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2020-03-01张健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3期
关键词:对公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张健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行)

对公信贷业务在银行运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一直以来都是银行的核心业务。在当前整体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银行日常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挑战,特别是对公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风险增加,因此需要加大风险防控力度,确保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安全、有序开展。文中分析了商业银行对公信贷风险,并进一步对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这就使企业运营过程中风险呈现出上升态势,一旦企业债务清偿能力下降,必然引发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发生。因此在当前银行运营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全面提高对公业务风险管控水平,为金融服务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对公信贷风险分析

1.信用风险。

当借贷企业或是公司没有按约定要求进行还款,或是无力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然会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当客户信用等级下降的情况下,其所引发的风险也会导致客户违约机率增加。一旦信用风险发生,银行必然会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2.流动风险。

在商业银行实际运营过程中,其资金筹集多以短期行为为主,但资金借贷则具有长期性,当短期资金匮乏并与同期负债和额外资金支出不匹配时,则会引发流动风险,负债与资金之间存在缺口,从而导致流动成本及流动风险增加。

3.市场风险。

金融市场存在较强的变化性,在利率或是汇率变化情况下银行财务易出现不利的情况,极易引发信用风险,导致信贷业务安全性下降。因此针对于市场风险需要定期进行预测和分析,并构建预警模型,及时加以防范。

4.合规风险。

在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多样性,一旦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对公信贷业务,或是对法律法规存在歧义,则会引发合规风险发生。

5.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的发生与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部分银行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对公信贷业务操作,从而导致操作风险发生,并由此给银行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措施

1.提升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

在对公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银行需要与自身的经营情况相结合,针对区域风险及产能过剩行业给予高度关注。同时还要深入分析风险集中和高风险行业的贷款比重,并进一步针对潜在信用风险总量及信贷资产质量加大分析和研究力度,从而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并加以化解,为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银行还要重视自身风险预判和预警能力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使全体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风险控制工作中来,全面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作为具体工作人员,需要在对公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在重视自身对信贷资产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风险预判、评价和处理的能力。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根据不同类型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方案,并确保其有效执行,将风险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另外,在对公信贷风险控制工作中,还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全面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高风险领域的投入,针对于不符合绿色信贷、产能严重过剩及库存压力较大的行业的信贷宜主动退出,有效的规避风险。

2.强化信贷各环节管理。

为了保证对公信贷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合法性,则需要加大审核的力度。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信贷各环节的有效管控。具体要求业务管理人员要

严格监督贷前的准入工作,并且严格对信贷客户的评级资质、经营管理等实际状况展开全面审核。落实好贷中的监管工作,提升审批风险研判能力、对贷款深入跟踪式管理,准确落实发放贷款的条件。针对于贷后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控措施,确保各项风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

3.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各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因此为了提高整体对公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统一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可以实现风险管理信息的共享,从而降低对公信贷的风险性。通过构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信贷风险的统一和规范化管理。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联盟,并建立共同的云平台,实现对公信贷风险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加快推进风险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有效防范。

4.提升信贷业务的监管力度。

银行在对公信贷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采用多种风险识别模型分析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尽量准确识别各类信贷业务风险。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还需要依托实地考察获取各项与企业发展、财务状况等相关资料,将其代入风险识别模型中,及时修正不合理风险信号,保障真实体现风险,提升风险识别敏感度。同时,银行需要立足客户实际,采用实地调查与信息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全面、客观风险评价,精准评定风险因素,制定有效风控方案。银行可以采用对客户分类、评级下调,追加有效担保、压缩存量额度等手段增加其违约成本;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落实催收管理工作,或以司法介入的方式强制要求偿还欠款,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

5.打造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公信贷风险控制水平,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风险管理团队。这就需要风险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其不仅要掌握扎实的金融知识,同时还要深入了解银行对公信贷业务,针对于市场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能够针对市场发展变化准确对风险进行预判。风险管理人员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这样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效的防范合规风险的发生。另外,工作人员应当具有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对自身工作有一定的认同感,能够帮助银行有效的规避以及解决风险问题。银行可以与高校合作,制定人才引入计划,保证风险管理团队的专业性。

三、结束语

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种类较多,这也对风险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对公信贷风险管控工作中,需要重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并强化对公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的管控,加大监管力度,重视高素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以此来实现对公信贷业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为对公信贷业务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对公信贷业务信贷风险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商业银行利用“快易报”平台发展对公业务分析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关于提升商业银行网点对公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实现银行对公业务发现转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