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化钾结块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2020-03-01宋安新石学勇

磷肥与复肥 2020年5期
关键词:氯化镁结块储运

宋安新,石学勇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岛 066003)

氯化钾主要用作化肥及化学工业中各种钾盐的原料,90%以上用作钾肥。作为生产复合肥的主要原料,氯化钾结块不仅影响其外观质量,同时给运输、销售和使用带来不便。因此,解决氯化钾的结块问题成为复合肥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笔者从氯化钾结块的机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旨在为有效解决氯化钾的结块问题提供借鉴。

1 氯化钾的结块机制

目前公认的无机盐结块理论主要有两个,即晶体桥连理论和毛细管吸附理论。

1.1 晶体桥连理论

晶体桥连理论认为,结块主要是由内在因素(无机盐晶体的性质、化学组成、粒度、粒度分布及几何形状等)和外界因素(温度、湿度、压力和杂质等)的变化引起的。氯化钾在干燥过程中游离水不断从内部向颗粒表面扩散,导致在颗粒表面形成饱和溶液,在温度变化时,形成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点上形成晶桥,随着时间的推移,晶粒黏结在一起,形成团块。

1.2 毛细管吸附理论

毛细管吸附理论认为,由于微细晶粒间毛细管吸附力的存在,使毛细管弯月面上的饱和蒸气压低于外部的饱和蒸气压,这就为水蒸气向晶粒间的扩散提供了条件,使晶体易于吸潮,按照吸潮→颗粒表面溶解→水分蒸发晶体再析出→颗粒间桥接的顺序进行循环,最后形成团块。

2 氯化钾结块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产品的水含量

氯化钾的水含量在储运中对结块的影响最大,水含量越高,氯化钾中的液相量也越高,氯化钾间的溶解再结晶越易进行,结块越严重。罗马尼亚农用氯化钾标准规定w(H2O)最高为2%,其他国家农用氯化钾标准规定w(H2O)最高为1.0%。我国农用氯化钾标准:优等品w(H2O)≤2.0%,一等品w(H2O)≤4.0%,合格品w(H2O)≤6.0%。从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采购的氯化钾原料分析看,国外进口的氯化钾不存在结块现象,而国产的氯化钾部分存在结块现象,因此,国产氯化钾水含量比较高是其结块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包装温度和大气湿度

若包装温度过高,就容易发生产品结块,这是因为肥料内部存在温度和水分梯度,在温度梯度的推动下,氯化钾在包装后仍有少量水分由内部向外部迁移,在密封的包装空间内,当环境温度下降时,这部分水汽就会凝结在氯化钾表面,造成接触点的部分溶解→结晶。对于散装氯化钾,在潮湿季节,当其临界吸湿点低于大气湿度时,容易引起物料吸湿而造成结块。

2.3 杂质的影响

GB/T 6549—2011将氯化钾产品分为两类:Ⅰ类为工业用氯化钾,Ⅱ类为农用氯化钾,除水分和氧化钾含量外,农用氯化钾对杂质钙、镁、钠等无限量规定。方小永[1]认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氯化钾为冷结晶产品,产品中含有氯化镁杂质(w(MgCl2)0.5%),氯化镁具有较高的吸湿性,易潮解,影响氯化钾的结块。梁富忠[2]认为六水氯化镁会加剧复合肥结块,无水氯化镁可改善结块。所以,杂质种类、含量、形态及结晶水的含量都会对氯化钾结块造成影响。

2.4 粒度的影响

物料颗粒的粒度越小,在储运过程中越容易在压力作用下粘结,从而结块。氯化钾粒度过小,不仅易结块,而且影响氯化钾生产装置的运行,导致氯化钾回收率低下[3]。尤金娜等[4]认为:胺在氯化钾结晶表面上分布时,胺薄膜的厚度随着晶粒的减小而变薄。这就是说,随着晶粒的减小,表面活性剂十八胺分子在结晶表面的附着量减少,从而导致结块性增加,易粘结成团块。

2.5 储运时的堆积压力

农用氯化钾产品外观呈粉状或流沙状,颗粒比表面积越大,颗粒间接触面越大,越容易结块;若在重压下储运,氯化钾颗粒产生塑性变形。尤其是储运时间比较长,结块更严重。

3 解决氯化钾结块的应对措施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氯化钾结块,向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流沙状产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常在生产、包装、储运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

3.1 降低产品的水含量

笔者统计了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从1998年至今购进的粉状氯化钾产品,90%以上的批次氯化钾w(H2O)在1.0%以下,其余部分w(H2O)在1.0% ~2.0%,个别批次在4.0%左右,结块程度与水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随着水含量的增大,氯化钾产品结块倾向更加严重。因此,钾肥生产企业一般通过两级干燥来降低产品水含量(即两级转筒干燥或一级转筒和一级流化床串联[5]),使产品w(H2O)降至1.0%以下。

3.2 降低包装温度和空气除湿

方小永[1]介绍,青海盐湖钾肥股份有限公司的氯化钾产品经过干燥后,直接进行包装,袋内温度在56 ~58 ℃,一定量的潮气还未散尽,编织袋缝口后,物料堆放自然冷却,潮气降温冷凝,导致氯化钾晶体表面溶解、重结晶而结块。笔者认为可在干燥段后加一级冷却段,降低物料温度。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设置散装库,充分冷却后再包装或储运。这样,就防止了氯化钾因高温包装而形成结块。氯化钾在散装储存的过程中,最好向库房内鼓入干空气或对室内空气进行除湿,防止产品因吸湿而结块。

3.3 降低氯化镁杂质含量

氯化镁(MgCl2·6H2O),易潮解,置于干燥空气中会风化而失去结晶水。在氯化钾的生产过程中,干燥时氯化镁失去结晶水,在潮湿的环境中氯化镁吸潮形成结晶而结块。因此,降低氯化镁的含量能有效减少因氯化镁引起的结块现象发生。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陈侠等[6]认为光卤石在较佳的分解条件下(反应温度75 ℃,分解水量为1.1 倍理论水量),可减少固相中氯化镁的含量。

3.4 增大结晶粒度

洪磊[3]认为解决氯化钾晶体细小问题,可用w(Mg2+)为4.5%~5.5%的不饱和母液替代工艺水进行分解,通过控制光卤石中氯化镁的溶解速度,来扼制氯化钾过饱和度,实现晶粒长大,大部分氯化钾粒径在0.15 ~0.20 mm,没有小于0.074 mm的粒级。

3.5 降低堆包高度和存储温度

袋装氯化钾堆包层数越多,压力越大,越容易导致结块,因此,堆包高度应尽可能控制在20层以下。在库房内储存时,要远离高温环境,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进行强制通风,保证氯化钾在低温下储存。

3.6 包覆防结块剂

氯化钾包覆防结块剂的措施一般有3 种。一是添加惰性无机粉末(如滑石粉、高岭土等),无机粉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起到粒子间的隔离作用。该方法惰性粉末添加量通常在18% ~45%,添加量较大,若对氯化钾纯度要求较高时,该方法不适宜。二是在浮选工艺中添加16 ~18个碳的脂肪胺捕收剂,在氯化钾晶体表面形成分子吸附,起到防结块作用。三是添加表面活性剂类防结块剂,防止氯化钾结块。添加位置可以在干燥机进料端或出料端,也可以在传送带上。夏士明[7]使用含有尿素的脂肪胺水溶液作为氯化钾防结块添加剂,其最佳操作条件:溶液pH 4 ~6,操作温度50 ~55 ℃,m(胺)∶m(尿素)为1∶4,胺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为1 kg/t。赵彪等[8]用KF-862氯化钾防结块剂进行了试验,安玉生等[9]用燕山大学开发的防结块剂进行了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防结块效果。

4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氯化钾结块的因素很多,有原料因素、生产工艺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等。因此,解决结块问题应当从各种因素逐一入手,逐一排查,逐一解决。要将原料的选取、生产工艺的优化、设备的升级改造、防结块剂的选用与储存环境、储存条件的规范等措施相结合,改善氯化钾的外观质量和防结块性能,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猜你喜欢

氯化镁结块储运
天然气水合物储运技术研究进展
地沟油制备复混肥防结块剂
原油储运管道缺陷安全性评价
无水氯化镁中低含量碱式氯化镁测定研究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药用氯化镁生产过程中水分控制分析
空气炮在解决水泥库出库溜子堵塞中的应用
复合肥防结块性能快速测试方法探讨
老挝钾盐矿制钾后的卤水处理工艺研究
含腐殖酸复合肥防结块剂的制备及应用性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