艺人,颇有旨趣。

1949年之后,太原市人民政府开始不遗余力地将城市水域建设为市民游乐之地。除了对文瀛湖进行水体改造与园区拓建之外,分别围绕城南迎泽湖与城西西海子开辟了迎泽公园与西海公园。1956年,政府决定在黑龙潭开设动物园,并进行相应的环境绿化。1957年,“黑龙潭公园”建成,又名“太原市动物园”。迎泽公园在太原南城门以南的新南海基础上修建,1949年之后拓展完工后更名为“迎泽湖”,于1955年竣工,其时,北湖已完成扩大与引水项目,并已经在其旁挖掘莲池;花窖、船票房、船码头、便桥、木栏杆、花架等设施已经建成。1956年,迎泽公园正式建成开放,其后几十年中,仍在陆续进行改造与拓建,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园林。

1995年,太原市政府决定建设晋阳湖公园,将公园规划为中心园、游乐园、植物园、晋阳山庄、晋阳城、文体活动中心、水上活动中心、民俗村、野趣园、西出入口及预留发展用地。公园的主要景点建筑规划为:湖心建缥缈亭;环湖四周,北建览翠楼,南建眺山楼,东建晋阳楼,西建夕佳楼等。公园建设的重头为中心园。中心园从立意、布局、风格上,将起到龙头作用。规划、筹建中的晋阳湖公园面积1120万平米。1997年,沿湖的东南辟有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地,已植树10000余株;修建停车场;安置游人座椅,投资30万元购置的雅马哈豪华快艇已下水载客。

太原市六区的水体景观营建工程一方面集中于湖泊景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城市河流的整治与景观建设,最为重要的是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基本收尾的“八河治理”工程,即城区内北沙河、北涧河、玉门河、虎峪河、九院沙河、冶峪河、风峪河、北排洪沟八条河道路快速化改建及综合治理项目,不仅涉及河道及污水治理、交通立体改造、还包括河道周边的景观营建。八条河道不同程度地在水源地种植绿树、兴建堤坝,景观营建颇有成效:如九院沙河的河滩河床生态种植设计分为城区段和城乡段两段。城区段以千屈菜、灯芯草、鸢尾、香蒲为主;城乡段以水源涵养为主,包括芦苇、灯芯草、香蒲、蒲苇、三棱草等。今后,还要在河道内引入处理达标后的再生水,“清水+绿植”共同形成一道水韵情调的亮丽生态景观;全市在治理北涧河河道的基础上,在河道生态屏障绿两山的源头,东山地区建设面积为2417.9公顷的水土保持林带,既涵养水源,又美化环境;风峪河改造完成后,成为成为西山旅游公路至滨河西路之间的一条旅游景观通道。其中河道挡墙外侧的彩色健身步道是亮点。可供民众休闲、健身。绿化带两侧的两级台地较宽,方便市民游览。总之河道治理坚持将提升排洪能力与打造水文景观相结合,是恢复河道自然形态双管齐下之法。

三、对当今水体治理及城市发展建设的启示

通过梳理太原城六区历史时期水体景观的营建脉络,可以得出:适宜的水体治理与景观营建对于城市建设及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座城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由此带来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发展与绿色并不冲突,相反能够互相辅助,促进经济态势良性循坏。历史时期水体景观营建至少为当今水体治理及城市建设提供以下几条启示:

(一)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为准则

水体景观的核心是“水体”,营建景观首先要治理或改造水体,这就要求在不破坏水体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太原市注重城市水系调控系统的建立与水源的涵养。景观营建先净水,历史时期景观水体净化的措施对当今仍具有借鉴作用。1950年代,为使城市水系之间互相连接,已达到更好的自我循环净化效果,制定了“城市公园控湖计划”。在城西水系修建了水西里下水道,计划把汾河之水引进西海子与迎泽湖,令二者成为同一循环体,这样为西海子公园与迎泽公园在日后的修建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又如2017—2018年的“八河治理”工程,采用“截污纳管、雨污分流”的措施,从源头解决了雨污合流的问题,既提高了污水的回收率,更避免因污水导致的河流、地下水的污染,确保城市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处理污水的成本,这也是雨污分流的一大益处。在“八河治理”工程中,另一点值得借鉴的措施是注重水体源头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八条河道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尤其在治理北涧河河道的基础上,在河道生态屏障绿两山的源头建设面积可观的水土保持林带,以涵养水源、美化环境。这些适宜的改造、治理方案都可在日后水体景观改造过程中予以借鉴。

(二)将“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观点的提出,将生态环境视为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因而水体景观的营建应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让广大民众共享良好环境,提高幸福指数。无论是古代地方官员防洪——修堤——建景的改造模式,还是民国时期文瀛湖被有意识地修建成公共场所、初具公园雏形,或是建国初期对文瀛湖水体的改造与修建西海子、迎泽公园,今日的“八河治理”工程,都是为了维护一方水域安宁,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与生态、环境需求。就以“八河治理”工程来说,不仅是一项污水治理、立体交通、美化环境的城市建设工程,更是一项满足市民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的惠民工程,如风峪河治理工程中修建的彩色健身步道。就是为方便市民健身、休闲而修建,绿化带两侧的两级台地,也为了方便市民游览而特地修建得很宽。总之,只有将人作为第一出发点,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放在第一位,才能符合重要工程的根本目的。

(三)尊重水体及周遭历史文化

水体及其周遭景观的长时间演变与营建,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变迁。如太原城的文瀛湖,在明清时期是文人吟咏抒怀之地,晚清时期是代表近代思想的劝工陈列所的陈展地,也是爱国青年纪念保矿运动牺牲者的场所,民国初期迎来了万众瞩目的孙中山在劝业楼的演讲,虽然此时公园被地方军阀阎锡山所控制,但是内中更有爱国青年的抗议游行,更不说太原市中国共产党支部在文瀛湖贡院旧址成立,仅仅民国时期,代表反动势力的地方军阀与代表先进思想的共产党、爱国青年就在这样一座小小的城市水体景观空间内有过博弈与抗争,可见文瀛湖水体所包含的历史与革命的含义是相当浓厚的。因而在建国之后面对残破不堪的公园时,政府首先想到的就是保留其中的先进意义的建筑作为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彭真纪念馆),或在其中增添爱国英雄纪念碑与见义勇为纪念碑。新修之后的公园迎来了继民国之后的第二次客流高峰,这也是保留其历史含义的正面案例。但是,在同一个公园,因为没有考虑到水体景观历史文化传承的问题,也出现过民众集体不认同的局面,比如在1982年后,为了迎接国家星级城市评选,公园改名为儿童公园,以致其后的十几二十年内,新生城市居民对公园历史了解的缺失,也令一些社会精英与年长者费解。所以经过多方建议,才将名字更改为“文瀛公园”。可见保留一座水体景观的历史文化含义是至为重要的,它是体现人文情况与城市集体认同感、凝聚力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四)水体景观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湖泊类型的水体景观一般都有面积可观的空旷场地,正在民国时期,类似西海子、文瀛湖周边可以容纳城市民众做小生意,开小电批,或是有零物市类小市集,还有“佣工介绍所”之类的中介场所,加之为数不少的人流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商业发展。但这种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食品卫生等问题存在,与当今所提的绿色、健康发展仍有一段距离。如今,在城市水体景观如文瀛公园内仍有供市民娱乐的游乐设施、小店铺等,这些均具有盈利性质,但是对于助力城市发展,尤其是绿色发展帮助甚小。

然而,“八河治理”工程却是在这方面一个正面积极作用的工程。如风峪河快速化改造不仅为西山地区新增了一条旅游景观大道,还与晋阳湖治理密不可分。晋阳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风峪河治理完工后,可以有效连接晋阳湖与汾河两大水系,并解决市民通往太山景区和太山植物园的出行需求。这样不仅为太原市民的娱乐生活带来便利,还推动了太原的旅游业的前进,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水体景观改造还能推动城市经济带接轨。八河治理在完善基础设施、消除黑臭水体的基础上,更重要地是打开了城市框架,不仅为沿线居民提供了出行便利,更将成为引领当地经济社会进步的纽带。

四、结语

水体不仅在东部沿海城市中占有十分中重要的地位,在中西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的城市中也是独特的存在,从历史时期水体治理及景观营建的历史脉络中可以看出,水体景观所承载的公共空间不仅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步伐,还为当今城市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借鉴,它告诫我们水体景观营建要尊重自然生态、以人为本、保留独特的历史文化含义,对于城市发展它更是有着强大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沙河海子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德令哈,没了“海子”你还剩下什么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沙河板鸭营销策划方案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白沙河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九寨沟观海子(外四首)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流域汇流计算方法在风峪沙河段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