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2020-03-01申彩云郭秀萍
申彩云,何 霞,鲁 艳,郭秀萍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急诊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91)
急诊科室是医院中病人最为集中的科室,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着多种病种患者和情况较为复杂的抢救和管理任务。医生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急诊患者的病因并进行紧急救治,但急诊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部分患者可能已经处于危重状态,导致无法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致病原因等,会对患者的救治和护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1]。因此,可对急诊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紧急预案以降低急诊患者的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保证患者满意度。所以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08例急诊患者为例,比较分析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现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2~68岁,平均(37.69±2.48)岁;男30例,女24例。对照组年龄23~70岁,平均(39.22±2.57)岁;男28例,女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性护理和常规监护,包括检测心血管情况、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等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护理风险紧急预案的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包括:①医护人员根据急诊患者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急诊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完善护理工作的各项相关制度。②对急诊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措施和急救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完善基于护理风险紧急预案的急诊救治流程。③规范记录急诊患者就诊信息,确保患者的病情记录详细准确,以客观反映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排查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同时为判断患者病情及后续治疗提供客观、真实、有效的依据。④严格规范急诊用药和急诊设备的管理,确保简易呼吸气囊、氧气袋等急诊用品充足,能够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的事故,做好接诊准备。
1.3 观察指标
比较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风险发生率(包括护患纠纷、患者感染、发生较严重并发症等)和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医疗环境、医护人员的态度和专业技能,满意程度包括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急诊患者中,护患纠纷1例,患者感染1例;对照组中,护患纠纷3例,患者感染2例,发生较严重并症1例,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1.11%)显著高于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诊科室常对患者进行紧急情况下的治疗,但由于就诊患者数量较多,某些患者情况危急并可能存在多种病种,病情复杂且多变[2]。医护人员须在短时间内对患者情况作出紧急处理,由于医生对患者的详细情况不明,可能会造成对患者的护理不及时、在应急处理方面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可能对某些特殊情况处理不当或者采取的措施不合理,患者护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3]。随着患者家属法律意识逐渐提高,对急诊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急诊临床需求,因此,必须及时排查和处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好急诊患者护理风险紧急预案。护理风险紧急预案的实施首先对护理人员护理水平和质量有了高要求,在此前提下,是医护人员对急诊风险实施评估,并予以针对性解决,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护理安全性。本次研究以我院的急诊患者为例,对护理风险紧急预案在急诊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1.11%)显著高于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70%);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诊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紧急预案,能够显著降低急诊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