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引入第三方平台合作模式的新探究

2020-03-01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跨境计划电商

■ 易 娟 柳 欣

(湖北科技学院)

引 言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其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外贸市场极其需求大量知识与专业技能兼备的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然而,实际上我国外贸市场中电商人才的供需关系并不平衡。面对我国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人才困难问题,许多高校和企业已经意识到要采取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互利”,而现存的高校和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项目的阻碍与弊端逐渐显现。从长远发展来看,有着专业的培养团队和成熟的培养计划以及多样化的合作类型的第三方平台,是未来深层次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商人才中的一大助力。

1 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动因分析

1.1 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

由于各国文化风俗和贸易习惯的差异,跨境电商行业要求人才具备多层次的理论知识和灵活的实践能力。在此方面,国内高校主要是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涉及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人才培养教学。并且在最近的一项关于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当中,可以发现全国已开设此专业的各大高校,其人才培养体系尚在其发展阶段,且普遍存在教师的教学模式及相应的培养方案不系统、不成熟、不清晰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无法跟进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学生缺乏专业的外贸平台运营操作的培训,其就业能力尚达不到企业标准。

1.2 外贸市场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现状

《2017年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调研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跨境电商及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将高达450万。并且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实施,未来电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将会只增不减。但调查研究发现,由于跨境电商平台的多样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需求定位变得越发模糊,“企业招不到员工”的问题日渐突出。这是因为每个平台的特色不同,且平台的运营需要专业的操作。而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开发须保持适当性。企业单独培养人才并不适当,不仅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还需要承担大概率的人才流动风险。这就使得企业需要与高校合作,携手打造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项目。

1.3 校企合作培养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现状

随着产学研合作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多数外贸企业已经意识到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的积极意义和重要性,并且现今已有将理论合作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合作样例。但是由于双方的最终目标不同,大多数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不够深入,甚至有些合作仅仅只是“走个过场”。高校与企业需加强沟通,将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双赢、互惠”的共同目标。

从巴纳德的组织三要素理论来分析,要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高校和企业除了具备协作的意愿和共同的目标两个基本要素之外,良好的信息沟通这一基本要素显得更为重要。而第三方平台通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任务,可以作为高校和企业沟通合作的桥梁。培养完高校的人才后,输送给企业,辅助校企双方的沟通合作。下面的内容中,我将对市场上第三方平台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中的合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更进一步的剖析。

2 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现状

2.1 第三方平台创建的任务

2.1.1 与高校合作的理想目标

在与高校合作时,第三方平台应该分析跨境电商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对症下药”,为高校学生制定有层次性、差异性的短期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对学校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而且计划的内容能跟进外贸市场的不断变化。

在制定出方案之后,应该与高校进行沟通,等待高校确定实施方案的相关事宜。高校确定后,第三方平台应该在商定时间内将理论付诸于行动,引领学生参加实训计划。且实训结束后,应该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就业机会,并且为学生的后续实习提供保障。

2.1.2 与企业合作的理想目标

在与企业合作时,第三方平台应该在对合作的企业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后,整理分析数据,切实落实与其合作的公司以及外贸市场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公司明确适宜的人才定位并提供已经受到了专业培训的人才。

除此之外,第三方平台本身作为企业和学校沟通的桥梁,在人才培养完成后,第三方平台应该安排 “双选会”等活动,给予企业和人才面对面和平等抉择的机会,对人才进行输送。总得来说,第三方平台应该对企业、高校、学生三方负责。

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以发现第三方平台存在大量的问题,下面笔者将在此方面更进一步的分析。

2.2 第三方平台的当前问题和建议

2.2.1 当前第三方平台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在与大量的学生进行访谈后,可以发现第三方平台在合作期间过度服务高校与企业,学生表示自己是被忽视的一方。其具体表现在短期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就业后薪资待遇问题等。

2.2.2 第三方平台制定的培养计划存在问题

第三方平台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虽然符合学校的要求,但是对在校学生本身所学习的其他校园课程内容的认识度不够。现今的第三方平台在与高校合作时,制定的培养方案,多属于拔高类型,虽然有针对跨境电商行业不同方向的多层次计划,但是脱离了学生本身的基础知识板块,导致计划的实施目的未能实现,培养出的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离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

2.2.3 第三方平台确立计划实施的时间存在问题

第三方平台在确立计划实施之前,虽然与高校进行了关于培训时间方面的沟通,但并未所培养的学生进行沟通。培养方案实施期间,第三方平台未考虑大学生临近毕业的大量亟待完成的学习任务。在发现培养计划实施时间与学生其他的学习任务相冲突时,并未与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只一味地抽取学生所谓的空闲时间进行专业培训。这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对人才培养计划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甚至厌恶培训教学。试问,在此种情况下,培训结束后的学生真的学有所得嘛?

2.2.4 第三方平台在与企业沟通的学生入职后工作内容上存在问题

据大多数学生反映,虽然与第三方平台推荐的公司签订了看似较为平等的用人合同,但是在实际的实习期间,不合理的加班和休息时间被占用是常见的现象。这就说明第三方平台在与企业沟通时,看似为学生争取合理公平的工作条件,但是并未对后续的情况做跟进和其他积极的行为。导致有些学生因为不合常规的工作内容在实习初期就提出离职,不能完成高校要求的实习任务。

2.2.5 第三方平台在学生薪资的发放上存在问题

在学生入职企业后,其薪资方面,因为第三方平台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第三方平台多数采用“三转”方式,即企业将薪资转给平台,平台转给学校,学校再转给学生。这就使得学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等待周期,才能拿到薪水,拖欠现象十分严重。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转交过程的时间出现问题,那学生不止是等待数周,甚至等待数月才能拿到薪资。调查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甚至无法维持日常的生活开销。试问,学生连吃穿都成问题,即使拥有着过硬的技术本领,又怎么能服务企业,做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2.3 给予第三方平台的建议

第三方平台对企业、高校、学生三方负责,合作过程中的主体对象应该是学生,高校只是第三方平台培养人才的载体,而企业是第三方平台输送人才的载体。归根结底,第三方平台的任务实施和创建目的以及意义,都是通过学生来实现的。第三方平台应该立足于“人才”,在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同时也要服务人才。

(1)针对在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的问题。第三方平台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高校学生本身课程学习的时间分布,更要明确学生本身的能力与企业所需人才之间的真实差距。建议其可以在初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合作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学生本身的课程任务和相关能力的资料收集和评估。这样不仅能够对人才的前期培养有一个“摸底”,而且可以更好地服务培养计划的实施。基于此,第三方平台再相应地制定有层次性、差异性的培养计划,才能对症下药。

(2)针对在学生入职后的后勤保障问题。学生入职之后,第三方平台虽然完成了其输送人才的任务,但是也应该在后续实习期间积极跟进落实。建议其可以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法,抽样调查学生入职后对工作的满意度。并归纳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积极发现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在薪资发放方面,第三方平台可以与高校和企业做好沟通,在工资发放的时间和形式上达成共识。第三方平台应该争取对学生较为有利的方式,让学生在实习期间不用为了温饱而担忧。并且在学生的人权受到恶意压榨的时候,能够为人才提供法律援助。

3 结 语

通过对引入第三方平台合作模式的研究发现,第三方平台在促进高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完善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输送体系中起着难以忽视的作用。但由于还处在发展阶段,合作期间忽视了学生群体,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希望为第三方平台的后续发展和改进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跨境计划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暑假计划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