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理论研究与作用评价
2020-03-01齐东帅
齐东帅
(威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北 邢台 054700)
黄褐斑属于色素沉着性疾病,色素沉着呈现对称性斑片状的特点,既往诊疗普遍认为,黄褐斑属于获得性疾病,是由各类后天性因素导致的皮肤色素增加导致的,如不同因素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紫外线暴露等,但伴随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褐斑的发生还在一定程度受到遗传因素、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我国传统医学以辨证为主要治疗特点,强调整体论治,而治疗开展的核心是脏腑经络生理、病理特点。黄褐斑在中医学中又称为“肝斑”,本病以抑郁多虑、易怒气急等情志失调的人高发,中医认为肝气瘀滞则横逆犯脾,至气血不达、肌肤失养,久致肝斑,同时肾阳不足者发生黄褐斑的风险也较高。本文主要结合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理论、原理,基于临床实证或案例,就怡雪颗粒在黄褐斑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分析。
1 症状阐述
黄褐斑在中医学中归为“黧黑斑”、“蝴蝶斑”、“肝斑”等范畴,外邪内侵、七情内伤、劳倦过度均有可能导致本病的发生,黄褐斑的主症为颜面部黄褐色斑,呈片状分布,斑与面部皮肤相平,不伴疼痛、痒感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腰膝酸软等症状,次症为胸胁胀痛,舌象暗红,舌苔薄白,与此同时会合并情绪精神异常,出现易怒、易躁、抑郁等情况。本病以20~50岁左右的女性高发,黄褐斑较为常见,但也需要同其他疾病导致的面部色素沉着相鉴别。
黄褐斑患者不同证型之间的症状及表现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肝郁气滞型主要以胸胁胀痛、月经失调、脉细弦、舌质紫黯等症状常见,同时合并易躁易怒等精神系统症状。脾失健运型主要以纳呆便溏、舌质淡胖、舌苔薄、脉濡细为常见表现。肾阳不足或肾阴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手足热肢冷、耳鸣头痛、舌黯苔少、脉沉细等症状。
2 中医理论成因
黄褐斑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且治愈难度较高。我国传统医学对黄褐斑的研究较多,而古今医家普遍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主要与脏腑虚损、七情内伤、外邪内侵、饮食劳倦等因素相关,不同因素相互作用会导致脉络阻滞、气血失和,继而气血不能上荣,而发于面部,形成黄褐斑。有研究基于《内经》中黄褐斑相关的论述,将黄褐斑发生的病因归为三类,一为内因,二为外因,三为不内外因,其中内因主要是指肝郁气结、气滞血瘀、肾阴或肾阳亏虚、痰饮,外因主要是指劳倦、风邪、燥邪等,不内外因主要是指饮食不节,而黄褐斑的发生多是由不同因素多方面作用导致的。在《灵枢·经脉》中记载有“血不流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气血运行不畅,则会发生脉络阻滞,继而血不荣于面,而局部面色黧黑。在《普济方》中记载有“面上皯黯,此由凝血在脏。”脏腑失调,会导致气血津液失和及经络运行不畅,弊阻脉络而诱发黄褐斑,由此可见,黄褐斑的发生发展中,“瘀”均为重要的原因,故而中医开展黄褐斑的治疗,最为基本的治则即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3 中医祛斑三论
3.1 从肝论治
肝失疏泄则肝郁气滞,血瘀于面,肝藏血,主疏泄,《医宗金鉴》中记载有“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治疗主要原则是疏肝理气。《医学入门》中记载,采用冲和顺气汤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即治“忧思饮食失节,面色黧黑,心悬如饥不欲食,气短而促”。桂枝茯苓丸是目前诊疗中常用的活血化瘀方,方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祛瘀消癥的经典古方,在妇科诊疗方面应用广泛。
3.2 从脾论治
脾失健运而不能生化精微,气血两虚,则肌肤失养,脾主运化,主统血。《诸病源候论》中记载有“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针对脾失健运的患者,治则为益气健脾,在《灵枢经·经脉》中记载有“血不流则髦毛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同时《普济方》中记载有“面上黯,此由凝血在脏”,由此形成了久瘀成斑之说,故而针对黄褐斑的治疗,重要治则之一即活血化瘀。归脾汤生黄芪、白术、当归、茯苓、川芎、桃仁、红花等为主要组分,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的功效。
3.3 从肾论治
肾精亏虚而不能制火,虚热内蕴,郁结不散,阻于肌肤,肾主水藏精,为先天之本,《黄帝内经》中记载“肾病者,颧与颜黑。”中医学中常用温肾利水法为主治疗黄褐斑。菟丝子,益阴精,助肾阳是治疗黄褐斑的特色中药材。
4 理论实践与应用
黄褐斑属于多虚、多瘀性疾病,治疗中补气、活血、通络为纲。有研究对部分黄褐斑患者开展了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组后分别开展西药治疗、采用怡雪颗粒联合治疗。其中怡雪颗粒沿用中医古方针对黄褐斑常用的几味中药,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沙棘粉、蜂花粉、当归、火麻仁、茯苓、香橼、红花为主要组分,整方具有较好的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祛黄褐斑功效,是基于中医治疗黄褐斑理论开展的针对性给药,临床应用疗效确切,相较于西药治疗,中医联合治疗在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安全性、改善皮肤状态方面的效果均较为突出。沙棘粉中的总黄酮,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阻止皮肤氧化及色素沉着。蜂花粉富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能够有效滋养肌肤,恢复皮肤光泽与弹性。当归是中医治疗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调经和血、补血抗老方面的效果突出,可活血补气,在黄褐斑临床治疗中也较为常用。火麻仁多用于血虚津亏患者。茯苓可镇静安神。香橼可疏肝理气、除湿合中。红花散瘀止痛、活血通经的效果较好。
有临床研究对部分女性黄褐斑患者开展了随机对照研究,其中黄褐斑病程最长达10年,随机分组后分别开展当归沙棘等配伍组方、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给药治疗,连续治疗八周后依据《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估,结果显示,接受当归沙棘等配伍组方治疗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6.30%,而接受维生素干预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2.96%,两种治疗方案在临床疗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肯定了以沙棘、当归等为主的配伍组方在治疗黄褐斑方面的应用效果。
5 结 论
伴随医学水平的发展,医学上对黄褐斑的认识,也变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内分泌紊乱、遗传、自身免疫功能相关,同时药物使用不当、护肤品使用不当也会在很大程度导致本病的发生。我国传统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受到肝、脾、肾的影响,肝气瘀滞则血瘀于面,脾虚失生化精微则肌肤失养,肾亏则虚热内蕴,郁结于面。黄褐斑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等脏腑失调相关。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怡雪颗粒,将沙棘粉、蜂花粉、当归、火麻仁、茯苓、香橼、红花等中药材进行配伍,整方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安神、改善气血等功效,应用于黄褐斑人群,实现黄褐斑的对症和整体干预,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