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之探讨

2020-03-01陈群芳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陈群芳 赵 娇

(南京银行杭州分行 )

1 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困难

1.1 监管机构对普惠金融要求高、要求严

2005年联合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理念,提出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本文在进行分析时需关注的主要主体。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出台普惠金融发展五年规划,2017年大型商业银行相继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2018年银保监会提出“两增两控”监管体系,明确要求“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和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同期人民银行实行定向降准优惠政策,对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提出了明确导向和新的要求。2020年国家要求大型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到40%,结合当下经济金融发展形势,普惠金融监管考核目标将是商业银行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主基调”和“中轴线”。

1.2 小微企业本身生命周期短,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短,在没有充足资金的支持下,一般几年的时间便会由盛转衰,最终退出市场。除此之外,其创新能力较弱,因缺乏各类科技、人才的支持,所以整体的创新水平偏低,而这种情况下,其还存在财务等信息不规范不透明的状况。对此,银行较难清晰画像,面向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贷款的意愿也是较低的。传统银行业还是以抵押、质押形式发放贷款居多,无那些没有抵质押物的小微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由此便会引发小微企业贷款难状况的出现。

同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贷款需求“急”是其最显著的特点,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小微领域产品的同质化情况非常普遍,此种状况下,“紧急资金支持”便显得尤为重要,诸多的小微企业均是因为没有救急资金的支持而最终走向衰落。除优质的房产抵押外,传统的其他信贷产品与流程整体耗时长,审批手续复杂,牵涉人际关系较多,客户选择门槛高,满足不了小微企业“短、频、急”需求,因此,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的需求主要靠自身的原始积累和亲朋好友间临时高息的借贷,满足其借款需求“急”的难题。

1.3 普惠金融创利能力弱,缺乏内生动力

一般而言,银行业对经营机构、客户经理考核以模拟利润、存款考核为主线,虽然现在银行也发展出KPI考核、积分管理、活动竞赛补充等多种考核形式并存的现象,但是创利考核仍是基层信贷人员的主要考核内容。而普惠金融贷款受到1000万余额限制,天然存在收入端的“天花板”,而发放利率监管机构要求较去年同期下降,故普惠金融的创利能力较弱,基层信贷人员缺乏内生动力。

2 商业银行的主要客群及做法

结合浙江当地区域经济特点,目前银行业普惠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客户:

(1)有资产抵押的客户。即通过资产进行抵押获取贷款,抵押资产与贷款金额大小直接相关。如以建行的“抵押快贷”、民生银行“抵押贷”、宁波银行“快审快贷”、中信银行“小微法人房抵贷”、南京银行的“鑫快捷”等均为此类客户服务。

(2)科技文化型企业及各类科技精英人才。此类人员拥有较高信用,在贷款信誉方面整体水平较高。主要包括国家、省、市级高新企业、有专利权、享受政府项目补贴和贷款贴息客户以及如列入国家重点人才计划名单的个人,如国千、省千人才等。

(3)有交易经营行为客户。一般指的是核心企业或重要客户。如核心客户上下游的供应链企业,参加政府招投标的客户等。

(4)市场客户。所指群体多是小微企业,比如各类园区、特色市场、重点商业街内的小微企业等。区域内重点商业集中地和各类商品交易批发零售市场。

(5)产业集群客户。针对产业集群进行的划分,以“群”为单位,主要围绕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特色小镇等管理组织,批量拓展聚集区域内具有集聚特点的小微企业。

基于以上客户类型,目前银行业主要有几类作业模式:

以跑街为主的业务模式:

(1)科技文化型企业及各类科技精英人才贷款。目前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在浙江市场已形成了一定的品牌。

(2)以房产抵押为主。主要以浙商银行、宁波银行为代表,该类业务普惠金融容易上量,风险相对可控,目前是各大商业银行完成两增两控等监管指标的主要途径。

(3)以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主要以泰隆银行、台州银行为代表,该类业务下沉,户均在20万以下,主要各类市场、重点商业街内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以跑数为主的业务模式:

(1)互联网小额信用贷款。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为代表,建立以金融场景快速渗透、多维数据灵活挖掘、动态模型开发部署、全流程反欺诈与数据风控、客户服务支撑与线上营销等基于一体的产品。

(2)以标准化产品进行尝试。基于纳税信息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如江苏银行“税e融”、南京银行“鑫联税”;以本行客户账户行为等数据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如建设银行的“信用快贷”等。

(3)线上批量业务。以数据供应链业务和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的网络贷款项目为主。如农业银行的“数据网贷”业务,招商银行的信贷工厂。通过“互联网+”方式线上精准获客,线下发展客户。行内渠道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公众网站和二维码等获客渠道,行外渠道,对接政府参与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如“政府采购云平台”等。

3 相关解决建议

3.1 监管部门政策引领,完善并落实差异化的考核体系

建议进一步强化对银行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指导,以政策对其进行宏观调控,以此继续推动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在贷款风险资本权重、金融资产风险分类中,突出对中小微企业金融,尤其是普惠金融的差异化监管导向,推动针对小微企业群体的普惠金融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3.2 商业银行找准业务定位,明确目标客群

在普惠业务开展中,经营机构应主动放下身段,摒弃传统观念,下沉业务重心,深入小微客户群体。要根据区域产业发展情况,选择目标客户,并根据目标客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业务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应利用互联网思维适时调整经营理念和方式,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前期业务营销中,提高金融服务业的效率,改善客户体验,并通过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将获客的渠道与入口尽量分散化,利用科技技术触及更多的潜在客户,由此不仅能够切实的提升企业的科技利用水平,同时对于企业形象的维护、客户群体的获取来讲具有很大的好处。

3.3 科技赋能,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以“做标准、做业务”为导向,以追求客户和客户经理的双维度极致“快便捷”体验为宗旨,在银行内部打造移动信贷平台、建设小微企业客户贷款服务评价体系、拓宽“互联网+”形式的获客渠道,一方面有效缩短客户经理的业务办理时间,提高整体的业务办理效率,提高单个客户经理的产出效率,从而增强获客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切实降低客户到物理网点的频率,让客户享受到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这对于企业形象的维护来讲也是一种较佳的方式。

3.4 探索线上场景式金融服务

场景式金融可以将金融需求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以场景为核心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它把过去独立的金融服务嵌入到一个个生活场景中,当你在生活中需要金融时,它刚好就在那里等你。同时场景金融不再是银行单一金融产品的输出,而是“按需定制”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是商业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商业银行如能找到更多门当户对的应用场景,对接掌握物流、信息流等大数据的平台或者核心企业,以“场景融合、数据风控”为抓手,快速打造金融场景快速渗透、多维数据灵活挖掘、动态模型开发部署、全流程反欺诈与数据风控、客户服务支撑与线上营销等能力,这类商业银行必将在未来普惠金融市场竞争中凸显出来。

3.5 建立不良资产快速处置机制

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业务的不良资产需设置专门的处理机制,综合运用追偿、核销、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途径快速处置存量不良资产,盘活信贷资源,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贷款可通过互联网处置平台快速处理,这样不仅能提升不良资产的处置效率,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的优化处理。

3.6 制定客户经理尽职免责机制

商业银行要制定普惠金融授信业务尽职调查与问责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明确问责权限、问责流程、处罚标准等相应内容,较传统业务不良问责标准更加细化,以确切的标准让相关政策更具有操作性和明确的结果导向性,也能够进一步地推进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确保业务的稳步发展。

3.7 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

在普惠专营的模式下,构建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由上级领导以身作则,进行工作示范,同时直接对下级相应成员进行管理,此类垂直化的模式能够增强领导的激励效用,让员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建立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客户经理等级评聘、合规管理和不良率容忍度等方面制定差异化标准,实行普惠客户经理专营化、差异化管理,以赏罚分明的机制让员工明确工作中的加分点、减分点,以此提升工作热情。对于其完成的信贷业务,在额度、定价和户数考核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倾斜,以此才能全面激发团队活力,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效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