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提升

2020-03-01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人类

满 炫

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重要场合多次提及,其次数之多、内涵之深、立意之高、格局之大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在这些重要的论述中,习近平同志从对海峡两岸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开始,进而论及“开创亚洲新未来”再到“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大力倡导、推进的“一带一路”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的实体性利益共同体发展到“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进而在全人类价值共识的制高点上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而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显示出由致力国家统一到妥善处理周边关系,再到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的时空拓展特点,逐步成为内涵丰富、视域广阔、意蕴深厚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6 页。作为党领导下各项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青年大学生责无旁贷地要勇挑时代重任,既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作为,也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人类共有的更加幸福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努力奋斗。

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彰显的中国智慧、中国胸襟和中国方略,为拓展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供了生动实践: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公平正义,致力于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正如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所认为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它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而且在于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了一种‘替代经验'”。①钟声:《中国特色 世界眼光 人类情怀——瞩目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光明日报》2019年10月1日。中国以自身成功的实践,极大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广泛认同度和国际影响力,让发展中国家看到各国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为所有探求独立自主、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一条区别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道路的新范式。

但是,毋庸置疑,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还将面临很多的阻力和挑战。人们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其理论的认识还远未成熟,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过程无疑是漫长曲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涵盖的国家间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义利相兼的新型义利观、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以及“结伴不结盟”的新型交往观等基本价值理念虽然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拥护和认同,但不可否认,西方国家的竞争实力与优势仍将长期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较量也将长期存在。正如恩格斯所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②《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刘潇然等译,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66 页。在资强社弱的现实条件下,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主导力量,需要以国家雄厚实力为后盾,其背后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力,取决于中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动者——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人才优势,亦即核心竞争力。这一词汇首次出现于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合著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书,指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知识和技能。核心竞争力不是单指某一项技能,而是经过优化整合所体现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③李怀斌、朱泳:《美国著名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中国海关出版社2004年版,第3 页。因此,青年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应表现为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强势人才优势,是以创新能力为驱动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大学生应着力提升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潜心探求新知,愈加重视自身独立思考、化解难题和团结协作等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要强调的是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这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不仅要有时代精神的使命担当,还要求有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从而积极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洪流中,以小我之贡献,铸就伟大事业之辉煌。

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培育文化自信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与中华民族“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一脉相承,把人类和万物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倡导包容性文化治理,体现了“以天下为天下”的实践意识。中国人秉承“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传统,将中国的前途命运纳入人类社会整体命运中思考,将中国人民的幸福看作人类进步事业的组成部分,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当前人类文化格局客观存在的鲜明态势,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不分优劣、贵贱和高低,面对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利益的分歧、冲突,应秉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宗旨,在交流互鉴中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共同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增光添彩。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多元共存”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不同文化兼容并蓄,倡导不同文明多元共存、互学互鉴提供了深厚历史文化渊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一个各国追求经济利益的共同体,而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蕴含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传统智慧哲学,具有深厚而高尚的道义根本和理想,印证了中国文化“以德服人”“以德治世”的主张,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理念情怀。它尊崇“民为同胞,物为同类”的价值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作为根本任务;贯穿“公平公正”的治理理念,从全球治理出发,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共赢共享的国际新秩序,表达了中国追求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立场与态度,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民族“和平至上”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的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加了理论厚度,强化了理论韧度,更为之提升了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是在不同文明的相互比较中凸显出来的。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很少有哪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像中华传统文化那样,在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虽遭遇各种动荡、战乱、分裂的坎坷磨难,却不断绵延更替、传承创新,一直生生不息。它始终承载着中华儿女坚持和平统一的共同梦想,蕴藏着家国天下的千古情怀,折射出华夏儿女血脉中跳动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当今世界少有的不曾中断的优秀文化。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大学生应着力强化文化使者的角色意识,自立自强、自主自信,认真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走向世界的话语体系,着力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话语解释力、内涵科学性和国际影响力,积极防御代表西方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的话语霸权和陷阱的进攻和挑战。在面对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时,不仅要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的特有智慧和魅力,更要紧扣人类和平发展的时代脉搏,以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理直气壮地讲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故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益走向世界的中心。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培养全球视野

列宁曾经说过:“首先考虑到各个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更具体的特点。”①《列宁全集》(第26 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 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现象分析指明当今国际形势呈现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等特点。世界各国人民不论民族如何、信仰如何、身处何国,相互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加强合作,共同享受人类文明进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诸如环境污染、恐怖袭击、跨国犯罪、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疾病传染等危及国际公共秩序和人类生命安全的共同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倡导各国同处一个世界,要求各国在追求本国正当利益的同时应兼顾他国利益和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携手各国共同发展;就是主张在政治上,要主权平等,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在安全上,要对话协商不要对抗冲突,要共同普遍安全而非片面安全;在经济上,要共赢发展,不要自我封闭、零和博弈;在文化上,要互学互鉴,不要冲突对垒;在生态上,要携手共建美丽新世界,不要为单纯经济利益牺牲共有的地球家园,从而为人类社会深刻思考自身前途命运和发展进步提供前瞻性思维方式和共同价值观念。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站在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国家发展问题,更要传承和弘扬大学以服务人类社会发展为高远目标的人类关怀精神和国际视野,关注世界和全人类的幸福,以文明交流互鉴的开放包容姿态主动面向国际社会,对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进程中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派展开科学探索和创新创造,用全球视野对不同的文化、文明和资源进行借鉴和吸收,和其他国家、民族在平等基础上互利合作、共谋发展。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代青年大学生要主动承担促进全球社会发展使命,携手世界各国有为青年,在人类面临的各种生存发展问题中通力合作,为世界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治理方案,贡献智慧才华。

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在他所身处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美好蓝图的愿景描述。他所设想的共同体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实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真正充分的自由”。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70 页。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照以及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是在当下尚未真正走向“自由人联合体”所设想的现实的条件下,出于对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的现实关切,而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内蕴进行历史方位和当下现实特征的新阐释和新表达。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解放的最高理想和对美好社会的终极追求,它的实现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其道路必然是漫长而曲折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现实逻辑基础上,审视当下人类生存和发展现实困境,深刻理解朝着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愿景——“自由人联合体”进发所需要经过的漫长、艰辛过程而做出的伟大构想,贡献的中国智慧和方案,是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理论的当代证明和承继发展。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当代青年大学生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主动肩负人类社会发展之历史责任,在浩浩荡荡而又波谲云诡的时代大变局中,深刻认识“自由人联合体”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乌托邦,而是一种应当始终坚守的理想信念,并把这种理想牢牢地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准确把握上,对历史规律的科学遵循上,建立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点滴行动中,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火热实践中,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