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会网络舆情导向

2020-03-01余丽琼

经济师 2020年8期
关键词:公检法舆情舆论

●余丽琼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广大百姓表达诉求的新平台,即社会网络的声音越来越强烈,正深刻影响着百姓的工作生活和舆论格局,亟待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及大众传媒给与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国家的稳定与和谐得以保障;舆论导向错误,加剧社会动荡破坏社会安宁。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出发,在充分认识社会舆论导向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努力提高社会网络舆论导向能力,占领社会网络这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宣传各级政府施政举措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社会热点,奋力疏导公众情绪,才不负时代和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现状充满变数和挑战

当前,大数据运用、云计算技术等,是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瓶颈之所在,不突破难以高效推进。一是互联网技术和海量大数据正制约着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精准程度;二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工作较以往更加充满挑战性,更加具有技术含量。

(一)社会网络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考验社会网络舆情导向人员的智慧

新形势下,包罗万象的海量大数据、可数学优化与逻辑推演的人工智能、具有超强运算能力的云计算,虚拟现实的多源信息融合等,正深刻影响着社会网络的舆论生态;不断出现的舆情载体,更让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出现“不给力”的困扰。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当务之急,就是不遗余力地突破互联网数据壁垒,就是以新型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海量的大数据为支撑,在漫漫路途中破冰前行。

(二)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转机在于大量吸储专业技术人才

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工作综合性强,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求从业人员掌握专业的新闻传播手段,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社会分析经验,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到位的心理分析能力。然而,如今社会网络舆情导向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从业人员的素质都不尽如人意,都距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网络舆情的瞬息变化。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工作唯有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抛出橄榄枝,及时吸储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才有可能使社会网络舆情出现转机。

(三)制约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制胜的主要因素是效率和精准

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内外部环境的改变,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短板”日渐显现。一是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出现应对能力不足,与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等困扰。二是尽管各地政府在社会网络舆情导向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适应新形势的变革步伐并不从容,不仅没有深入挖掘社会网络舆情的现实诱因,而且没有透彻分析社会网络舆情的焦点与指向,往往出现“网上网下两张皮”和“治标不治本”等问题。三是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存在与现实治理脱节现象,使得社会网络舆情不是死灰复燃就是异地蔓延。造成如此结果的深层次原因,不外乎没有完善社会网路综合治理体系、没有前移破解社会网络舆情问题的关口,没有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几个方面。

二、洞察社会网络舆情正负两种能量,升华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工作

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势在必行、时不我待。要洞察社会网络舆情正负两种能量,使社会网络舆情导向沿着正确的路径砥砺前行。

首先,要深刻认识互联网飞速发展,使网络舆情阵地跃升为舆论主阵地的时代变化。顺应互联网改变我们思维方式、更新我们思想观念、优化我们生产生活的潮流和趋势,在社会舆情导向工作中增强前瞻意识,在网络这一反映社会思想和观念的“显示器”中捕捉反映社会和谐度和群众满意度的正能量舆情信息;在网络这一反映社情名义的“晴雨表”中洞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负能量舆情信息,进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有力度、有实效的引导,强效挤压负能量的生存空间。

其次,要抓住网络集结方方面面的信息,搭建社情名义快速通道,构建党和政府直通广大群众桥梁纽带的时代机遇,顺应网民监督空间放大,述求渠道拓宽的社会网路舆情态势,旗帜鲜明地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大张旗鼓地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举措,把人民群众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上,引导到复兴中华的强国梦之上,进而融洽党群关系、政群关系,实现社会舆情导向的高效和精准。

第三,要果断改变网络舆论危及我党思想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的现状,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抓起,彻底改观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工作滞后局面;彻底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识不到位、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技术运用不重视,对社会网络舆情的应对穷于应付等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的问题,使社会网路舆情导向工作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利器。具体讲,就是要改变党员领导干部视网路舆论为“洪水猛兽”或以为网络信息不值得重视的两种极端错误倾向;就是要直击党员领导干部或只局限于浏览信息;或网络知识欠缺,既不懂网络运行规律,又不知如何甄别网上信息,更无法进行网络舆情研判;或虽有一定的网络技能,但反应较慢,难以适应传播快捷、范围广泛、先发制人的社会舆情形势;或不懂网络语言不知网民在讲什么,懵懵懂懂应对;或不适应网民调侃、嘲讽甚至辱骂式的表达方式,不能与网民进行有效沟通等问题,让党员领导干部被动、消极应对社会网络舆情、受制于人的现象从此不再,进而有效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是要教育和要求党员领导干部正视社会网络日益扩大的影响力。纠正一些领导干部在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上出现的偏差,防范冲击法律规范、扰乱舆论秩序、干扰司法等易造成社会恐慌,客观上助长谣言扩散,可能威胁社会稳定的网络舆情事件和“次生影响”的发生。

三、集结方方面面的力量,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网络舆情导向

(一)宣传和新闻工作部门要做网络舆情导向的排头兵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网络舆论的力量也越来越大,作为党的喉舌的宣传和新闻工作部门,负有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平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答疑解惑,引导舆论方向,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历史使命。

要详尽了解并总体把握社会网络舆情,做到社会舆情导向有的放失;要深入关注社会网络热点问题,密切追踪社会网络舆情难点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影响社会安定的潜在风险;要密切关注重大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全程监控各种舆情的演变动向,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反馈各种舆情信息,并提出社会舆情导向的对策和建议,控制社会网络舆情的进一步扩散和力争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得到妥善解决。

要从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大局出发,精准把握舆情导向选题,整体考量舆情导向效果,堵死网络杂音噪音的传播渠道,把网络错误思想的极端影响降至最低。要重视基层的重大网络舆情通报,在第一时间上报重大网络舆情的同时,主动、积极地配合事发单位,科学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媒体人,要以敏锐的政治嗅觉、超强的责任意识和过硬的政治鉴别力进行社会网络舆情导向,有效增强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面宣传,充分展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群众心声有机统一起来,使社会网络舆情导向充满正能量。

(二)信访部门要做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减压阀”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纽带的各级信访部门,负有缓解上访人员情绪、倾听上访人员心声,解答上访人员疑惑,向上访人员宣传相关政策法规,教育上访人员依法反映问题,进而有效化解矛盾与危机,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神圣使命。一是要做好政府与网信办交办的网络舆情查处回复工作,把党和政府重视社会网络舆情和欢迎社会舆论监督的声音及时传达给上访人员和广大网民。二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上访人员及网络反馈舆情的查询、收集、整理、报送和跟踪等日常工作,及时适时地进行正面引导。三是要认真分析舆情,快速核查应对,在第一时间以信息、简报、通报、汇报、函件等形式整理经领导审签后上报网信办,并通报信访主体责任单位。四是要及时掌握舆情真相,制定信访信息舆情处置工作计划,并针对不同社会网络启动正面引导机制,及时扭转网络舆论导向。五是要针对热点舆情和敏感话题,在分析研判社会网络舆情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形式发布权威信息,或解疑释惑、或澄清事实、或公开辟谣,及时引导舆论。

(三)纪检监察部门和公检法部门要做社会网络舆情导向的“震慑器”

纪检监察部门肩负营造网络清风、化解舆情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一是要及时有效地应对互联网及其他关联媒体反腐倡廉舆情,主动把握反腐倡廉舆情导向。二是要积极探索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在化解舆情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三是要从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大网络舆情保障工作力度,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督成为一项常态工作。四是要有针对性地收集网络有关反腐倡廉的社会网络舆情,关注网络关于反腐倡廉的议论评论,为迅速建立社会网络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和果断应对相关反腐倡廉社会网络舆情打下坚实基础。五是要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监测,凡有关纪检监察系统的舆情及时向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反馈。当发现反腐倡廉重大网络舆情时,由反腐倡廉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集体研判,对正在形成或有可能出现的重大舆情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并研究部署应对方案和处置措施。六是要把握舆论导向,化解舆情冲突。通过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快速处置,树立起回应结论的权威性,从而有效控制事态,正确引导舆论,减少负面影响。七是要联动处置、并及时对外公开发布。对需要调查核实的舆情事件,要抽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调查。对反映属实的,责成事发单位限期整改,并上报处理结果;对反映失实的,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澄清,并在网络媒体上及时向公众反馈有关情况,以消除不良影响。八是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动权。要认真从网络上收集有价值的线索,就反腐倡廉重大舆情主动介入调查取证,对证据确凿的党员干部及时作出党政纪处分决定,并在新闻媒体上发文公布,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回应结论的权威性,从而有效控制事态,正确引导舆论,减少负面影响。九是要注重发挥新媒体作用,积极适应网民需求,主动在网络发布纪检监察宣传信息,正面引导网络舆论,建立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网络监测员、评论员队伍,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挑战。

公检法部门同样肩负营造网络清风、化解舆情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任。一是要从稳定的高度、政治的角度认识社会网络舆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扎实做好宣传引导、应急处置等维稳工作。二是要从警情的高度把握舆情。要牢固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对涉警舆情保持高度敏锐性,主动应对、妥善处置,防止舆情大规模“发酵”。三是要从形象的高度看待舆情。在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切实增强“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通过与相关媒体的沟通协作,强化对公检法工作的正面宣传,不断传递“正能量”,树立公检法机关亲民、为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提升广大群众对公检法工作的满意度。四是要把握主动,在应对舆情上不断发力,一旦发生涉警舆情,第一时间在媒体发布权威信息,公布事件真相,引导社会舆论,牢牢把握涉警舆情话语的主动权,防止舆论误导和负面炒作。五是要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社会及时通报涉警舆情情况,赢得媒体、群众的理解和信任,消除潜在的社会影响。六是要积极利用在线便民服务、微博等网络平台全力调控网民、公众的关注点,努力把社会的注意力、网民的关注点引导向特定的方向进行分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分散广大网民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六是要在热点网站、论坛、贴吧内持续不断地发表原创性的帖子,客观、公正地发表看法、评述问题、解释真相,消除网民对公检法机关的质疑,达成一定的共识,树立一定的网络权威,七是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公检法干警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公安民警无私奉献、亲民爱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赢得广大群众对干警的信任和支持。八是要通过到位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和知晓公检法机关的重点工作、主要措施,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本着“群众关心什么问题,公检法机关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社会治安、案件破获审理等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及时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公检法工作的参与度、认同感。九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要规范重大舆情信息发布的原则与方式,树立重大舆情信息发布的权威。要杜绝不恰当、不准确,易误导群众的信息随意发布,并就蓄意诋毁公检法形象的谣言与报道及时进行辟谣和驳斥,维护公检法队伍的形象不受损伤。

(四)高校要做大学生网络舆情导向的“预警器”

在校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但社会经验不足,阅历尚浅,对网络舆情的辨别能力更是有限,应该引起高校媒体的足够关注和引导。一是要努力构建“学校组织、网络搭台、学生唱戏”的网络育人新机制,多方联手打造校园网络舆论的生态新环境。二是要针对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生活新常态的现实,加强校园网络舆情引导与监管,掌控学生网上舆论传播的主导权、话语权,使网络空间清朗清新。三是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切实提高网络监管的针对性。四是要积极发挥学生网络舆情主体作用,在学生使用较多的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上,组织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等担任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宣传员,并通过培训提高新闻发言人和网络宣传员分析研判舆情与甄别舆情的能力,筑起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第一道“防火墙”。五是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教育主动权,切实提高学生网络舆情监管的实际效果。六是要坚持用正面宣传挤压网上噪音的生存空间,消释错误观点的不良影响。七是要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应急机制,积极打造校园网络生态环境,形成校、院、年级、班级四个层面的网络应急体系,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预警、处置网络舆情事件,引领学生网络舆情导向,阻止不良网络舆情的隐蔽传播。八是要强化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聘请公安干警为学生讲授网络安全知识,引导学生依法上网。

结语

新形势下,社会网络舆情导向事关社会稳定,事关民心所向,不可等闲视之,不可应付敷衍,不可花拳绣腿,不可激化矛盾,不可次生“关注”。总之,应当引起党和政府、宣传、纪检监察、信访、公检法、高校等机关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当建立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通力配合的社会网路舆情收集、分析、监控和引导的导向机制;应当堵住社会网路舆情导向的制度漏洞,使社会网路舆情导向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公检法舆情舆论
我国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舆情
舆情
舆情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论公检法三机关在社区矫正中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